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汰燃油車,新能源汽車還要攻克很多難點
隨著多國加快在新能源、智能網聯產業的布局,制訂停止生產銷售傳統能源汽車時間表之時,我國也啟動了相關研究。近日,工信部公開表示,工信部將會同相關部門制訂我國的時間表,這些舉措必將推動我國汽車產業發
隨著多國加快在新能源、智能網聯產業的布局,制訂停止生產銷售傳統能源汽車時間表之時,我國也啟動了相關研究。近日,工信部公開表示,工信部將會同相關部門制訂我國的時間表,這些舉措必將推動我國汽車產業發展的環境和動力發生深刻變化。在業內人士看來,這一重大決定,不僅僅是搶占全球汽車領域新一輪制高點的積極努力,更意味著我國在全球環境治理這一重大問題上彰顯的“大國責任”。從這些年國家對排放標準逐步提升來看,已經有強烈征兆顯示將下狠心淘汰石化車輛。
燃油車還能開多久不好說。但能夠預見的是:一個被燃油車統治了100多年的時代行將結束。這對于有布局準備、有研發能力的優秀企業來說是利好消息。
取代燃油汽車,新能源車真是完美無瑕嗎?目前新能源車的續駛里程,電池污染等問題怎么辦?
一般來說,新能源汽車是指采用非常規車用燃料(汽油、柴油)作為動力來源,或者使用常規車用燃料而采用新型車載動力裝置的汽車。目前,最常被提起的電力車輛只是新能源車輛的一個分支。在業內人士看來,隨著新能源技術的不斷發展(如核電),會為人們關心的電池污染和動力可持續等問題提供更環保的解決方案。
如今很多新能源車企推出了300公里續駛里程的車型,北汽2017年推出了400公里續駛里程的車型,后續還可能推出500公里的車型。一旦超過500公里,續駛里程將不再成為電動車推廣的主要制約因素,出于成本和需求考慮,汽車廠家也不會過分追求里程。
相關資料顯示,目前我國已成為新能源汽車最大的生產和銷售市場。2016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突破50萬輛,累計推廣超過100萬輛,占全球50%。到2020年,國內新能源車累計產銷量將達到500萬輛。而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據此預測,到那時,我國電動汽車動力電池累計報廢量將達到12萬—17萬噸的規模。
與鉛酸電池比,鋰電池的污染程度相對較低,只有電解質磷酸鋰是有害的,這已經是一種進步。未來,新材料電池的電解質會逐步變成無害,比如業界正在研發的固態鋰電池,基本上沒有污染,到2025年之后,鋰電池污染問題從技術上逐步可以得到解決。如果鉛酸電池做好回收利用,一樣可以沒有污染。對此,國家在頂層設計上,加強對新能源汽車廢舊動力蓄電池綜合利用行業的政策規范和引導就很重要。
電機、電控、智能化、網聯化以及輕量化都是電動汽車技術突破的難點所在。不僅如此,若想普及電動汽車,充電樁等基礎設施建設也有待完善。過去,在發動機技術上,我們一直走的是仿制——消化——再創新的發展道路。而新能源汽車為我國汽車企業提供了彎道超車的關鍵機遇,這一次不能在技術創新領域再走老路。
歐洲雖然采取系列措施推廣新能源汽車,但實際上并沒有達到預期產量和保有量。相比之下,新能源汽車推廣較好的是中國和美國。
從國二到國五,明眼人一看就明白,再提高標準,就只能是零排放了。企業要想在未來獲得長遠發展機會,只能接受這種以綠色發展和科技創新理念為支撐的倒逼機制,否則很快會被淘汰。
以石化能源為動力的燃油車,自誕生到現在也不過一百多年的時間,如今,燃油車停產停售不僅僅是環境資源受限的問題,也跟燃油車輛熱轉換率提升幾乎已經深挖到極限有很大關系。這是一項新的技術壁壘。也就是說,工業強國之間傳統發動機的制造研發水平相似,花大價錢研發傳統發動機還不如搞新科技合適。
乘用車的新能源化只是第一步,燃油大型運載卡車的新能源化才是未來汽車行業節能環保、科技創新的重點和難點。
事實上,“新能源汽車”這一概念的覆蓋范圍很廣。電動汽車、氫能源動力汽車、太陽能汽車、替代能源(天然氣、乙醇等)都可以看做是新能源汽車。相對于鋰電汽車,氫燃料電池汽車具有燃料加注快、續駛里程長、零排放且無廢電池二次污染等特點。
氫燃料電池是通過化學作用產生電能,而且氫燃料電池的化學反應過程不會產生有害物,無污染。同時,氫燃料電池的能量轉換效率比內燃機要高2至3倍。所以,從能源利用和環境保護角度看,氫燃料用在商用車領域比較理想。

責任編輯:lixin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我要收藏
個贊
-
權威發布 | 新能源汽車產業頂層設計落地:鼓勵“光儲充放”,有序推進氫燃料供給體系建設
2020-11-03新能源,汽車,產業,設計 -
中國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陽”重力支撐設備正式啟運
2020-09-14核聚變,ITER,核電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數據中心 打造融合型綜合能源系統
2020-06-16綜合能源服務,新能源消納,能源互聯網
-
新基建助推 數據中心建設將迎爆發期
2020-06-16數據中心,能源互聯網,電力新基建 -
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下看電網企業數據變現之路
2019-11-12泛在電力物聯網 -
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典型實踐案例
2019-10-15泛在電力物聯網案例
-
權威發布 | 新能源汽車產業頂層設計落地:鼓勵“光儲充放”,有序推進氫燃料供給體系建設
2020-11-03新能源,汽車,產業,設計 -
中國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陽”重力支撐設備正式啟運
2020-09-14核聚變,ITER,核電 -
能源革命和電改政策紅利將長期助力儲能行業發展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數據中心 打造融合型綜合能源系統
2020-06-16綜合能源服務,新能源消納,能源互聯網 -
5G新基建助力智能電網發展
2020-06-125G,智能電網,配電網 -
從智能電網到智能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