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純電動客車生產18113輛,環比大增176%
年底效應在純電動客車領域顯現。根據工信部合格證產量統計,我國純電動客車11月共計生產18113輛,同比微降2%,環比10月的6568輛大幅增長176%。 從2017年1-11月月度產量分布圖可以看出,11月是截至目前唯
年底效應在純電動客車領域顯現。根據工信部合格證產量統計,我國純電動客車11月共計生產18113輛,同比微降2%,環比10月的6568輛大幅增長176%。

從2017年1-11月月度產量分布圖可以看出,11月是截至目前唯一實現月度產量過萬的月份。隨著2017年即將結束,年底翹尾現象再次出現,而這一現象已成為近幾年的年底“慣例”。

年底效應的背后總是有政策的推動。今年11月關于2018年新能源補貼大幅退坡的消息在網上盛傳,隨后由財政部牽頭擬定的2018年補貼調整方案流出,新能源客車成為調整最大的細分領域,降幅高達40%以上。政策調整再一次牽動客車企業緊繃的神經,廠商搶裝車輛及集中交付訂單等促使了11月產量沖高,但按照往年趨勢,12月才是一整年中的產銷最高峰,因此可以預測2017年12月產量或高達3萬輛左右。
而由于補貼調整政策的推動,2017年產銷量或突破年初車企的悲觀預期(年初多數車企預測2017年產銷7萬輛左右)。截至目前,純電動客車1-11月累計產量52365輛。
宇通/比亞迪/中通累計產量排名前三
車企方面,就11月產量來說,宇通、比亞迪、中車電動分別以4194輛、2926輛、1449輛排名前三,中通客車以單月產量1265輛排名第四。從單月產量水平看,只有前四強產量過千,銀隆、北汽福田等產量均在千輛以下。

從1-11月累計產量看,宇通客車繼續保持優勢地位,不僅是目前唯一一個累計產量過萬的企業(1-11月純電動客車累計產量12109輛),而且市場份額也提升到了23.1%。雖然新能源客車領域的產銷不具規律性,產業發展不均衡市場不成熟,但新能源補貼還是扶持起了一批優秀的實力企業,在工信部于11月28日公示的2016年第二批新能源汽車補助資金中,宇通客車以補貼資金58.53億元成為最受益企業,補貼資金的發放有助于企業進一步的生產制造和研發,進一步鞏固其優勢地位。

不過除了宇通穩坐第一之外,亞軍寶座卻時常變動,上個月排名第三的比亞迪1-11月以累計生產純電動客車5806輛排名第二,中通客車則以累計5153輛排名第三。截至目前,純電動客車產量前三強和2016年保持一致,說明強者市場地位基本穩固。
中車電動1-11月累計生產純電動客車4206輛,同比增長84%,份額上升至8%;銀隆新能源則以3114輛排名第五,市場份額5.9%。北汽福田累計產量2729輛,排名行業第六,市場份額5.2%;第七名上海申龍客車1-11月累計生產純電動客車2201輛,市場份額4.2%。廈門金龍1-11月累計生產純電動客車1598輛,排名第八,市場份額占比3.1%。
2017年1-11月各企業純電動客車市場份額

截至目前,2017年的行業前十強相比去年變動較大,除了前三強及北汽福田、廈門金旅之外,中車電動、銀隆新能源、上海申龍、廈門金龍和東風汽車都是前十強的新面孔。去年行業第四的南京金龍今年的行業排名十一,北汽福田由去年的第五降至2017年的第六名,去年的第六名廈門金旅今年落至行業第十。
由于純電動客車占據新能源客車86%的份額,對其進行重點分析,不再進行整體新能源客車領域的分析。不過值得一提的是,今年燃料電池客車自4月產量10臺,9月份產量5臺,10月份產量4臺之后,11月產量大幅增加至74臺,其中上汽商用車貢獻了40臺,北汽福田產量29臺,青年汽車產量5臺。
此外,4月的10臺燃料電池客車由佛山飛馳生產,9月和10月的燃料電池客車均由上汽商用車生產,11月的生產廠家增加了青年汽車和北汽福田。燃料電池客車的生產廠商不斷增多,可見,燃料電池客車正在逐漸走熱。
燃料電池車作為新能源領域唯一補貼不退坡的技術方向,正在引起行業的重視。第一電動曾調研佛山飛馳、上汽商用車及青年汽車等企業,他們多認為燃料電池商業化的進度要比人們預想的要快。(詳見《燃料電池車離商業化運行還有多遠?看這五家客車企業如何準備》)
此外,據第一電動了解,宇通、比亞迪、中通等企業的燃料電池客車也在儲備生產之中。
2017年的最后兩個月,由于補貼退坡的影響,純電動客車的產量再次大受波動,全年有望破8萬輛,不過最后兩個月的集中爆發必然透支2018年的市場需求,2018的純電動客車產銷或再度走低。而補貼不退坡的燃料電池客車正在逐漸走熱,新能源客車的技術之路將走向何方,還需企業及市場不斷探索。

責任編輯:lixin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我要收藏
個贊
-
權威發布 | 新能源汽車產業頂層設計落地:鼓勵“光儲充放”,有序推進氫燃料供給體系建設
2020-11-03新能源,汽車,產業,設計 -
中國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陽”重力支撐設備正式啟運
2020-09-14核聚變,ITER,核電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數據中心 打造融合型綜合能源系統
2020-06-16綜合能源服務,新能源消納,能源互聯網
-
新基建助推 數據中心建設將迎爆發期
2020-06-16數據中心,能源互聯網,電力新基建 -
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下看電網企業數據變現之路
2019-11-12泛在電力物聯網 -
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典型實踐案例
2019-10-15泛在電力物聯網案例
-
權威發布 | 新能源汽車產業頂層設計落地:鼓勵“光儲充放”,有序推進氫燃料供給體系建設
2020-11-03新能源,汽車,產業,設計 -
中國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陽”重力支撐設備正式啟運
2020-09-14核聚變,ITER,核電 -
能源革命和電改政策紅利將長期助力儲能行業發展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數據中心 打造融合型綜合能源系統
2020-06-16綜合能源服務,新能源消納,能源互聯網 -
5G新基建助力智能電網發展
2020-06-125G,智能電網,配電網 -
從智能電網到智能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