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車電池善后考驗行業擔當
新能源汽車近期又成新聞熱點。今年初,工信部、科技部、環保部等七部門聯合出臺《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管理暫行辦法》,近日又印發《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試點實施方案》,探索技術經濟性強、資源環境友好的多元化廢舊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模式,推動回收利用體系建設。
動力蓄電池技術是新能源汽車技術的核心。近年來,在節能與環保的大環境下,在國家政策大力扶持下,我國新能源汽車發展高歌猛進,產銷量世界第一。科技部部長3月10日介紹,截至2017年,我國電動汽車等新能源汽車銷售量已達到77萬輛,保有量超過160萬輛。取得如此傲人成就,一個很重要原因在于我國動力蓄電池技術持續更新尤其是續航能力不斷提升。但毋庸諱言,由于各種原因,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領域仍然存在一些短板乃至空白,容易造成資源浪費和環境污染,而且,目前不少新能源汽車的電池已進入退役期,業內預測今后3年全國累計報廢電池將達12萬噸至20萬噸。可以說,做好動力蓄電池善后是新能源汽車行業面臨的重大課題,也考驗著相關企業的責任擔當。正因如此,七部委連續發文,推出頂層設計之時,特別強調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必須落實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汽車生產企業承擔主體責任,相關企業在回收利用各環節履行相應責任。
“誰生產,誰回收”,明確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的責任主體,無疑有利于建立健全動力蓄電池的溯源機制,也有利于解決消費者的后顧之憂。應該看到,推動責任落地生根,不僅需要不斷完善規范、健全機制、嚴格監督,還需要相關企業自省自覺。從某種程度上說,企業的自省自覺程度決定著政策效果。對企業而言,一方面,應具備長遠眼光。新能源汽車市場競爭日益激烈,人們對新能源汽車的要求越來越高,依靠補貼“輸血”的生存方式不是長久發展之計,生產者需要不斷開發核心技術,著力打造從賣車到回收的一套完整服務,才能贏得市場、贏得消費者。況且,大量的報廢電池也催生龐大的市場,據估算,到2020年相關市場空間可達百余億元級。另一方面,應胸懷全局觀念。廢舊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是一個系統工程,只有相關企業相互配合、全產業鏈聯動,才能形成相對完整閉合的回收循環。試想,如果一個電池包在設計之時就“鐵板一塊”,一旦進入回收環節連拆解都很困難,又遑論再利用?與此同時,更應強化擔當精神。市場主體也是責任主體,理應擔起環保職責、社會責任,把廢舊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作為落實生態文明建設的責任田,多投入真金白銀,努力探索摸索,為行業發展蹚出新路子,為中國制造增添更多“綠動力”。
目前已有多家企業展開動力蓄電池回收布局,既有比亞迪這樣的新能源汽車公司,也有國軒高科這樣的鋰電材料和電池生產企業。前不久,國內17家大型企業簽訂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戰略合作伙伴協議,推動產業鏈上下游通力合作、協同創新。這是政策規范、市場引導的結果,也是企業責任自覺的體現。它生動地說明,只要使命在心、責任在肩、擔當在行,辦法總比問題多。人們有理由期待,建成動力蓄電池回收體系不再遙遠,中國也將為世界新能源汽車發展貢獻“中國樣本”。
責任編輯:仁德財
-
權威發布 | 新能源汽車產業頂層設計落地:鼓勵“光儲充放”,有序推進氫燃料供給體系建設
2020-11-03新能源,汽車,產業,設計 -
中國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陽”重力支撐設備正式啟運
2020-09-14核聚變,ITER,核電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數據中心 打造融合型綜合能源系統
2020-06-16綜合能源服務,新能源消納,能源互聯網
-
新基建助推 數據中心建設將迎爆發期
2020-06-16數據中心,能源互聯網,電力新基建 -
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下看電網企業數據變現之路
2019-11-12泛在電力物聯網 -
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典型實踐案例
2019-10-15泛在電力物聯網案例
-
權威發布 | 新能源汽車產業頂層設計落地:鼓勵“光儲充放”,有序推進氫燃料供給體系建設
2020-11-03新能源,汽車,產業,設計 -
中國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陽”重力支撐設備正式啟運
2020-09-14核聚變,ITER,核電 -
能源革命和電改政策紅利將長期助力儲能行業發展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數據中心 打造融合型綜合能源系統
2020-06-16綜合能源服務,新能源消納,能源互聯網 -
5G新基建助力智能電網發展
2020-06-125G,智能電網,配電網 -
從智能電網到智能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