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華文:國家出臺儲能行業大規模補貼政策是小概率事件
目前來看,儲能行業面臨著最大的三個方面的影響因素:技術問題、成本問題和政策設計下帶來的商業模式問題,說到底,能不能快速發展就是這三個方面。前面兩個方面大家還是有比較明確和統一的判斷,按照技術進步來
目前來看,儲能行業面臨著最大的三個方面的影響因素:技術問題、成本問題和政策設計下帶來的商業模式問題,說到底,能不能快速發展就是這三個方面。
前面兩個方面大家還是有比較明確和統一的判斷,按照技術進步來看,業界對我們電池的技術進步還是抱有非常樂觀的態度,日本綜合產業開發機構和我們的汽車工程學會基本上都預測到2030年我們的電池單體能量密度可以達到500W/時/千克,美國能源部預測到2030年單體電池能量密度可以達到800W/時/千克。這是平均單體電池密度的2-3倍,但技術進步的指標有很多,總體上還是比較樂觀的。
這幾年成本下降得非常快,未來還會繼續下降,而且還有非常大的空間。具體的預測數據就不再講了,但是大家可以掌握一個概念,2030年左右未來的電池成本在現有的基礎上下降30%-40%是非常有可能的,這就是對成本下降的總體趨勢的判斷。下降的區間大家都有不同的認可,但是唯一非常一致的就是未來依然有30%-40%的下降空間和潛力。
儲能行業要體現它的價值,但在現有的政策體系下儲能的價值其實體現得并不明顯,所以未來的政策是影響儲能行業發展的一個重要的因素。
現在國際上對儲能行業的發展都有哪些政策?歸結起來基本上就是市場結構設計,就是不給錢,但是給政策,另一個是直接給錢的。
美國是搞市場結構設計的一個典型代表,通過市場化的結構設計推動儲能行業發展,形成相應的商業模式,并且能夠獲得合理的經濟回報。比較典型的是美國能源監管委員會關于儲能參與電力市場輔助服務的法律,應該說給予了儲能在電力市場輔助服務方面明確了它的重要地位,同時也是給它創造了巨大的市場空間。加州的主要是可再生能源比例的配額制,也是對所有電網運營公司提出了儲能提高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強制性配額明確的采購目標,可再生能源必然是需要相對規模的儲能系統在電網當中進行配套。
大家可能都在探討國內會不會對儲能行業出臺大規模的政策補貼?
我是行業外的人士,不是消息靈敏人士,但是據我個人判斷,國家層面對儲能行業出臺大規模的經濟補貼和補助不是說完全不可能,但這是小概率事件。
現在儲能的政策空間是什么?基本上就是峰谷價差,做得好少虧一點,做得不好缺口可能還比較大。其次是電力市場輔助服務,當然是以輔助服務為代表的、參與電力市場的一些商業模式,包括電力需求產業,這是目前在現有空間下可以琢磨的,其它的就是點對點的示范項目。
這個不是普惠型的支持政策,比如現在搞了多輪互補的示范、偏遠地區和海島的風光互補,單從系統的角度還僅限于示范項目的層次,并不是面上的整個大的政策。國家大的支持政策實際上不那么直接、不那么明顯,未來的政策創造需要靠什么?需要靠我們電力體制改革進程的推進,只有隨著進程的推進,我們儲能的市場空間才會進一步顯著擴大。
商業模式是決定儲能能不能賺錢、或者能不能虧得少一點的重要影響因素,目前比較成熟的基本就是峰谷價差、二次調頻、可再生能源和發電并網,基本上就是這三個途徑。現在行業內對這三個商業模式應該是有這樣一種判斷和認識,就是基本上峰谷價差這種商業模式是覆蓋不了成本的,但是做得好的話也許能少虧一點,未來如果差的區間更大的話有可能覆蓋一部分,但是我個人認為這種商業模式不是儲能真正應用的主要場景。
按照目前的運營情況來看,雖然更多的是示范性項目,但在安全性、可靠性、靈活性和迅速響應方面已經可以證明是可行的,可以說它的重要的歷史功績是值得銘記的,至少給我們電力指出了這樣一條路,就是儲能參與電力系統的輔助服務,安全性和可靠性上是沒有問題的,這是一個重要的成就。現在隨著技術成本的降低,部分示范項目當中火電廠的儲能配合電網輔助服務,應該是可以做到保本的。目前從現有的政策框架來看盈利的水平應該說不是特別令人滿意,基本上還是從社會價值,比如減少棄風棄光,推動可再生能源消化的角度是有意義的,但是從純粹經濟帳來算,目前確實是算不過來。
京津唐地區到未來2030年這樣的電力系統,通過應用儲能能夠給我們的電力系統帶來什么樣的價值?這是一天的運行曲線,無儲能和有儲能的情況下最顯著的特點是兩個方面:可再生能源的出力明顯平穩,煤電、天然氣和熱電聯產這些傳統機組的出力明顯更加平穩,所以這是應用儲能以后對電力系統改善的情況。促進傳統機組平穩出力,推動新能源大規模的消納。
儲能的價值在現有的政策框架下確實體現得不夠,所以導致儲能老是覺得好,但總是虧錢、算不過來帳,我們就把儲能相關的技術路線放到了整個系統價值里面評判到底有什么價值。這就說明單體價值和系統價值之間已經出現了脫鉤和分離,就像經濟學里面常講的外部性的效益,雖然我給大家做了貢獻,但我做的這個貢獻最后體現不到收益上。既然收益不能內部化,那么在現有的政策下只能算單體單個的帳,這個經濟帳是自然算不過來的。
這是關于電動汽車對我們電力系統的系統價值和單個價值,還有成本之間的比較。按照系統價值的角度,我們的儲能系統對電力系統有什么價值呢?比如減少電網投資,減少配電費用,包括減少氣電、增加輔助服務等等,一系列的技術是整個儲能系統運用以后對整個電力系統大的系統上的提升,綠色的是成本,最后大家可以比一比。按照儲能系統的自身投入與創造的系統價值相比性價比是非常高的,節約了成本,空白的柱子相當于儲能系統節約的成本,但是這個空白部分節約的成本真的是可以體現到儲能上的經濟價值嗎?這是不對的,要是這樣的話儲能早就賺錢了。正是因為這些空的柱子是虛擬的價值,是跟整個系統價值相比得出的價值,分布在各個經濟主體上的。
我們把儲能價值分為能量價值、能量+容量價值和全部價值,儲能投資真正能夠體現到經濟收益上的只是能量價值,或者主要是能量價值,現在能量和容量價值我們體現得都很少,并不是對電力系統優化的系統價值,所以就清楚地說明了我們的儲能系統,為什么系統價值很高,但是從經濟主體的核算來看它的價值是很低的?經濟核算體系是只考慮儲能系統的能量價值,投入可能是1%,超出1%的就說明效益是高于投入的。這是針對電動汽車的幾個技術路線,目前的能量價值來看是具有正的投入產出比的,其它的投入產出比都在1%以下,那就意味著單純從能量這個角度,這些儲能的技術路線都是虧的,產出是覆蓋不了投入的。如果從整個系統價值的角度,我們的投入和產出比就高多了。我們需要通過我們的市場設計、機制設計把我們儲能產生的這種系統價值在不同的利益主體之間進行合理的分配,并不是所有的都要分到儲能上來,但是現在完全不考慮它的系統價值,只考慮它的能量價值,這種分配機制和格局肯定也是不對的。
剛才還有講到儲氫,同樣的投入有不同的儲能路線,我們到底是儲電還是儲氫?如果從轉換效率來看,同樣是投入天然氣,最后出來的電力我們是通過氫的路線還是通過化學電池的路線?目前來看化學電池的轉換效率更高,比如從天然氣出發還是可再生能源出發。但是從長遠來看,以儲氫作為核心媒介打通不同能源管網之間建立不同能源網絡之間的聯系,這應該是整個儲能的未來。走路要一步一步地走,我們就是要從電化儲能開始向儲氫過渡,雖然現在電化儲能的效率更高,儲氫的效率更低,但關鍵是儲氫能夠把各種能源網絡進行非常有效的鏈接,如果連成網絡以后所有的各種能源介質最大的特點是穩定、平衡、有安全性,同時也有經濟性。這和目前我們發展電化學儲能是一點也不矛盾的,這是同一個事物的兩個階段。
儲能產業發展面臨著一系列的障礙,大致有這樣幾個方面:首先是對儲能界定的問題,實際上這個定位目前在政策層面已經不多了,國家能源局都已經明確了儲能系統可以參與電力系統的輔助服務,但是在執行層面確實還是有些障礙。比如電網接入的時候技術標準各個方面可能沒有,確確實實還存在很大的接入障礙,目前也就只是示范項目走得比較順,但是未來大規模推開以后具體怎么定位的問題。因為儲能系統在電力系統當中既不是發電設備也不是用電設備,現有的電力規范里面確實是缺乏對它的明確的定位。雖然政策上有定位,但是政策和法律、技術標準還是有區別的,所以雖然有障礙,但障礙還是不大,隨著產業的都是可以慢慢克服的。關于市場準入和技術準入的標準、監測認證、項目審批和接入等等障礙,這些是具體執行層面。再就是市場監管,儲能怎么和調度規則相統一、相適應、相匹配,如何在輔助服務當中發揮它的價值等等,技術層面實際上還是有一系列的障礙需要摸索。
如果考慮到系統的價值,儲能實際上是很便宜的,但是現有的市場格局下是不便宜的,而是成本過高的一種電網調節手段和方式。
目前我們正在考慮研發材料上下游入手,法律定位就要明確它的身份,市場準入方面進行完善,具體體現儲能的價值和地位。通過參與電力系統的輔助服務,我們可以擴大儲能應用的商業模式,通過科學的電力市場進一步體現儲能系統價值。實際上這是比較計劃調度和市場調度的情況下儲能價值的體現程度,具體的競爭性電力市場下面我們儲能的系統價值是能夠更好地得到體現,經濟價值和商業模式也是更加有生命力的。短期內的政策是兩部制電價,長期是建立競爭性的電力市場,從而進一步推動儲能的價值提升,提高儲能項目的經濟回報。
責任編輯:lixin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我要收藏
個贊
-
權威發布 | 新能源汽車產業頂層設計落地:鼓勵“光儲充放”,有序推進氫燃料供給體系建設
2020-11-03新能源,汽車,產業,設計 -
中國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陽”重力支撐設備正式啟運
2020-09-14核聚變,ITER,核電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數據中心 打造融合型綜合能源系統
2020-06-16綜合能源服務,新能源消納,能源互聯網
-
新基建助推 數據中心建設將迎爆發期
2020-06-16數據中心,能源互聯網,電力新基建 -
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下看電網企業數據變現之路
2019-11-12泛在電力物聯網 -
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典型實踐案例
2019-10-15泛在電力物聯網案例
-
權威發布 | 新能源汽車產業頂層設計落地:鼓勵“光儲充放”,有序推進氫燃料供給體系建設
2020-11-03新能源,汽車,產業,設計 -
中國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陽”重力支撐設備正式啟運
2020-09-14核聚變,ITER,核電 -
能源革命和電改政策紅利將長期助力儲能行業發展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數據中心 打造融合型綜合能源系統
2020-06-16綜合能源服務,新能源消納,能源互聯網 -
5G新基建助力智能電網發展
2020-06-125G,智能電網,配電網 -
從智能電網到智能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