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時租賃是否是新能源汽車發展的救命稻草?
電動汽車并非沒有市場需求,而是市場在等待合適的產品或者合適的商業模式。因此,為了推動電動汽車的市場化,亟需設計出能有效推廣
電動汽車并非沒有市場需求,而是市場在等待合適的產品或者合適的商業模式。因此,為了推動電動汽車的市場化,亟需設計出能有效推廣現有技術水平下電動汽車發展的商業模式。
傳統汽車保有量的不斷增加,給能源安全、環境衛生及人類身體健康帶來嚴峻的挑戰,在這一時代背景下,電動汽車發展被提上了日程。但是由于電動汽車自身局限性,如續航里程、電池技術、充電設施等因素,決定了電動汽車的商業模式應當區別于傳統汽車的商業模式。
本文原載于 2017 年 8 月 10 日出版的《當代經濟》,原標題為《分時租賃能否為電動汽車的發展突破瓶頸——基于法國 Autolib項目的分析》,作者為同濟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的郝鳳霞教授、王天敏和錢楓莉。文章主要研究了法國巴黎的 Autolib電動汽車分時租賃項目,通過對該項目運營數據的搜集和分析、計算相關財務指標,來說明分時租賃模式的盈利性和可行性。
一、 引言
工信部披露的《中國制造2025》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戰略目標,對于 2020 年或者更遠的 2025年的新能源發展作出明確規劃:純電動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燃料電池汽車、節能汽車、智能互聯汽車是國內未來重點發展的方向。①新能源汽車代表未來汽車發展的方向,已成為市場新的經濟增長點和戰略調整的制高點。發展電動汽車不僅有利于促進節能減排、保障能源安全、推動「兩型社會」建設,也有利于促進汽車產業加快結構調整,促進我國汽車產業跨越式發展。同時,發展電動汽車對于擴大國內需求,加快我國經濟增長方式轉變,增強經濟長遠競爭力和發展后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圖 1 2009 ~ 2015 年中國汽車保有量及增量
(數據來源:中國產業信息網)
中國在傳統汽車行業中的劣勢以及傳統燃油汽車發展帶來的環保壓力,都促進了電動汽車的發展。中國汽車保有量持續增長,從 2006 年到 2015 年我國汽車的保有量和增速如圖 1 所示。
從圖1 可以看出,中國的汽車保有量總量在逐年增加,并且保有量的增速一直維持在 10% 以上,到 2015 年我國的汽車保有量已經達到 16000萬輛左右。不斷增加的傳統汽車保有量將會給石油資源帶來更大的壓力。表 1 顯示了從 2005 年到 2013年我國原油進出口量、表觀消費量和對外依存度的情況。

表 1 2005 ~ 2013 年中國原油進出口、表觀消費量、對外依存度數據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
從表 1 可以看出,隨著汽車保有量的不斷增加,原油的出口量在逐年下降,相應的原油進口量在逐年增加,且進口的原油數量遠遠大于出口的原油數量。表觀消費量的數量也在逐年上升,2013 年的表觀消費量約是 2005 年的 1.6 倍。而對外依存度更是逐年攀升,并在 2009 年突破了 50%,在 2013 年更是達到了 57.39%。龐大的表觀消費量給我國的原油儲備量帶來了巨大的壓力,更為嚴重的是,如此高的對外依存度會給我國的能源安全帶來極大的挑戰。
不僅是能源問題,汽車保有量增加會導致石油制品的消費量增加,而排放出來的氣體,又會給人們的身體健康和環境帶來威脅。因此,汽車的使用給我國能源安全和環境造成了巨大壓力。而電動汽車與傳統內燃機汽車相比:
零尾氣排放或者較低的尾氣排放,具有環保意義;
排放的廢熱少,可以減輕城市「熱島效應」,效率高,節能性好;
驅動能量的來源多樣化,可以改善能源結構,解決石油燃料的替代問題。
電動汽車被認為是解決交通能源消耗和環境污染問題的有效途徑。
企業應當順應新能源快速發展的潮流,把握機會占領市場。新型商業模式的建立已經成為電動汽車產業化的重要任務,商業模式創新的實質就是通過價值創新改變競爭規則,將企業導入一個具有優勢的競爭地位。商業模式創新不僅能夠為企業提供生存和發展的機會,改寫整個行業的競爭格局,甚至還會影響整個行業的發展方向。
鑒于此,本文選擇以電動汽車產業的商業模式創新作為研究主題,從世界電動汽車產業發展的現狀入手,結合電動汽車產業的價值主張和戰略定位,對現存的電動汽車商業模式進行研究并分析其盈利模式,通過案例分析和實證研究,將理論和實際相結合,增強研究的實用性。
二、電動汽車發展的瓶頸
從目前技術條件和市場環境來看,電動汽車產業化發展仍然面臨著諸多問題,主要是技術問題和市場推廣問題。本文主要討論市場推廣問題,其核心是電動汽車的市場競爭力及其對消費者的吸引力。電動汽車并非沒有市場需求,而是市場在等待合適的產品或者合適的商業模式。因此,為了推動電動汽車的市場化,亟需設計出能有效推廣現有技術水平下電動汽車發展的商業模式。
國內電動汽車產業發展受到了多重制約,主要涉及技術突破難、產業規劃落實難、市場公平競爭難等三大瓶頸。
一是國內電動汽車技術難有大突破。電池續航問題是電動汽車推廣中遭遇的最大阻礙,也是影響消費者使用的關鍵因素。此外還有能源補給不便利、電池壽命短、安全性不高等,這些限制因素很難在短期內取得較大突破。
二是產業規劃缺乏落實機制,不能形成穩定發展預期。首先,電動汽車產業涉及多個部門,產業規劃缺乏有效的落實機制。其次,缺乏穩定的發展預期,產業未來的前景存在諸多不確定因素,因此企業長期投入的信心不足。
除了以上因素之外,電動汽車發展的困境還有:與傳統新能源汽車相比價格偏高、續駛里程短、技術可靠性和安全性弱、充電時間長、充電網點少、便捷性差、消費者接受度不高、標準法規不健全等,這些問題都制約著電動汽車的市場化進程,導致在電動汽車產業化的過程中,傳統汽車的商業模式已經無法適用于電動汽車推廣的市場環境,必須創新商業模式,才能加快電動汽車市場化推進的步伐。
通過對現有電動汽車商業模式的研究,發現分時租賃是推動電動汽車發展的良好途徑,法國巴黎的 Autolib 項目是一個發展相對成熟并且值得借鑒的電動汽車分時租賃模式,下面將著重分析 Autolib 項目。
三、Autolib 項目分析
法國巴黎推出電動汽車租賃公共服務項目(Autolib),于2011 年 12 月 5 日正式投入運營,由 Bollore 集團負責運營該電動汽車分時租賃項目。該項目在啟動初始,總共投入 250輛電動汽車,并且在巴黎市及其 45 個周邊小鎮建成了 250 個租賃站點。巴黎市政府希望通過這種靈活、方便的自助式租車系統,來改變市民的駕駛習慣,說服民眾放棄擁有個人車輛,達到節能減排、緩解城市交通堵塞的目的。
通過文獻閱讀和數據查找,發現Autolib 項目每年的運營成本大概在8000~10000 萬歐元之間。以 2014 年為例,該項目的營業收入為 10770萬歐元,運營成本為 9230 萬歐元,凈利潤約為 1090 萬歐元②。根據以上數據,然后按照 5%③的折現率進行投資回報率分析,結果如表 2所示。

表 2 2015 年 Autolib 項目投資回報率
由表2 可以看出,在不考慮固定成本的情況下,該項目在 2014年已經實現收益,即在此時該項目實現了經營收入大于可變成本。從經濟學的角度來說,在短期內該項目有繼續進行下去的經濟意義,符合經濟學最基本的經濟人假設。在2015 年,該項目的收益仍大于可變成本,且獲得的收益是 2014 年的 3 倍。但是計算其投資回報率可以發現,在 2015年其投資回報率為負值,為 - 44.78%。
根據表2 中的數據及其反映的經濟意義,為了推測其未來的利潤情況,按照一定的方法將上面的數據延伸至 2018 年,具體的延伸依據是:從 2011 年到2014 年,注冊會員從零增加到大約 15 萬人,在 2014 年,其收入為10770 萬歐元。按照會員人數和收入之間的對應關系,可以估算出2015 年以后每一年會員人數和收入的變化情況,按照這種規律則得出表 3 所示的預計。

表 3 Autolib 項目 2016 ~ 2018 年會員人數預測
根據以上估算出的會員人數和收益的數據可以得到 2018 年的投資回報率數據,具體數據如表 4 所示。

表 4 Autolib 項目 2018 年投資回報率預測
由表 4 推算出,在保持現有發展速度的情況下,2018 年預計的投資回報率為 2.78%,為正值。此時,該項目不僅能夠彌補可變成本,而且能夠收回所有的固定成本等前期投入并產生收益,從投資者和企業家的角度來說該項目是有經濟價值的。這一結果說明了電動汽車的商業模式具有規模效應,基礎設施等固定資產投入巨大,資金回收期長。但是,隨著規模的擴大可以消除消費者對于行駛里程的憂慮,從而增加消費者的消費信心,提高基礎設施的使用效率,促進電動汽車的使用,實現平均成本的持續下降。
隨著技術的進步,消費者消費習慣的改變,電動汽車分時租賃市場會越來越成熟,電動汽車的使用情況會越來越符合預期。因此,良好、有效的電動汽車推廣和運營模式對于改變消費者的消費習慣、促進電動汽車的使用、推動電動汽車的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通過 Autolib 的數據分析驗證了電動汽車的分時租賃模式具有盈利性,可以為電動汽車突破發展瓶頸期提供動力。
四、結論與建議
電動汽車的市場化既有利于緩解交通壓力,又有利于解決能源和環境問題,除了相關技術的進步,其運營模式也應當引起注意。通過對其運營模式進行深入研究,發現電動汽車分時租賃模式的未來市場潛力巨大,對于電動汽車的市場化和產業化進程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
但是電動汽車分時租賃仍處于發展的初期階段,其快速發展有賴于其租賃系統設計的完善、系統運行效率的提高。本文通過對法國Autolib 項目的研究,驗證了分時租賃的經濟可行性。總結法國 Autolib項目的發展經驗,為我國電動汽車分時租賃商業模式的發展提出建議。
1. 結論
一般而言,電動汽車分時租賃模式的形成主要包括確立運營主體、識別潛在消費者和整合關鍵資源等環節。目前,我國電動汽車分時租賃尚處于起步階段,商業模式面臨運營主體乏力、潛在消費者模糊和關鍵資源分散等問題。④通過以上對Autolib 項目的分析研究,總結其發展的經驗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運營商的協調和控制能力
Autolib 的運營商 Bollore 的運營能力強,不僅擁有先進的電池技術,可以獨立設計電動汽車,而且能夠為項目提供充電設施和系統平臺的建設,所以 Bollore 可以對各部門進行很好的協調和控制。
運營電動汽車分時租賃模式對運營商的協調和控制能力是一個考驗,如果協調不好,不僅會影響到項目規模發展的速度,還會影響到顧客對產品的使用體驗。
(2)具有一定規模的基礎設施建設
停車位、充電樁等站點基礎設施的建設和保障是開展電動汽車分時租賃項目的基礎,電動汽車發展的瓶頸之一就是消費者對電動汽車缺乏信心,從而接受程度不高。
因此分時租賃的盈利需要有足夠的車輛投入規模和站點密度,只有建設規模達到一定水平時,才能夠打消消費者的疑慮,從而增加消費者的信心、提高租賃的便利性、增加電動汽車的使用率,而使用率是影響盈利的關鍵指標。
在站點建設方面,Autolib 項目值得借鑒。截至 2014 年底,該項目平均每平方公里投入約 20 輛電動汽車,站點間距 400~500 m,可以使消費者在步行 6~8 min 的范圍內找到一個租賃站點,大大提高了消費者租賃的便利程度。
2. 建議
電動汽車分時租賃發展需要充分借助國家和地方關于推廣電動汽車的相關政策,在發展前期通過示范和補貼項目,積極探索電動汽車分時租賃商業模式和實踐經驗。⑤企業應該總結發展經驗主動把握發展機會,本文認為企業可以通過以下方面的努力來完善和發展分時租賃。
(1)整合關鍵資源
分時租賃是一個系統,需要從系統的角度,選擇運營模式和方法,合理分配各項資源,達到運營商整體利益的最大化。對于電動汽車分時租賃要想實現良好的運營,需要做好各項服務間的對接,電動汽車分時租賃模式的運營需要借助必要的關鍵資源來實現,這就要求電動汽車分時租賃商積極整合關鍵資源。
例如,電動汽車分時租賃商可與支付寶、微信等運營商合作,增加消費者支付的便利性;租賃商還可與嘀嘀等運營商合作,不僅能夠提高消費者獲得電動汽車分時租賃服務的便利性,還能夠擴大潛在消費者數量。
(2)加大基礎設施的投入
基礎設施的建設對于電動汽車分時租賃模式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但是,一方面由于基礎設施建設本身投入巨大,給運營商帶來一定資金壓力,另一方面基礎設施的合理選擇也是運營商必須考慮的問題,如果基礎設施選擇不合理,將會對后期運營和租賃使用產生很大的負面影響。
因此,企業需要在基礎設施投入前進行充分的調研,以確保合理的建設和布局。電動汽車的發展對于中國具有重要的環境和經濟意義,電動汽車分時租賃是在現有技術水平下推廣電動汽車的有效途徑,是中國在汽車技術和市場實現突破的機遇。在借鑒別人的發展經驗時需要揚長避短,結合中國的實際情況,比如政策法規、管理文化、消費習慣等,在實際運行的過程中不斷總結和完善分時租賃的模式,從而真正實現促進電動汽車的產業化與市場化。

責任編輯:lixin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我要收藏
個贊
-
權威發布 | 新能源汽車產業頂層設計落地:鼓勵“光儲充放”,有序推進氫燃料供給體系建設
2020-11-03新能源,汽車,產業,設計 -
中國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陽”重力支撐設備正式啟運
2020-09-14核聚變,ITER,核電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數據中心 打造融合型綜合能源系統
2020-06-16綜合能源服務,新能源消納,能源互聯網
-
新基建助推 數據中心建設將迎爆發期
2020-06-16數據中心,能源互聯網,電力新基建 -
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下看電網企業數據變現之路
2019-11-12泛在電力物聯網 -
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典型實踐案例
2019-10-15泛在電力物聯網案例
-
權威發布 | 新能源汽車產業頂層設計落地:鼓勵“光儲充放”,有序推進氫燃料供給體系建設
2020-11-03新能源,汽車,產業,設計 -
中國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陽”重力支撐設備正式啟運
2020-09-14核聚變,ITER,核電 -
能源革命和電改政策紅利將長期助力儲能行業發展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數據中心 打造融合型綜合能源系統
2020-06-16綜合能源服務,新能源消納,能源互聯網 -
5G新基建助力智能電網發展
2020-06-125G,智能電網,配電網 -
從智能電網到智能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