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年100億!連李嘉誠也看好新能源市場
X新能源汽車產業戰火風云,不管是傳統老牌車企,還是所為的外行都在紛紛加碼純電動汽車產業。被譽為投資神算子的李嘉誠似乎更早洞察到新能源市場的可發展性。去年,李嘉誠公開表態,中國的新能源汽車將是其持續看
X新能源汽車產業戰火風云,不管是傳統老牌車企,還是所為的“外行”都在紛紛加碼純電動汽車產業。
被譽為投資“神算子”的李嘉誠似乎更早洞察到新能源市場的可發展性。
去年,李嘉誠公開表態,中國的新能源汽車將是其持續看好的市場之一。實際上,在更早些年,他就已經開始系統性地布局該產業,并有持續加注的動作。
此前,香港上市公司事安集團以7.22億港元收購世界500強企業韓國SK集團旗下香港PremierPropertyManagementLimited(簡稱PPM)100%股權,而香港PPM持有100%的愛思開(重慶)鋰電材料有限公司股權(愛思開重慶鋰電)。
香港事安集團大股東就是五龍電動車。而在美國,五龍電動車通過同樣的手法,收購重組了美國老牌商用電動車生產商SmithElectricVehiclesCorp,作為其在美國的SKD工廠。

日前,又有消息傳出,李嘉誠已悄悄前往臺灣投資,而投資方向仍然主要集中在新能源汽車的上下游產業鏈企業。
此次,前往臺灣,李嘉誠不僅通過旗下投資公司維港投資入股臺灣專攻聲音科技的新創公司Ambidio,同時,香港五龍電動車也宣布斥資20億新臺幣參與F-立凱增資,取得F-立凱21.8%的股權。
而F-立凱為電動車關鍵零部件公司,專攻磷酸鋰鐵電池正極材料。F-立凱是近年來李嘉誠相關勢力所罕見投資的臺灣上市公司。
分析人士認為,臺灣科技企業創新能力強,但資本市場給出的估值相對偏低,因此,促使可能李嘉誠赴臺投資主因。
至此,李嘉誠所投資的新能源汽車產業鏈的完整布局已初步顯現。

在這條產業鏈上,長江汽車是五龍電動車集團旗下整車核心制造工廠,另外,再加上云南五龍汽車有限公司以及美國SMITH電動汽車公司,三者構成五龍電動車海內外三個制造生產基地。
除此之外,五龍電動車還設有兩個一級研發中心:簡式國際汽車設計(北京)有限公司,上海中聚電池研究院,以及2兩鋰電池生產工廠:天津中聚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吉林中聚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而F-立凱的加盟,無疑再為其在關鍵電池技術上再添一個籌碼。
據了解,五龍及其在各地的投資公司將成為全球電動車產業最強一條龍的完整供應鏈,再結合韓國SK集團技術及美國Smith物流市場,在兩岸三地與國際市場將形成明確產業分工。五龍電動車集團,五龍動力可整合技術、制造、市場、供應量與資金等全方面的優勢,進軍內地及全球電動車市場。
如今,李嘉誠的新能源汽車戰略涵蓋整車制造、車型設計開發、動力電池以及國際化發展公司等方面。

責任編輯:lixin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我要收藏
個贊
-
權威發布 | 新能源汽車產業頂層設計落地:鼓勵“光儲充放”,有序推進氫燃料供給體系建設
2020-11-03新能源,汽車,產業,設計 -
中國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陽”重力支撐設備正式啟運
2020-09-14核聚變,ITER,核電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數據中心 打造融合型綜合能源系統
2020-06-16綜合能源服務,新能源消納,能源互聯網
-
新基建助推 數據中心建設將迎爆發期
2020-06-16數據中心,能源互聯網,電力新基建 -
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下看電網企業數據變現之路
2019-11-12泛在電力物聯網 -
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典型實踐案例
2019-10-15泛在電力物聯網案例
-
權威發布 | 新能源汽車產業頂層設計落地:鼓勵“光儲充放”,有序推進氫燃料供給體系建設
2020-11-03新能源,汽車,產業,設計 -
中國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陽”重力支撐設備正式啟運
2020-09-14核聚變,ITER,核電 -
能源革命和電改政策紅利將長期助力儲能行業發展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數據中心 打造融合型綜合能源系統
2020-06-16綜合能源服務,新能源消納,能源互聯網 -
5G新基建助力智能電網發展
2020-06-125G,智能電網,配電網 -
從智能電網到智能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