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德新能源汽車“戰爭”悄然展開
伴隨中國制造的進步,德國制造正面臨強有力的競爭。德國質量協會近日公布的一項市場調查顯示,82%的受訪者認為中國制造是德國制造的對手,64%的受訪者認為中國在數字化和信息技術領域領先德國。對于中國同行的進
伴隨“中國制造”的進步,“德國制造”正面臨強有力的競爭。德國質量協會近日公布的一項市場調查顯示,82%的受訪者認為“中國制造”是“德國制造”的對手,64%的受訪者認為中國在數字化和信息技術領域領先德國。
對于中國同行的進步,德國汽車制造商已有察覺。寶馬集團首席執行官哈拉爾德·克呂格說,汽車工業正經歷歷史轉折,“鑒于競爭對手不斷變強,我們必須在歐洲快速發展”。
日前,克呂格在柏林與中國智能電動汽車公司蔚來汽車聯合創始人、執行副總裁鄭顯聰進行對話。一個是德國知名汽車巨頭,一個是中國初創互聯網車企,它們一致看好汽車工業的發展方向——電動汽車、互聯汽車和自動駕駛。
蔚來汽車成立于2014年。公司已在慕尼黑、倫敦、硅谷等全球多地設立設計和研發中心,目標是打造面向全球的智能電動車企。
曾在國際車企工作多年的鄭顯聰說,公司成立的3年見證了世界汽車行業的變化。今年4月,蔚來在上海首展量產電動汽車ES8,引起國際同行關注。
克呂格坦言,來自中國的競爭讓寶馬不得不加快電動汽車的研發,因為“只有比競爭對手更快發展,未來才有保障”。
談及未來發展,鄭顯聰表示,公司計劃到2022年出售50萬輛自有品牌汽車。他認為,在中國發展電動汽車和智能汽車有“天時地利人和”的優勢。首先,中國電動汽車市場巨大,而且政府對相關行業發展支持力度加大;其次,中國私人部門對電動汽車領域的投資熱情高漲;再次,中國對電動汽車和智能汽車的接受程度較高。
除了寶馬,德國最大車企大眾集團也在加快研發新能源汽車。大眾近日宣布,2025年前要在電動汽車領域投資100億歐元,計劃未來2年至3年推出15款電動車型。中國是大眾集團主要的目標市場,大眾計劃到2020年每年在中國銷售40萬輛新能源車,到2025年提升到每年150萬輛。
在歐盟層面,產業政策引導和支持力度也在不斷上升。歐盟“地平線2020計劃”決定加大對新能源產業,包括新一代電池的投入,德國官員也倡議歐洲建立自己的電池廠。
面對競爭,克呂格強調寶馬“不會輸”。他認為,寶馬制造技術領先、經驗豐富,在電動汽車方面起步早,目前已有多款電動車投入市場。鄭顯聰則說,“速度是最大的力量”,中國企業決策和執行速度快,中國科技,尤其是移動互聯網科技發展速度快、應用場景多,這都有助于中國車企搶占市場先機。
中德在新能源車領域既有競爭也有合作,且合作遠大于競爭。上月,在由德國中國商會主辦的第三屆中德“經濟對話”活動上,與會近百位汽車行業專家普遍認為,兩國傳統汽車領域合作基礎雄厚,未來電動汽車領域合作潛力巨大。
對于與德國車企合作,蔚來汽車持歡迎且開放的態度。蔚來(德國)總經理張暉說,目前公司70%的供應鏈在德國,公司還與德國大學和研究機構合作,未來還將與德國企業在“三電”(電機、電控和電池包)、資金、輕量化和能源管理等方面開展合作。

責任編輯:lixin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我要收藏
個贊
-
權威發布 | 新能源汽車產業頂層設計落地:鼓勵“光儲充放”,有序推進氫燃料供給體系建設
2020-11-03新能源,汽車,產業,設計 -
中國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陽”重力支撐設備正式啟運
2020-09-14核聚變,ITER,核電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數據中心 打造融合型綜合能源系統
2020-06-16綜合能源服務,新能源消納,能源互聯網
-
新基建助推 數據中心建設將迎爆發期
2020-06-16數據中心,能源互聯網,電力新基建 -
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下看電網企業數據變現之路
2019-11-12泛在電力物聯網 -
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典型實踐案例
2019-10-15泛在電力物聯網案例
-
權威發布 | 新能源汽車產業頂層設計落地:鼓勵“光儲充放”,有序推進氫燃料供給體系建設
2020-11-03新能源,汽車,產業,設計 -
中國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陽”重力支撐設備正式啟運
2020-09-14核聚變,ITER,核電 -
能源革命和電改政策紅利將長期助力儲能行業發展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數據中心 打造融合型綜合能源系統
2020-06-16綜合能源服務,新能源消納,能源互聯網 -
5G新基建助力智能電網發展
2020-06-125G,智能電網,配電網 -
從智能電網到智能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