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年賺138億歐元:牽手寧德時代提速 布局電動車
“我們正在調整大眾汽車集團這艘巨輪的航向,向著未來全速前進。”3月13日,大眾汽車集團CEO穆倫在集團年會上表示。
大眾汽車集團正在推動向電動汽車領域的轉型。到2022年底,大眾集團在全球范圍內將擁有16個電動汽車生產基地。
大眾汽車集團首席財務官FrankWitter表示:“集團在2017年取得的業績表明,大眾集團正在積極塑造公司轉型。”盡管柴油發動機排放事件導致32億歐元的現金支出,但截至2017年,大眾集團的凈流動資金穩定在224億歐元。
去年營業利潤達到170億
大眾汽車集團在2017財年,幾乎所有關鍵績效指標均刷新歷史紀錄。其中,在全球范圍內,大眾汽車集團共有1070萬客戶選擇了集團旗下品牌的車型,這一成績同時也包括中國合資企業所交付的車輛。
2017年報告期內,大眾汽車集團在中國市場(含香港地區和進口車)共交付汽車超過420萬輛,同比增長5.1%。
2017年,大眾汽車集團銷售收入達2307億歐元,較去年同期增長6.2%,創下歷史新高。未計入特殊項目支出前的營業利潤達到170億歐元,計入特殊項目支出后的營業利潤為138億歐元,均優于以往表現。
與汽車交付量數據不同,汽車集團的銷售收入和營業利潤不包括中國合資企業的業務數據,原因在于中國合資企業采用權益法核算。2017財年,中國的合資企業營業利潤達47億歐元,上一財年則略低于50億歐元。
2017財年的研發成本主要用于新車型的打造、車型陣容的電氣化、更高效發動機的研發,以及數字化進程的推進。2017財年,大眾對汽車業務中資產、工廠和設備的投資為126億歐元(2016財年為128億歐元),與上一年基本持平。研發比例下降至6.7%。
大眾汽車集團預計,2018年的汽車交付量將小幅提升。所面臨的挑戰將主要來自于經濟形勢的變化、日益激烈的競爭環境、匯率波動的影響以及柴油發動機排放事件的后續影響。同時,還包括歐盟新推出了一項耗時更長的新型測試程序(WLTP),用以檢驗乘用車及輕型商用車的污染物及二氧化碳排放量。
發起電動化攻勢
在此次大眾汽車集團年會上,穆倫表示:“在過去的幾個月里,我們采取一切可行的措施,以必要的速度和決心全力推進‘RoadmapE’電動化戰略。”
“RoadmapE”是大眾汽車集團于2017年啟動的電動化戰略,計劃到2025年,每年生產300萬輛電動汽車,并推出80款全新的電動車型。今年,除了現有的8款純電動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陣容,集團還將推出包括3款純電動車型在內的9款全新車型。
據了解,大眾汽車集團主要在3個基地生產電動汽車,之后將有9座新工廠在未來兩年投入生產。
為了確保充足的電池產能以滿足環保型電動汽車產量的大幅提升,大眾汽車集團已經與歐洲和中國提供電池的制造商寧德時代達成了合作伙伴關系。截至目前,簽署的訂單總額約200億歐元。在北美市場,關于電池供應商的決策也將很快落實。
“我們會通過寧德時代的電池產品滿足車型需求。需要澄清的一點是,我們從寧德時代采購的電池都用于中國本地化生產的車型。至于寧德時代在電池采購訂單中的百分比,這個數據將取決于銷量、市場發展速度,以及各個地區市場對于電動汽車電池的需求量,例如在接下來的兩到三年中,中國市場對于電動汽車電池的需求量與全球其他市場的需求量的對比。”3月13日,大眾(中國)CEO海茲曼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表示,對于中國其他電池供應商持開放態度,目前他們正在全速推進與其他供應商之間進行的產品測試。
2018年,大眾汽車品牌將進一步加強電動化攻勢的準備工作,從2020年起,大眾汽車品牌計劃推出基于MEB平臺的全新一代純電動汽車。大眾汽車品牌將投資約10億歐元,把茨維考工廠改造為歐洲電動出行的技術中心并在這里生產面向歐洲市場的MEB車型。
未來,該工廠每天能夠生產高達1500輛MEB車型。大眾汽車品牌還計劃在中國和北美建立技術中心。這意味著,下一代電動汽車將幾乎同時在這三大主要區域推出。
中國,則是大眾汽車集團最重要的電動汽車市場。在接下來的7至8年里,根據“RoadmapE”電動化戰略,大眾汽車將在華實現40款新能源車的本土化生產。
為了進一步推進整個電動汽車的產業化發展,包括新的車型產品、工廠和生產設備等相關方面的發展,到2025年,大眾與合資企業在電動化方面共計投入約100億歐元。其中有一部分是專門投向產品方面的,包括電動汽車產品的研發與生產,也包括生產電動汽車的設備和生產線方面的更新和應用。這100億歐元的投資并不包括電池的采購,但包括對電池模組生產線的投資。
“比如,我們投資天津工廠的電機生產改造工作。再舉個例子,我們將會把一汽-大眾佛山工廠逐步改造成一個MEB平臺車輛生產的工廠,并在它的中期發展中逐漸過渡到完全生產電動汽車。在上汽大眾,我們也將在上海安亭投資建設一個新的電動汽車生產工廠。”海茲曼表示。
新合資產品年內推出
值得注意的是,在今年的大眾年會上,江淮大眾被多次提及,而今年下半年,江淮大眾首款產品將推向市場。
“我們和江淮汽車成立的合資企業專注于純電動汽車的生產,而且,我們所面對的新能源汽車這個細分市場非常大,并且極具競爭力。我們和江淮汽車成立合資企業也是基于法律層面的要求,即專做純電動汽車。對于江淮汽車,我們特別看重它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出色的成本控制能力。我們與江淮汽車在產品組合層面是互補的,而非競爭的關系。”海茲曼說。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從國家工信部獲悉,江淮大眾申報了型號為HFC7001E1AEV的車型,很有可能為旗下首款電動SUV。新車尾部左側有“江淮大眾”標識,尾部車標是全新logo,下方的英文字母“SOL”一起構成全新品牌,有消息稱,該車已命名為“思皓”。
新車將不會采用大眾的MQB燃油車平臺和大眾全新的MEB電動車平臺,而是在江淮汽車現有的平臺上進行改造,并將在后期由合資公司獨立進行研發
“現在,這一全新的品牌還在進展當中——采用何種名稱、標識還要得到政府和其他有關部門的批準。可以肯定的是,這個品牌將會是一個本土品牌。對于這一項目,西雅特品牌積極主動地參與其中,發揮著技術研發層面的支持功能。”海茲曼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這款酷似江淮iEV7外觀的車,被外界認為并沒有大眾元素。“這并非大眾偷懶。既然江淮大眾敢于將這款車推出來,那么大眾一定是參與了改造的過程,因為要達到大眾標準,起碼是對底盤和三電系統進行了改進。”3月19日,一位接近江淮大眾的業內人士稱。
他還認為,目前江淮的供應鏈體系原則上不符合大眾的標準,但建立全新的體系成本又太高,所以可能會利用現有體系以及全新的三電體系。
“盡管這款車的續駛里程還沒有公布,但其細分市場需求依然旺盛,價格不會太高,主打中低端市場。競爭產品主要集中在本土電動品牌北汽、比亞迪等車型,但會比本土車型稍微高一級別。”上述人士表示。

責任編輯:仁德財
-
權威發布 | 新能源汽車產業頂層設計落地:鼓勵“光儲充放”,有序推進氫燃料供給體系建設
2020-11-03新能源,汽車,產業,設計 -
中國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陽”重力支撐設備正式啟運
2020-09-14核聚變,ITER,核電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數據中心 打造融合型綜合能源系統
2020-06-16綜合能源服務,新能源消納,能源互聯網
-
新基建助推 數據中心建設將迎爆發期
2020-06-16數據中心,能源互聯網,電力新基建 -
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下看電網企業數據變現之路
2019-11-12泛在電力物聯網 -
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典型實踐案例
2019-10-15泛在電力物聯網案例
-
權威發布 | 新能源汽車產業頂層設計落地:鼓勵“光儲充放”,有序推進氫燃料供給體系建設
2020-11-03新能源,汽車,產業,設計 -
中國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陽”重力支撐設備正式啟運
2020-09-14核聚變,ITER,核電 -
能源革命和電改政策紅利將長期助力儲能行業發展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數據中心 打造融合型綜合能源系統
2020-06-16綜合能源服務,新能源消納,能源互聯網 -
5G新基建助力智能電網發展
2020-06-125G,智能電網,配電網 -
從智能電網到智能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