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立安院士:純電動轎車在降低能耗方面有重要優勢 綜合環境影響最小
11月23日2017中國儲能產業發展峰會在北京舉行。本屆峰會由中關村儲能產業技術聯盟、中國超級電容產業聯盟支持,廣東省充電設施協會和振威展覽股份主辦?! ≈袊こ淘汉盍苍菏砍鱿瘯h,就儲能技術在環保領
11月23日“2017中國儲能產業發展峰會”在北京舉行。本屆峰會由中關村儲能產業技術聯盟、中國超級電容產業聯盟支持,廣東省充電設施協會和振威展覽股份主辦。

中國工程院侯立安院士出席會議,就儲能技術在環保領域的應用發表演講。
侯利安:因為我是搞環保的,所以想介紹一下環保這個新能源汽車的發展趨勢。盡管霧霾是國際性的,但是我們國家特別是北方地區京津冀經濟社會發展的速度非常快,但是大氣的污染也非常嚴重。今年11月初京津冀區域同樣出現了一些霧霾,涉及到河南鄭州等等也受到了大量污染,我想講一講常規能源汽車帶來的主要環境問題。
首先是大量的化石能源消耗,我們國家機動車的保有量一直在高速增長,年均增加1400萬輛,截止今年3月底全國機動車的保有量首次突破了3億輛。汽車給大家帶來方便的同時也消耗了大量的化石能源,而化石能源是不可再生的。當前中國的汽車耗油約占整個石油消費量的1/3,預計到2020年這個比例還將進一步上升。機動車尾氣也是城市空氣污染的重要來源,成分也非常復雜,包括顆粒物或者細顆粒物,也就是PM2.5,一氧化碳、帶氧化物、碳氫化合物和部分重金屬是城市空氣污染的重要來源。2014年4月北京市發布了全年PM2.5的來源解析,本地來源當中機動車占比達到了31.1%,揚塵、工業和燃煤等等主要污染源當中占到第一位。2015年4月環保部發布了天津、石家莊、上海、杭州等等9個城市的大氣顆粒物的源解析工作,其中北京、杭州、廣州、深圳的首要污染物基本都是來源于機動車,而且主要是采用了傳統的化石能源。
機動車尾氣都有哪些危害?包括一些懸浮的顆粒、PM10、PM2.5、一氧化碳和一些金屬,這些對人體的危害還是非常嚴重的。過去洛杉磯的光化學污染事件大家都知道,發生了以后導致了上千人的死亡,也成了世界上有名的公害事件之一。車內空氣污染的問題確確實實應該引起我們國家的高度重視,比如近幾年“3.15”都曝出了車內的空氣污染問題,所以這種污染源還是相對比較嚴重的,車內的空氣質量也確實不容樂觀。和室內一樣來自于兩個方面:首先是大氣的污染,大氣的污染本身就包括汽車的污染,還有徹內由于裝修裝置材料不夠綠色環保產生了污染物,人本身的代謝也產生了污染物,包括我們呼出的二氧化碳等等。由于內外的加工,所以車內的污染也還是比較嚴重的。
很多消費者買車以后進行車內的裝修,可能是沒有采用綠色環保的裝修材料,或者裝修的時間很短馬上就要啟動,所以造成了一些車內的空氣污染??諝馇逍聞┤绻L期不進行護理也會產生污垢,甚至是細菌和微生物等等。車內常見的有害物質基本上這是最典型的,比如顆粒物質特別細顆粒物質,這些有害物質會對人類造成不同程度的污染。常規能源汽車的尾氣排放不僅是污染了大氣,同樣遭到了車內本身的一些污染。因此,發展沒有尾氣排放又能降低車內環保污染的環保型新能源提升應該是具有重要的意義。
講一講發展環保型新能源汽車的重要性,新能源汽車的概念大家都知道,就不多介紹了,實際上就是采用非常規的車用燃料作為動力的來源,而且有些是可再生能源,新能源汽車也受到了國家的高度重視,這里列出了一些時間表,總的來說就是提出新能源發展階段性的目標,這是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發改委和科技部發布的汽車產業中長期規劃提出的目標。新能源汽車也是一個新的經濟增長點,因為它代表著汽車工業結構調整的發展方向,隨著國家的大力支持也成為了一個新的經濟增長點,特別是近兩年新能源汽車保持了高增長的速度,數量已經突破了42萬輛,成為了全球最大的新能源市場。如果很少使用化石材料就可以有效減少不可再生的化石能源利用,也可以減少PM2.5。
應該怎么發展環保型的新能源汽車?這里有一點環保型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建議,僅供大家參考:
從整個生命周期評價新能源汽車的環保性能,混合動力轎車和純電動轎車以及氫原料的電池轎車在車輛的制造、燃料以及電力生產、行駛測試四個階段能耗以及主要的大氣污染物排放進行了分析,結果表明,同傳統的轎車相比是一種新能源轎車的全生命周期能耗不同程度地降低,純電動轎車在降低能耗方面具有重要的優勢,全生命周期綜合的環境影響均低于傳統的汽油轎車,綜合環境影響是最小的。
我們用了新能源汽車,但是往往儲能設備和電池在加工生產的過程當中不能產生太多的污染,用完了以后要能夠可再生進行回收,如果用的過程當中沒有污染,制造和充能一直到最后銷毀的時候完成了這個生命周期產生了污染,不能允許它有這種污染的轉移。我們也要加強科技的投入,一項新的技術出現,特別是應用的過程當中也有可能進行調整,配他的政策標準也要跟上,發展雖然取得了重大的進展,但是由于處于培育期和成長期,需要從頂層設計上引導整個行業的健康發展。
多措并舉,防控車內的空氣污染。執行新標準促使車內空氣污染源頭的防控,過去車內有一個標準,但不是強制性的,而是推薦性的,2016年開始國家制定了一個強制性的標準,規定了八項指標基本上和國際上是接軌的,所以這個新標準的頒布就使車內的空氣質量必須合格,所以現在更有力地從源頭上防控車內的空氣污染,包括對我們的人體健康甚至大氣的污染控制都將發揮重要的作用。
新標準是今年1月1號就開始實施了,所有新的車輛必須滿足新標準的要求,而且新標準發布之前已經定型的車輛要求明年7月1號起必須實施新的標準。研發車內的環保型、規模型材料,特別是由于粘交劑采用常見的自然纖維材料和可生物降解的樹枝,這些都是功能性的環保材料,不會產生二次污染。這是世界上第一家采用自然纖維正常聚合物的復雜材料,隨后在其它的地方也有一些應用。
目前德國、意大利和日本這些發達國家依舊對綠色的復合材料開展了深入的研究,相關的產品也用于了車的里面,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國內現在也開展了這些方面的研究,包括馬鈴薯、胡蘿卜以及植物纖維做原料,綠色的復合材料應用擴展到跑車領域,而且原材料是可再生的,廢棄以后也可以生物降解,VOC這些對人體有害的物質排放較少,所以車體材料需要發生一些質的變化。我們有些板材零件,當然還有復合材料由于具有原材料的可再生,而且是完全可生物降解的,用于汽車內部裝修裝置不會產生有毒有害氣體,受到了人們的重視,我們國家在這方面也已經有了新的突破。綠色復合材料具有來源豐富、價格低廉、環境友好,不會產生空氣污染等諸多的特點。這些都有研究和應用,同時也面臨著許多技術難題有待進一步解決,因此我國應該加大車內裝修裝置材料,特綠色復合材料的案發力度。
研發車內空氣質量的控制系統,新國標已經頒布了,但是怎么才能檢測出來車內是環保的和達標的?還有大氣污染也是非常嚴重,在這種情況下怎么能夠有效地改善車內的空氣質量,保持一個對人體有益的環境質量,所以這個方面我們要開展一些預報警和監測等控制系統的研究,車內空氣質量的智能化控制也是目前的發展趨勢之一,通過先進的氣體傳感技術和空氣凈化技術有機結合,達到智能車輛控制的目的,特別是新國標頒布以后我們檢測車內的空氣質量是否合格的作用。采用車內的空氣進化設備,現在車內有很多空氣凈化器了,但是由于車本來空間就很小,里面插電的往往用電源,不能電量太大,所以需要研究光觸媒和空氣凈化器,還有濾網式的空氣凈化器,總的就是要小型化、好用、管用,而且短時間內不要換濾料,讓它更換濾料的周期相對更長一些。
維護保養空調設備,不能讓它再產生二次污染。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車內的抽煙對車內的空氣危害是非常大的,我們曾經做過實驗,一個25立方米左右的房間當中PM2.5如果是9,1個小時左右就達到了300,5小時以后還不能恢復到原來的空氣質量水平,我們國家有3億煙民,所以對車內空氣質量危害是非常大的。
當前,隨著我們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和城鎮化進程的加快,汽車保有量已呈快速增長的趨勢,導致的大氣污染和車內空氣污染問題也越來越受到了人們的關注,因此需要發展環保型新能源汽車,從源頭上減少大氣污染物,從而保證每一位用車者的健康。

責任編輯:lixin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我要收藏
個贊
-
權威發布 | 新能源汽車產業頂層設計落地:鼓勵“光儲充放”,有序推進氫燃料供給體系建設
2020-11-03新能源,汽車,產業,設計 -
中國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陽”重力支撐設備正式啟運
2020-09-14核聚變,ITER,核電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數據中心 打造融合型綜合能源系統
2020-06-16綜合能源服務,新能源消納,能源互聯網
-
新基建助推 數據中心建設將迎爆發期
2020-06-16數據中心,能源互聯網,電力新基建 -
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下看電網企業數據變現之路
2019-11-12泛在電力物聯網 -
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典型實踐案例
2019-10-15泛在電力物聯網案例
-
權威發布 | 新能源汽車產業頂層設計落地:鼓勵“光儲充放”,有序推進氫燃料供給體系建設
2020-11-03新能源,汽車,產業,設計 -
中國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陽”重力支撐設備正式啟運
2020-09-14核聚變,ITER,核電 -
能源革命和電改政策紅利將長期助力儲能行業發展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數據中心 打造融合型綜合能源系統
2020-06-16綜合能源服務,新能源消納,能源互聯網 -
5G新基建助力智能電網發展
2020-06-125G,智能電網,配電網 -
從智能電網到智能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