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體產業鏈尋求新機遇 新能源汽車駛入窗口期
工信部表示,新能源汽車補貼將分段平穩退坡,到2020年全面退出,新能源汽車產業也將由政府驅動轉向市場驅動。與此同時,補貼政策思路已從普
工信部表示,新能源汽車補貼將分段平穩退坡,到2020年全面退出,新能源汽車產業也將由政府驅動轉向市場驅動。與此同時,補貼政策思路已從“普惠”轉向“擇優”,未來補貼重點或將側重于產品及技術創新,單純的獎勵機制也將變成獎懲結合,從而遏制“騙補”現象帶來的不良影響。
新能源汽車作為汽車強國的必由之路,已經上升到國家戰略。不論消費者是否認可新能源汽車這一“后來者”,不可否認的是,在政策驅動下,新能源汽車的全面鋪開已經是大勢所趨,并已在市場上取得了一席之地。而在后補貼時代,新能源汽車企業將會更加注重產品質量、技術創新等方面,將好的產品、服務以及更廣泛的產品線提供給消費者,才是行業努力的方向。
在能源制約與環境污染的大環境下,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的新能源汽車,自問世以來就被寄予厚望。剛剛過去的2017年,新能源汽車堪稱國內市場一大亮點,行業增長繼續保持良好態勢。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對外發布的數據顯示,2017年新能源汽車累計銷售超過74萬輛,同比增長接近55%,并實現貫穿全年的環比增長。
“新能源汽車已經進入全球規模化發展的新階段。”對于目前電動汽車的發展階段,工信部部長苗圩給予了清晰的定性。中汽協預計,2018年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銷量將超過100萬輛。另據《汽車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顯示,到2020年,新能源汽車年產銷達到200萬輛,這就意味著新能源汽車行業的蛋糕還要做得更大,競爭將更加激烈。
新能源汽車產業政策2018年將迎來新的調整。對于行業和消費者比較關心的補貼上,工信部部長苗圩指出,新能源汽車補貼逐步下降是勢在必行的。從2017年年底開始,坊間就有傳言稱,新能源汽車財政補貼可能在2018年提前退坡。補貼退坡后,新能源汽車發展又將何去何從?苗圩在談到2020年后新能源汽車補貼將取消時表示,補貼政策調整將分段平穩退出,并將有替代措施。
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會長沈進軍表示,補貼逐步退坡會成為新能源汽車產業邁向市場化的重要拐點。一方面是補貼在不斷退坡,另一方面則是行業運營更加市場化。目前,政府給予新能源汽車的支持主要來自財政補貼、牌照、免征購置稅等。其中,財政補貼的補助對象是消費者。我國新能源汽車在研發、產業、市場、政策創新和基礎建設方面已經呈現了明顯的綜合優勢,包括研發體系建立了“三縱三橫”的布局,基礎設施模式方面的創新。
在政策和資金的催化下,新能源汽車市場迎來春天,各路車企都在加碼新能源汽車的研發、生產和投放。據不完全統計,東風柳汽、上汽通用五菱、中通客車、金龍汽車、北汽集團等在新能源領域較早就開始布局。同時,新創立的新能源汽車品牌,如蔚來汽車、威馬汽車、拜騰汽車、小鵬汽車等在發力新能源汽車的時候,則均表示未來的車型將加入智能網聯及自動駕駛功能。
未來,新能源汽車行業中,政府直接干預會逐漸減少,更多是會運用一些非貨幣工具和市場化工具促進產業良性發展。隨著一些國家提出禁售燃油車時間表和我國雙積分政策的出臺,可能會在未來5年或更長一段時間內,新能源汽的性價比要比肩或超越燃油車。而政府的頂層設計、企業的未雨綢繆、消費者的理性選擇,未來必然是要靠三者合力才能托起一個千萬輛級的電動汽車市場。
責任編輯:lixin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我要收藏
個贊
-
權威發布 | 新能源汽車產業頂層設計落地:鼓勵“光儲充放”,有序推進氫燃料供給體系建設
2020-11-03新能源,汽車,產業,設計 -
中國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陽”重力支撐設備正式啟運
2020-09-14核聚變,ITER,核電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數據中心 打造融合型綜合能源系統
2020-06-16綜合能源服務,新能源消納,能源互聯網
-
新基建助推 數據中心建設將迎爆發期
2020-06-16數據中心,能源互聯網,電力新基建 -
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下看電網企業數據變現之路
2019-11-12泛在電力物聯網 -
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典型實踐案例
2019-10-15泛在電力物聯網案例
-
權威發布 | 新能源汽車產業頂層設計落地:鼓勵“光儲充放”,有序推進氫燃料供給體系建設
2020-11-03新能源,汽車,產業,設計 -
中國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陽”重力支撐設備正式啟運
2020-09-14核聚變,ITER,核電 -
能源革命和電改政策紅利將長期助力儲能行業發展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數據中心 打造融合型綜合能源系統
2020-06-16綜合能源服務,新能源消納,能源互聯網 -
5G新基建助力智能電網發展
2020-06-125G,智能電網,配電網 -
從智能電網到智能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