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實干獻禮十九大 銀隆新能源18米純電動BRT在京上線運營
10月20日,一輛紅白間隔的18米公交車出現在北京市老山公交站場站臺旁,車身上印有的新能源字樣的圖案吸引了市民的注意。這是銀隆新能源首批交付北京公交公司的10輛新能源公交車,對提高北京市公共交通的運營效率
10月20日,一輛紅白間隔的18米公交車出現在北京市老山公交站場站臺旁,車身上印有的“新能源”字樣的圖案吸引了市民的注意。這是銀隆新能源首批交付北京公交公司的10輛新能源公交車,對提高北京市公共交通的運營效率、緩解城市高峰時段交通壓力具有積極的作用。發車儀式期間恰逢黨的十九大召開,銀隆新能源充滿期待,并將期盼化作行動,以實干獻禮十九大。
行駛過長安街的18米純電動BRT
近年來,銀隆新能源始終堅持以科技創新和綠色發展為使命,依托世界領先的銀隆鈦技術,通過推進綠色技術創新,不斷深化發展。公司將以18米純電動BRT上線運營契機,進一步創先爭優,繼續在專注研發上“出精品、出人才、出效益”,同時嚴把質量關,在市場競爭中不斷追求卓越,堅持用實踐證明美麗中國綠色發展理念,與綠色同行。
大肚量 大門戶
發車儀式現場,10輛BRT公交車搭載銀隆鈦鈦酸鋰電池,主色調紅色,車身長18米。工作人員介紹稱,“由于這臺公交車載客量多,車內空間大,車門處設計寬敞,因此乘客上、下車速度較快,車內人流疏散也較輕松,滿足了乘客高峰時段的乘車需求。”
18米BRT比北京城區運行的普通公交車要長出一半,空間更大
18米純電動BRT內部更寬敞
眾所周知,北京1路公交車運營線路貫穿長安街東西,全程27.1公里,途中更是經過天安門、人民大會堂、人民英雄紀念碑等景點。因此,該線路不僅肩負著首都市民的日常出行職責,更承載著旅客游覽、觀光的使命,而這就對車輛的尺寸和承載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據了解,目前在北京城區運行的公交車一般為10米或12米,該車要長出一半,空間更大,滿載可達160至200人。車內采用了專用低地板前后橋,車內通道更寬,大大方便了乘客上車,尤其為老人、婦幼等上車提供了方便,為盡量照顧殘疾乘客,車輛還設有無障礙踏板和空間。
銀隆鈦 大擔當
本次投運的18米純電動BRT因其運營線路穿越長安街東西,被譽為北京公交的“門面線路”,因此,不僅要在車輛的外觀及功能設計上與首都形象相匹配,車輛的基礎性能更要符合大眾出行以及公交運營的高效綠色需求。
18米BRT公交車更加先進,更具人性化,安全性能也得到提升
從搭載的核心電池來看,銀隆新能源將世界領先的銀隆鈦電池技術與自主創新的電機電控技術完美結合,實現6分鐘快充放、耐寬溫(-50℃—+60℃)、30年循環使用壽命、不起火不爆炸高安全性、高效率運營的特點,可滿足公交企業對于新能源客車在京運營的成本、性能、安全、效率等多方面的嚴苛要求。
在安全性上,此次更新的18米BRT公交車也更加先進,更具人性化,安全性能也得到提升。在BRT公交車后臺,將配備智能化的車輛調度和信息服務中心,視頻監控系統覆蓋所有站臺,正式運營后,市民乘坐公交出行的安全性、舒適性、快捷性、準時性將均有較大程度的提高。
而18米純電動BRT基于高安全、6分鐘快充、耐寬溫、長壽命和高效率五大顯著優勢,大大緩解了公交車停車土地資源緊缺難題。由于鈦酸鋰可快速充放電,在公交車上應用可實現隨用隨充,可利用公交車達到終點站司機休息的時間(10-20分鐘)對電池進行快速補電,省去其他材料體系的純電動公交夜晚集中充電所需的場地建設和人員配置,更節省費用和資源。在排車方面,對比傳統公交車數量以1:1的比例就可實現高效率運營,不需要額外增加公交車數量,顯著降低新能源車輛使用成本。
可見,隨著新能源車輛在北京1路的試運營,這條被廣大群眾所熟知的公交線路將展現出新的氣息與面貌,用“綠色、環保、舒適、安全”的理念給人們最佳的出行體驗。
責任編輯:lixin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我要收藏
個贊
-
權威發布 | 新能源汽車產業頂層設計落地:鼓勵“光儲充放”,有序推進氫燃料供給體系建設
2020-11-03新能源,汽車,產業,設計 -
中國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陽”重力支撐設備正式啟運
2020-09-14核聚變,ITER,核電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數據中心 打造融合型綜合能源系統
2020-06-16綜合能源服務,新能源消納,能源互聯網
-
新基建助推 數據中心建設將迎爆發期
2020-06-16數據中心,能源互聯網,電力新基建 -
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下看電網企業數據變現之路
2019-11-12泛在電力物聯網 -
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典型實踐案例
2019-10-15泛在電力物聯網案例
-
權威發布 | 新能源汽車產業頂層設計落地:鼓勵“光儲充放”,有序推進氫燃料供給體系建設
2020-11-03新能源,汽車,產業,設計 -
中國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陽”重力支撐設備正式啟運
2020-09-14核聚變,ITER,核電 -
能源革命和電改政策紅利將長期助力儲能行業發展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數據中心 打造融合型綜合能源系統
2020-06-16綜合能源服務,新能源消納,能源互聯網 -
5G新基建助力智能電網發展
2020-06-125G,智能電網,配電網 -
從智能電網到智能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