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池原理新突破 超級電池即將誕生
近年來,相較于各種電子軟硬件的迅猛發展,電子技術的動力源---電池技術一百年中始終沒有取得突破性進展。所有的傳統化學電池技術都是基于化學鍵的釋放,計算其理論上的最大容量,似乎難以滿足現代人的需求。人們
近年來,相較于各種電子軟硬件的迅猛發展,電子技術的動力源---電池技術一百年中始終沒有取得突破性進展。所有的傳統化學電池技術都是基于化學鍵的釋放,計算其理論上的最大容量,似乎難以滿足現代人的需求。人們等待多年,等來的電池能量密度提升和時間似乎并不相符,電池技術的真正突破,好像是追逐一個不可能實現的夢,短期內基本沒有革命性突破的可能。目前的技術還是局限于對現有的各種電極材料進行改性,新材料的涌現,可能會帶來一些小驚喜,但是不報太大希望,幾年內難以實現工業化。電池能量密度提升太慢,導致技術人員只能轉向硬件節電技術的研究方向。
近日一項世界首創,全新原理的超級蓄電容器被錦州市民間電池研究團隊發明,超級蓄電容器巧妙集平板電容充電電壓高和超級電容電池電極面積大兩者優勢。從原理數據推算,能量密度可以趕上甚至超過被稱為“終極電池”的鋰-空氣電池,功率密度、可循環性和充電速度也遠遠超過現有的電池。


電壓U是電介質溶液達到介電飽和電壓和隔膜的擊穿電壓兩者中低的那個電壓值。
據超級蓄電容器團隊負責人顧天罡先生介紹,和傳統平板電容不同,超級蓄電容器的活性炭電極極化的不是隔膜而是電極池中與活性炭接觸的液體電介質。超級蓄電容器巧妙的電極與電介質分布結構,使其在極板面積和充電電壓大幅增加的同時,質量增加很小,因此獲得很高的能量密度,使用目前市面材料即可達到2-3千瓦時/kg(僅包括正負極和電介質材料)的水平,在計算封裝材料等附屬重量的情況下,仍可達到1度多電的能量密度,遠遠超過現有主流鋰離子電池水平。超級蓄電容器團隊已經對超級蓄電容器關鍵計算公式:C=ε*ε0* S/d進行了原理實驗驗證,下步將很快開展實驗篩選合適的液體電介質工作。
可以預見的是,這項技術如果按預期順利實現,取得大幅突破后會顛覆石油時代,并將對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產生巨大影響,從此開啟新一輪產業革命。
原標題:電池原理新突破 超級電池即將誕生

責任編輯:lixin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我要收藏
個贊
-
權威發布 | 新能源汽車產業頂層設計落地:鼓勵“光儲充放”,有序推進氫燃料供給體系建設
2020-11-03新能源,汽車,產業,設計 -
中國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陽”重力支撐設備正式啟運
2020-09-14核聚變,ITER,核電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數據中心 打造融合型綜合能源系統
2020-06-16綜合能源服務,新能源消納,能源互聯網
-
新基建助推 數據中心建設將迎爆發期
2020-06-16數據中心,能源互聯網,電力新基建 -
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下看電網企業數據變現之路
2019-11-12泛在電力物聯網 -
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典型實踐案例
2019-10-15泛在電力物聯網案例
-
權威發布 | 新能源汽車產業頂層設計落地:鼓勵“光儲充放”,有序推進氫燃料供給體系建設
2020-11-03新能源,汽車,產業,設計 -
中國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陽”重力支撐設備正式啟運
2020-09-14核聚變,ITER,核電 -
能源革命和電改政策紅利將長期助力儲能行業發展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數據中心 打造融合型綜合能源系統
2020-06-16綜合能源服務,新能源消納,能源互聯網 -
5G新基建助力智能電網發展
2020-06-125G,智能電網,配電網 -
從智能電網到智能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