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車取代燃油車,不只是“電池”的事兒
近日,歐洲國家提出要在2025年到2040年間取締傳統燃油汽車,中國也緊隨其后,目前正在研究傳統能源汽車的退出后,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新能源汽車何時取代傳統燃油汽車的話題了。 新能源汽車由B2B向B2C
近日,歐洲國家提出要在2025年到2040年間取締傳統燃油汽車,中國也緊隨其后,目前正在研究傳統能源汽車的退出后,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新能源汽車何時取代傳統燃油汽車的話題了。
新能源汽車由B2B向B2C轉移
行業內專家表示,到2040年,中國市場新能源汽車完全取代傳統燃油汽車不太現實,不過市場占有六七成還是有可能的。
全球電動車的市場規模,在這幾年有顯著增長,2016年已經有93萬輛左右的市場規模,預計2017年底即將突破百萬輛,達到110萬~120萬輛的規模。
隨著新能源汽車銷售市場由B2B向B2C轉移,新能源汽車的滲透率將快速提高。新能源車產業的發展動力很大一部分來自于政策的補貼,補貼政策首先推動新能源車在公共領域的使用,即所謂的B2B。因此在初期,客車、物流車的滲透率會遠高于私家車、乘用車,但隨著政策的影響,今年下半年到明年初,私家車、乘用車的滲透率會提得非常快。另外,物流車、客車相對來說將慢慢接近飽和。
動力電池絕對不可忽視
談及電動汽車,動力電池是一個絕對不可忽視的問題。2017年以前,動力電池的需求主要是客車和物流車這一類的固定運行路線車輛,2017年以后,在各國政府對新能源車規劃發展的積極推動下,乘用車電池的用量將快速提升,整體的滲透率和電池使用的增長會遠高于客車。
能量密度在國內外都是動力電池發展的一個訴求點,因為客車本身的體積大,所以高能量密度電池對于客車來說不是最優先的選擇,但是對于B2C來說,能量密度是王道。過去為提高能量密度,要添加鈷金屬,但是這只是對于IT產品有用,對于動力產品必須要提高電壓,所用的新材料對生產環境的要求會更高。
在整個電池行業里,從能量密度的角度來看,目前所謂的高性價比、高能量密度比的供應商,都是規模同樣對等的供應商,行業已經成熟,開始進入洗牌的階段,居于前列的幾家企業在能量密度和產能上都相對具有一定的優勢。所有的車企重心都是盯著高補貼,都是向高能量密度的方向發展。
除了高能量密度電池以外,還有沒有其它的電池類型呢?目前關于基礎建設的政策已經落實下來,公用區域或個人的停車場、新建成的建筑里,都有一定比例的充電樁,因此車子本身就不需負載太多的電池,對于車重、續航力和成本都會減少一定的負擔。此時,充分利用這些基礎設施,做一種具備快充能力的電池系統,就可以把車子做得體積合適,價格適中。
對于動力電池市場寶貴的原料鈷金屬,鈷金屬礦產基本上40%~45%來自于剛果,但鈷的加工超過一半在中國。為了確保車企對整個上游材料的掌控性,這幾年中國很多企業,包括電池、正極材料都在往上游布局。事實上,從2016年開始,IT電池的鈷用量已經低于動力電池的應用需求了。
充電對電網提出了高要求
2040年中國新能源汽車完全取代傳統燃油汽車不太現實的原因,其實不只是動力電池的性能問題,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如果新能源汽車大規模使用,同一時間充電的汽車數量過多,會對當地的電網負荷造成巨大壓力,甚至釀成風險災難。
無獨有偶,對于新能源車與電網的關系,清華大學能源互聯網創新研究院的劉冠偉副研究員日前專門撰文作了分析。他在分析電網的負擔問題時寫道:“電網是個大系統,簡單地說,是要隨時保持發電與用電功率平衡,這樣整個系統才能穩定運行,不至于崩潰,而電網非常怕的就是各種負荷不規律接入(對應新能源的沖擊),以及在用電高峰期的集中使用。”
他以北京為例作了專門分析,假設北京的汽車80%換成電動汽車,會對電網帶來怎樣的影響。
首先,北京的用電負荷峰值為2000萬kW,即20GW。北京2016年機動車的保有量為548萬輛,如果其中400萬輛是電動汽車,其中100萬輛同一時間進行7KW慢充,此時帶來的電網負荷是7GW,對于電網系統峰值20GW的影響是非常大的。這還沒算上快充,要是大家都想著上30KW的快充,則會有更大的影響。
劉冠偉表示,通過能源網絡的改革,可以引導有序充電。比如把電動汽車都引導到晚上充電,這樣可能能夠找到解決方案,但是難度絕對不小。
確定取代燃油車時間表要慎重
對于禁售傳統燃油汽車的時間表,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董揚早前曾表示,即便未來有可能禁售,也是針對純燃油車。未來很長時間,車輛動力供應還是以內燃機為主。他特別指出,工信部等五部委聯合發布的《乘用車企業平均燃料消耗量與新能源汽車積分并行管理辦法》與禁售無關系,不可理解為對禁售的鋪墊等。
根據中國汽車工程學會發布的《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技術路線圖》顯示,到2020年新能源汽車年銷量有望達到210萬輛,滲透率達7%;到2025年和2030年,年銷量達到525萬輛、1520萬輛,滲透率達到15%、40%。
結合新能源汽車積分政策要求,我國新能源汽車2019年、2020年的比例要求分別達到10%、12%。假設2019年乘用車汽車生產量為2500萬輛,那意味著新能源汽車產量為250萬輛。
盡管新能源車的動力電池目前鋰電池比較突出,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科協主席、科學技術部部長萬鋼日前表示:“在車用能源領域,氫能燃料電池被認為是實現車輛使用階段‘零排放’、全生命周期‘低排放’的重要技術方案,是未來汽車產業技術競爭的制高點。”

責任編輯:lixin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我要收藏
個贊
-
權威發布 | 新能源汽車產業頂層設計落地:鼓勵“光儲充放”,有序推進氫燃料供給體系建設
2020-11-03新能源,汽車,產業,設計 -
中國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陽”重力支撐設備正式啟運
2020-09-14核聚變,ITER,核電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數據中心 打造融合型綜合能源系統
2020-06-16綜合能源服務,新能源消納,能源互聯網
-
新基建助推 數據中心建設將迎爆發期
2020-06-16數據中心,能源互聯網,電力新基建 -
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下看電網企業數據變現之路
2019-11-12泛在電力物聯網 -
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典型實踐案例
2019-10-15泛在電力物聯網案例
-
權威發布 | 新能源汽車產業頂層設計落地:鼓勵“光儲充放”,有序推進氫燃料供給體系建設
2020-11-03新能源,汽車,產業,設計 -
中國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陽”重力支撐設備正式啟運
2020-09-14核聚變,ITER,核電 -
能源革命和電改政策紅利將長期助力儲能行業發展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數據中心 打造融合型綜合能源系統
2020-06-16綜合能源服務,新能源消納,能源互聯網 -
5G新基建助力智能電網發展
2020-06-125G,智能電網,配電網 -
從智能電網到智能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