補貼退坡壓力山大,財政稅改為你解憂!
隨著兩會的進行,越來越多的關于國家發展、企業與民生大事相關的提議提出并審議。其中財政部的稅改政策備受矚目,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2018年將深化財稅體制改革。 健全地方稅體系,穩妥推進房地產稅立法。關于鋰電方面,又有哪些值得我們討論的亮點呢?下面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在兩會期間,中華全國工商業聯合會(以下簡稱工商聯)提交了《關于加大對動力電池行業財稅扶持力度的提案》(以下簡稱《提案》),核心內容主要是:建議盡快在補貼政策退出前,研究并出臺對動力電池相關企業的財稅扶持政策。
《提案》中兩點建議值得我們重點關注,一是對增值稅一般納稅人銷售其自產的動力電池產品,將動力電池增值稅稅率從17%降至11%;二是參照國家對科技型中小企業支持方式,對動力電池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比例,由50%提高到75%等。
眾所周知,動力電池是新能源汽車企業的競爭高地。電池的性能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新能源汽車的性能。自2018年以來,財政部等四部委調整新能源汽車財政補貼方案后,新能源汽車的補貼繼續下調,車企降成本壓力轉移到中游,動力電池廠商面臨成本增長的壓力,發展門檻也在不斷調高,動力電池逐步轉變成競爭的核心。
增值稅稅率從17%降至11%
國務院印發的《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12~2020年)》提出,我國要重點建設動力電池產業,加快培育和發展一批具有持續創新能力的動力電池生產企業。到2020年,動力電池產業整體上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形成一批具有較強競爭力的企業。
今年2月,《關于調整完善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的通知》提出,進一步提高純電動乘用車、非快充類純電動客車、專用車動力電池系統能量密度門檻要求,鼓勵高性能動力電池應用;過渡期期間上牌的新能源乘用車、新能源客車按照《財政部科技部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展改革委關于調整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的通知》對應標準的0.7倍補貼,新能源貨車和專用車按0.4倍補貼,燃料電池汽車補貼標準不變。
從《通知》來看,高性能動力電池仍將是動力電池企業爭奪的高地。此前,《促進汽車動力電池產業發展行動方案》提出,到2020年,新型鋰離子動力電池單體比能量超過300瓦時/公斤;2025年,要實現新體系動力電池單體比能量達500瓦時/公斤。
要實現這個指標,企業需要大量、持續地投入人力、物力,攻克重重技術難關,資金需求也將非常巨大。因為國家補貼退坡直到2020年完全退出,動力電池原材料價格大幅上漲的情況下,我國動力電池制造業企業面臨著較大的資金壓力,甚至會面臨破產。此外,目前國際上領先的日韓動力電池企業,研發費用大部分由政府承擔,且增值稅稅率僅為10%;而韓國動力電池企業在采用低價策略,力圖壓垮中國的動力電池產業。
因此,在這個關鍵時刻,全國工商聯提出將增值稅降低至11%等措施一旦落地成功,將極大減少企業面臨的資金壓力。
此外,目前新能源汽車與傳統汽車相比,還有明顯的成本劣勢。為實現由汽車大國邁向汽車強國的目標,鞏固我國在新能源汽車和動力電池領域的領先優勢,工商聯建議應在補貼政策退出前,盡快研究出臺對動力電池相關企業的財稅扶持政策。
因此,工商聯建議,對增值稅一般納稅人銷售其自產的動力電池產品,將動力電池增值稅稅率從17%降至11%。減輕企業稅負,讓企業將更多資金投入到先進技術研發當中,盡快提升技術水平,占據國際競爭制高點。
提高動力電池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比例到75%
3月5日,克強總理作政府工作報告,在介紹2017年重點工作任務時表示,今年將多措并舉降成本。其中,科技型中小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比例由50%提高到75%,千方百計使結構性減稅力度和效應進一步顯現。
在2016年1月1日開始實施的《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科技部關于完善研究開發費用稅前加計扣除政策的通知》。這個政策是用稅收優惠激勵科技創新研究開發。
那么,“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是何物?
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是指企業為開發新技術、新產品、新工藝發生的研究開發費用,未形成無形資產計入當期損益的,在按照規定據實扣除的基礎上,按照研究開發費用的50%加計扣除;形成無形資產的,按照無形資產成本的150%攤銷。
假設科技型中小企業的稅前利潤是100萬元,研究開發費用50萬元,按照通知,計算所得稅時,加計扣除的部分為研究開發費用的50%,即25萬元,那么去掉加計扣除后,應稅利潤實際為75萬元。對企業來說,相當于少繳稅了,而按照克強總理的意思,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比例提高到75%,按上面的例子算的話,加計扣除的費用為37.5萬元,而應稅的利潤實際為62.5萬元,則企業少交了更多的稅。
目前只能是科技型中小企業的研究開發費用才能享受到這個比例。那么哪些算研究開發費用呢?事實上,研究開發費用包括人員人工費,直接投入費用,折舊費用、無形資產攤銷、新產品設計費以及財政部和國家稅務總局規定的其他費用。
有關證券機構也提出,動力電池降成本刻不容緩。補貼退坡甚至退出,敦促全產業鏈降成本,動力電池首當其沖,率先實現成本下降的企業將在下一輪退坡中占得先機。

責任編輯:仁德財
-
權威發布 | 新能源汽車產業頂層設計落地:鼓勵“光儲充放”,有序推進氫燃料供給體系建設
2020-11-03新能源,汽車,產業,設計 -
中國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陽”重力支撐設備正式啟運
2020-09-14核聚變,ITER,核電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數據中心 打造融合型綜合能源系統
2020-06-16綜合能源服務,新能源消納,能源互聯網
-
新基建助推 數據中心建設將迎爆發期
2020-06-16數據中心,能源互聯網,電力新基建 -
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下看電網企業數據變現之路
2019-11-12泛在電力物聯網 -
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典型實踐案例
2019-10-15泛在電力物聯網案例
-
權威發布 | 新能源汽車產業頂層設計落地:鼓勵“光儲充放”,有序推進氫燃料供給體系建設
2020-11-03新能源,汽車,產業,設計 -
中國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陽”重力支撐設備正式啟運
2020-09-14核聚變,ITER,核電 -
能源革命和電改政策紅利將長期助力儲能行業發展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數據中心 打造融合型綜合能源系統
2020-06-16綜合能源服務,新能源消納,能源互聯網 -
5G新基建助力智能電網發展
2020-06-125G,智能電網,配電網 -
從智能電網到智能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