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汽大通:燃料電池車是趨勢 新能源不存在彎道超車
2017年廣州車展上,具有環保和清潔特點的新能源汽車,成為未來汽車發展的風向標。在大家還在對未來動力技術進行觀望和試探的時候,上汽大通在本屆展會上重磅推出全新FCV80燃料電池輕客,官方指導價130萬
2017年廣州車展上,具有環保和清潔特點的新能源汽車,成為未來汽車發展的風向標。在大家還在對未來動力技術進行觀望和試探的時候,上汽大通在本屆展會上重磅推出全新FCV80燃料電池輕客,官方指導價130萬元,扣除國家和地方補貼后,最終到手價只有30萬元。在各家車企還只是旁觀情況下,上汽大通為何敢率先涉足燃料電池車領域呢?
在2017廣州車展上汽大通展臺的采訪間內,上汽集團副總裁藍青松輕松的回應到,目前燃料電池車的技術,包括在工業、軍事等其他行業的應用從理論上講已經比較成熟。目前中國的經濟規模、人口面向未來發展,環境受到制約,這使我們需要一個新的技術,需要更清潔的能源去解決。現在具備天時地利人和的條件,在燃料電池技術的使用推廣上更往前走一步。
誠然,氫燃料被公認為最清潔的能源,在燃燒過程中只排放水,因此對環境不會造成任何污染。在全球節能減排的大趨勢下,氫燃料也被汽車產業列為終極解決方案。
盡管上汽大通對氫燃料電池車的未來充滿信心,但目前汽車企業中,僅有少數幾家推出以氫燃料為能源動力的產品,盡管政府對氫燃料電池車補貼額度非常大,但目前國內加氫站只有7家,并且還遠未達到商業化運營。
對此,藍青松認為現在燃料電池車的市場剛剛起步,國家非常支持,燃料電池車是財政補貼唯一不退坡,不限制地方補貼比例上限的車型。目前有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補貼,相信再過幾年,燃料電池車應該能夠成為新能源汽車的一個重要方向。
眾所周知,目前中國政府和市場主要以發展純電動汽車為主,在今年9月出臺新能源汽車雙積分政策,政策的出臺加快中外汽車企業對新能源汽車的投入力度。在各家企業發布的2025戰略規劃中,純電動、插電式混合動力成為未來汽車市場的主流。盡管汽車企業在氫燃料電池技術領域進行儲備和研發,但除現代汽車、豐田和本田三家企業已經推出氫燃料電池量產車外,其它企業并未有明確產品規劃。
在汽車動力路線的戰略布局上,藍青松認為隨著鋰電池和三元電池的進步,兩個技術路線各有所長。純電接電比較方便,燃料電池最大優勢是較長的續航里程,和加氫時間比充電時間短。
據了解,上汽大通已經堅持16年開發燃料電池汽車,掌握燃料電池的核心技術。對于此次上市的FCV80燃料電池車,上汽大通從三年前就開始研發。除了燃料電池車外,上汽大通在純電動、混動等動力系統均有涉獵。
在廣州車展以純電動為新能源汽車主流趨勢下,上汽大通確在本屆廣州車展上推出FCV80燃料電池車,對此上汽集團商用車技術中心副主任兼總工程師郝景賢表示:“我們是三條技術路線同步在走,我們不認可有彎道超車。我們有自己的實力,特別是技術實力,無論是燃料電池車、純電動、混動,在國際上我們都能比拼差異化優勢和技術優勢。”
然而,僅有技術并不能撬動整個氫燃料電池車市場。特別是在加氫站建設匱乏,技術規范和標準尚未完善時,氫燃料電池車的推廣和普及將面臨諸多挑戰。 面對基礎設施的欠缺,藍青松表示,上汽大通推出的FCV80適合城市小型公交、園區班車,城市物流。目前在廣東佛山投放3臺車,在上海也有共享班車和環島客運項目,目前正在跟深圳迪斯尼談合作,未來將FCV80作為上海虹橋機場和浦東機場到迪士尼之間的擺渡車。
對于燃料電池車的商業化運營,藍青松表示沒有一定的規模是沒辦法得出業務模式,產業化都需要有規模,幾百臺用戶使用可以改進核心零部件。通過幾百萬公里的運營,和用戶場景的反饋,會帶來技術的升級。
顯然,上汽大通對當下氫燃料電池車的商業化運營面臨的困難有非常清醒的認識。上汽大通堅定發展氫燃料電池車的決心,或許來自其高增長的銷量數據。最新銷售數據顯示,今年10月上汽大通銷量同比增長高達92%,1-10月上汽大通累計銷量達53,556輛,同比增長44%,超越2016年全年銷量,創下歷史新高。
對于未來的發展,上汽大通表現出十足的信心,上汽大通汽車有限公司總經理徐秋華表示隨著FCV80技術越來越雄厚,銷量肯定會有巨大的提升。G10在10月份迎來18款升級上市,截至目前市場反饋非常好,明年將會繼續保持較高的增長。此外,今年新上市的T60、D90兩款產品,以及新能源汽車和海外市場,都將有不錯的表現。藍青松表示上汽大通明年的目標要賣超過十萬臺,繼續保持高速增長。

責任編輯:lixin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我要收藏
個贊
-
權威發布 | 新能源汽車產業頂層設計落地:鼓勵“光儲充放”,有序推進氫燃料供給體系建設
2020-11-03新能源,汽車,產業,設計 -
中國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陽”重力支撐設備正式啟運
2020-09-14核聚變,ITER,核電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數據中心 打造融合型綜合能源系統
2020-06-16綜合能源服務,新能源消納,能源互聯網
-
新基建助推 數據中心建設將迎爆發期
2020-06-16數據中心,能源互聯網,電力新基建 -
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下看電網企業數據變現之路
2019-11-12泛在電力物聯網 -
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典型實踐案例
2019-10-15泛在電力物聯網案例
-
權威發布 | 新能源汽車產業頂層設計落地:鼓勵“光儲充放”,有序推進氫燃料供給體系建設
2020-11-03新能源,汽車,產業,設計 -
中國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陽”重力支撐設備正式啟運
2020-09-14核聚變,ITER,核電 -
能源革命和電改政策紅利將長期助力儲能行業發展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數據中心 打造融合型綜合能源系統
2020-06-16綜合能源服務,新能源消納,能源互聯網 -
5G新基建助力智能電網發展
2020-06-125G,智能電網,配電網 -
從智能電網到智能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