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能與新能源汽車展開幕 銀隆創新技術驅動轉型升級
近日,2017(第五屆)中國國際節能與新能源汽車展覽會在北京拉開帷幕。作為亞洲第一大新能源汽車展,此次展覽會在工信部、北京市政府支持和商務部、貿促會批準下,由機械貿促會、中國電工技術學會、汽車知識雜
近日,2017(第五屆)中國國際節能與新能源汽車展覽會在北京拉開帷幕。作為“亞洲第一大新能源汽車展”,此次展覽會在工信部、北京市政府支持和商務部、貿促會批準下,由機械貿促會、中國電工技術學會、汽車知識雜志社、寰球汽車集團、中國汽車工程研究院主辦,除豐富產品展示外,眾多專業性技術交流和論壇也在本屆展會期間集中推出,得到了汽車企業和社會各界的積極響應和熱情參與。
政策利好不斷釋放 新能源產業步入發展快車道
本屆展會上,銀隆新能源作為中國新能源汽車及儲能系統行業領軍企業受邀參會,銀隆新能源副總裁張吉成發表了題為“新能源與綠色同行”主題演講,積極分享企業成長經驗、技術創新和商業模式等,并與各參展企業充分溝通、互動,共同致力于推動行業持續快速健康發展。
與此同時,銀隆還攜全新的前沿技術和節能與新能源車型亮相展會,展示了包括8.5/10.5M氫鈦動力、10.5M純電動觀光鐺鐺車、廣通艾菲商務車、12M純電動鎂合金公交車和家庭儲能器、風冷單槍一體機、移動式充電機、充電樁等在內的系列產品,進一步提升了中國品牌知名度與市場影響力,引領了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新路向,助力實現“中國制造2025”。
張吉成在演講中指出,當前,隨著政策利好的不斷釋放,新能源汽車產業已經步入了規模化、產業化、市場化發展的快車道,從“十三五”電動汽車展望來看,2020年我國電動車保有量將達500萬輛,新能源車代替傳統燃油車的速度有望不斷加速,加速推進汽車產業轉型升級。
技術驅動產業轉型升級 全國戰略實現全產業鏈覆蓋
一直以來,相對其他產業,新能源汽車行業的技術門檻都相對較高,掌握新能源核心技術,推動技術轉型戰略成為當下市場關注的主要焦點。而銀隆自2009年進入新能源行業以來始終堅持創新技術路線,是最早在國內提出鈦酸鋰應用的先驅者。據了解,銀隆鈦電池的負極材料區別于主流石墨負極材料,使得鈦酸鋰電池具備6分鐘快速充放電、30年超長壽命、卓越安全性、耐寬溫性等特性,逐漸形成銀隆鈦的核心競爭力。在此基礎上,銀隆也致力于打造氫鈦動力電動車,目前實驗已經完成,將于明年推向市場。
另外,銀隆并不止步于現有鈦酸鋰核心技術。近幾年,圍繞濕法納米材料制造的核心技術,銀隆還自主開發了新型負極材料,并成功研制了新型鈦鋰電池,其能量密度高、壽命長等多方面性能均超越現有主流動力電池,在今年第四季度即將投產。
據張吉成介紹,在快速發展中,銀隆已經形成了多平臺的業務體系,包括鈦酸鋰負極材料生產平臺、鈦酸鋰電池業務平臺、電動汽車動力總成開發平臺、新能源汽車業務平臺、儲能系統業務平臺和充電設施業務平臺,建成了全球最大鈦酸鋰材料、電池生產基地,戰略布局美國內華達州、珠海、邯鄲、石家莊、天津、成都、南京、蘭州等八大產業基地,覆蓋鈦酸鋰電池全產業鏈。截至去年,銀隆已在行業排名前五。
創新商業模式實現多方共贏 智能化網聯化加速綠色發展
值得注意的是,早在2010年,銀隆就提出了閉合式產業鏈,目前已成功打造了兩條閉合式循環產業鏈。據悉,在2010年第一批新能源電動車上路的時候,銀隆發現,當時電池和車的分離導致產品的一致性難以得到保障。為了解決這個問題,銀隆率先提出了閉合式產業鏈,從電池材料的研發、生產到電池的研發生產,到整車的研發生產,甚至到目前車用電池后市場的應用都做了全新的創新;且從電池材料的研發開始,都是銀隆自己的技術團隊來做,以保證產品的技術和產品的一致性和產品的可靠性,為用戶提供滿意的產品和性能可靠的產品。
另一方面,銀隆營銷方面的創新也廣受市場稱贊。基于銀隆技術和銀隆車的可靠性能,銀隆提出了“零價購車、十年租賃、十年質保、整車替換”的新能源汽車創新商業模式,是國內最早將金融模式引入到營銷中去的企業。其不僅解決了當前公交政府采購的資金壓力,改變公交企業運營成本,也幫助車企實現產品銷售,拓展金融機構投資渠道,從而達成多方共贏的局面。張吉成表示,目前,北京、南京、成都、天津、湖南、湖北等多個城市都采用了此種模式,有效解決了當前傳統純電動公交車規模化運營中存在的問題,推動新能源市場體系建設,獲得了顯著的成效。
此外,在新能源汽車智能化、網聯化發展的大趨勢下,銀隆為了更好的把鈦酸鋰電池的一致性,包括產品的性能更好的提升,最早在2015年電池的制造和制造工藝上就做到了智能化,目前銀隆在邯鄲、成都的電池基地,包括天津的電池基地都做到了智能化,全部采用機器人生產。并且,銀隆始終堅持綠色發展理念,緊緊抓住“互聯網+”基于,積極實踐綠色發展責任,著力提高各類資源利用效率,致力于達成環境效益、社會效益、經濟效益相統一,實現社會·環境·人類·未來與綠色同行。

責任編輯:lixin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我要收藏
個贊
-
權威發布 | 新能源汽車產業頂層設計落地:鼓勵“光儲充放”,有序推進氫燃料供給體系建設
2020-11-03新能源,汽車,產業,設計 -
中國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陽”重力支撐設備正式啟運
2020-09-14核聚變,ITER,核電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數據中心 打造融合型綜合能源系統
2020-06-16綜合能源服務,新能源消納,能源互聯網
-
新基建助推 數據中心建設將迎爆發期
2020-06-16數據中心,能源互聯網,電力新基建 -
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下看電網企業數據變現之路
2019-11-12泛在電力物聯網 -
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典型實踐案例
2019-10-15泛在電力物聯網案例
-
權威發布 | 新能源汽車產業頂層設計落地:鼓勵“光儲充放”,有序推進氫燃料供給體系建設
2020-11-03新能源,汽車,產業,設計 -
中國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陽”重力支撐設備正式啟運
2020-09-14核聚變,ITER,核電 -
能源革命和電改政策紅利將長期助力儲能行業發展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數據中心 打造融合型綜合能源系統
2020-06-16綜合能源服務,新能源消納,能源互聯網 -
5G新基建助力智能電網發展
2020-06-125G,智能電網,配電網 -
從智能電網到智能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