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大肆興建動力電池廠 能否趕超中日美韓?
日前,歐盟委員會副主席MarosSefcovic宣稱,歐盟計劃在電池動力領域建立一個聯盟,并將于10月11日,就如何在歐盟范圍內開發電池制造產業,與亞、美制造商展開競爭等問題,同汽車、化學、工程方面的各企業高管進行
日前,歐盟委員會副主席MarosSefcovic宣稱,歐盟計劃在電池動力領域建立一個聯盟,并將于10月11日,就如何在歐盟范圍內開發電池制造產業,與亞、美制造商展開競爭等問題,同汽車、化學、工程方面的各企業高管進行商討。
據悉,大眾汽車、大陸集團以及材料技術集團Umicore等企業均將參加此次研討。
事實上,在政府組織宣布成立動力電池聯盟之前,歐洲民間已有成立相關聯盟,推動歐洲動力電池發展進程的先例。2017年8月,德國法蘭克福TerraE控股公司聯合17家德國公司組建聯盟(下稱“德國聯盟”),計劃興建產能達34千兆瓦時的鋰離子超級工廠。
歐洲上下集體關注動力電池實則有因。據《歐洲汽車新聞》報道,2017上半年,歐洲電動汽車總銷量達73162輛,共計增長2.7萬輛,漲幅達56%,成為歐洲車市增長最快的板塊。
而伴隨歐洲對電動汽車的需求看漲,早已嗅到市場風向的動力電池、汽車廠商紛紛在歐布局動力電池。具體來可分為3大勢力:
一是在歐洲建廠的國外動力電池巨擘,以LG、特斯拉、三星等為主要代表;二是在歐洲本土設立鋰電pack廠的汽車廠商,如戴姆勒等;三是在歐洲自建超級鋰電池工廠的本土企業,如德國聯盟組建超級工廠、ABB加盟Northvolt建造歐洲最大鋰離子電池廠等。
高工鋰電分析認為,多方勢力聚焦歐洲動力電池項目或出于以下3方面考慮:
1、降低動力電池/電動車成本。目前各方勢力在歐洲的規劃產能巨大,規模效應將有效降低歐洲動力電池成本。而各個環節的成本壓縮最終都將傳導到電動車上,促進電動車成本的有效降低。
2、對國外動力電池廠商來說,歐洲建廠意在接近更佳目標市場。雖然目前電動汽車的最大消費市場在中國,但中國目前仍處于“政策保護期”,國外電池產品難以獲取國內政策補貼,國外企業市場拓展困難重重;而在汽車保有量巨大的美國,未來市場雖然可觀,但國外電池企業需要警惕特斯拉這一本土品牌虎視在側,國外電池品牌想要在美國市場分羹,一番“廝殺”不可避免。
相較在中、美市場的舉步維艱,開辟歐洲市場則要容易的多。首先是今年以來,法國、挪威、荷蘭等歐洲國家陸續頒布燃油車禁售時間表,繼而大眾、奔馳、沃爾沃、寶馬、保時捷等國際知名汽車品牌也紛紛公布各自電動化進程,這意味著在未來一定階段內,歐洲電動車市場將會繼續保持旺盛的動力電池需求。
事實上,2017年6月,SK創新公司宣布在歐洲建立一家電池廠,主要原因在于為大客戶戴姆勒供應電池產品。
此外,歐洲消費者清潔能源的觀念在其他市場之上。在2016年電動汽車全球銷量占比不足1%的情況下,歐洲大部分國家電動汽車占有率遠超1%,挪威電動汽車市場占有率更是高達29%。延伸到儲能層面,在中國家用儲能基本空白的情況下,不少歐盟車企已順應本土消費者需求,著手將動力電池回收用于家用儲能。
3、對歐洲本土企業而言,自建pack/鋰電池超級工廠有益于降低對國外相關產品的依賴性。留心觀察戴姆勒、Northvolt、德國聯盟等打造鋰電池工廠的種種,不難發現歐洲本土企業自建動力電池工廠的背后,或多或少都出現了國家的身影。

責任編輯:lixin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我要收藏
個贊
-
權威發布 | 新能源汽車產業頂層設計落地:鼓勵“光儲充放”,有序推進氫燃料供給體系建設
2020-11-03新能源,汽車,產業,設計 -
中國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陽”重力支撐設備正式啟運
2020-09-14核聚變,ITER,核電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數據中心 打造融合型綜合能源系統
2020-06-16綜合能源服務,新能源消納,能源互聯網
-
新基建助推 數據中心建設將迎爆發期
2020-06-16數據中心,能源互聯網,電力新基建 -
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下看電網企業數據變現之路
2019-11-12泛在電力物聯網 -
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典型實踐案例
2019-10-15泛在電力物聯網案例
-
權威發布 | 新能源汽車產業頂層設計落地:鼓勵“光儲充放”,有序推進氫燃料供給體系建設
2020-11-03新能源,汽車,產業,設計 -
中國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陽”重力支撐設備正式啟運
2020-09-14核聚變,ITER,核電 -
能源革命和電改政策紅利將長期助力儲能行業發展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數據中心 打造融合型綜合能源系統
2020-06-16綜合能源服務,新能源消納,能源互聯網 -
5G新基建助力智能電網發展
2020-06-125G,智能電網,配電網 -
從智能電網到智能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