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系車在華走出發展谷底 如何修復品牌成最大難題
回顧2017年的車市,韓系車的跌宕起伏最為驚險。自去年2月底的“薩德”事件爆發后,韓系車的口碑、銷量雙雙大幅跳水,陷入危機。去年上半年,現代起亞汽車集團在華總銷量僅為43萬輛,同比銳減46.7%。其中,東風悅達起亞累計銷量為12.9萬輛,下降幅度達54.6%;北京現代銷量僅為30.1萬輛,同比下滑42.4%,其銷量在4月更是跌至冰點,單月僅售出35009輛,不到2016年同期的三分之一。
為了逃離黑色低谷,韓系車企在2017年下半年采取加大新品投放、大幅降價等一系列措施,使得銷量終于觸底回升。北京現代下半年實現連續6個月的銷量增長,而東風悅達起亞下半年累計銷售新車23萬輛,相較上半年增長約77.6%。“下半年企業未來發展戰略的發布、密集的新車型投放和市場營銷活動,助推東風悅達起亞重回發展正軌。”東風悅達起亞高管表示。
然而,韓系車后半年的強力回血還是沒能扭轉整年的頹勢。2017年全年北京現代銷量82萬輛,同比下滑28%,而東風悅達起亞共計銷售35.95萬輛,同比下滑45%,完成40萬輛年銷目標的89.9%。
韓系車怎么了?為何在中國市場遭遇潰敗?這是2017年業界討論的一個熱點話題。業界主流的觀點是,“薩德”事件僅僅是壓倒韓系車的“最后一根稻草”,韓系車的“跌倒”除了外部因素外,主要在于內部因素。
“我們一直在說(韓系)品牌的定位、產品的分布已經逐漸處在比較向下的趨勢,再加上中韓事件的影響,導致韓系品牌去年表現很弱。”凱達研究院院長王春燕表示。
事實上,早在2015年韓系品牌就已顯露頹勢。例如北京現代,其過去15年發展歷程中主要靠性價比獲取市場,雖然多次想向上突破,在中高級車市場投放重磅新車,但均不理想,此外北京現代過于封閉的采購體系制約企業體系能力的提升。而東風悅達起亞除了決策遲鈍外,也被爆出存在長期管理混亂、盲目擴張等問題。此外,韓系車普遍存在產品技術迭代速度過慢、依賴“多代同堂”銷售模式等問題,這也是2017年韓系車跌倒的根源之一。
而企業并非毫無察覺,從2015年起北京現代和東風悅達起亞就已開始補救,先后進行了高管換血、高層深入市場督戰、成立煙臺研發中心及TFT專項研究小組等舉措。隨后還逐漸放開放了封閉式的采購體系,采用更多本土零部件,提升性價比。2017年下半年,兩家合資企業以密集的產品和的大幅的促銷刺激市場,雖然在逐步回歸正軌,但從整體上看依舊沒有完全恢復。
雖然韓系車企以價換量,獲得了銷量的顯著提升,但從長遠來看,這種策略并不利于韓系車重回賽道。首先,頻繁降價,不僅有損品牌價值,也使其二手車的保值率隨之走低,不僅不利于提升品牌價值,對于一直想要實現高端突圍的北京現代來說,更加重了其提升品牌的負擔。
其次,伴隨自主品牌在設計、制造、質量等方面的快速提升,韓系車“高性價比”的優勢已逐漸被沖淡;同時,日系車的回暖、歐美系車的更新換代以及造車新勢力的攪局,使韓系車的市場份額也面臨被不斷被蠶食的危險。
同時,隨著2018年車輛購置稅優惠政策的取消,中汽協預測乘用車市場增速為3%,中國汽車市場低速增長的態勢將進一步加劇。面對來自競爭對手的上下夾擊,韓系車的處境將愈發艱難。
“今年日系品牌還會是比較昌盛,韓系品牌還是大家比較擔憂的狀態。日系品牌發展的勢頭很足,韓系品牌(的發展)依然會充滿坎坷。”王春燕表示。同時,甚至有業內人士分析,未來5年韓系車都很難恢復到原來的水平。
2018年,北京現代將推出3款新車、多款改款車以及新能源車型,包括全新SUV車型“ENCINO”、全新索納塔PHEV等產品。此外,北京現代還將宣布借助重慶工廠的建成投產,實施渠道下沉戰略,深入布局四到六線城市及縣鄉鎮的銷售渠道。
而東風悅達起亞方面也宣稱將以客戶為中心,積極向“智能化、電動化、輕量化、互聯化”轉型,以順應中國“四化”的發展趨勢。其在2018年將推出4款新車,2款SUV和2款新能源車。
處在發展的轉折點,韓系車能否成功轉型,還有賴于其接下來新產品競爭力的表現,能否助韓系車打破品牌的天花板,挖掘新的增長空間。
來源:經濟觀察報
責任編輯:繼電保護
-
權威發布 | 新能源汽車產業頂層設計落地:鼓勵“光儲充放”,有序推進氫燃料供給體系建設
2020-11-03新能源,汽車,產業,設計 -
中國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陽”重力支撐設備正式啟運
2020-09-14核聚變,ITER,核電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數據中心 打造融合型綜合能源系統
2020-06-16綜合能源服務,新能源消納,能源互聯網
-
新基建助推 數據中心建設將迎爆發期
2020-06-16數據中心,能源互聯網,電力新基建 -
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下看電網企業數據變現之路
2019-11-12泛在電力物聯網 -
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典型實踐案例
2019-10-15泛在電力物聯網案例
-
權威發布 | 新能源汽車產業頂層設計落地:鼓勵“光儲充放”,有序推進氫燃料供給體系建設
2020-11-03新能源,汽車,產業,設計 -
中國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陽”重力支撐設備正式啟運
2020-09-14核聚變,ITER,核電 -
能源革命和電改政策紅利將長期助力儲能行業發展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數據中心 打造融合型綜合能源系統
2020-06-16綜合能源服務,新能源消納,能源互聯網 -
5G新基建助力智能電網發展
2020-06-125G,智能電網,配電網 -
從智能電網到智能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