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發展新能源汽車要合資,還是不要合資?
中國發展新能源汽車的討論,最近比較熱點話題是要合資,還是不要合資。筆者進行了跟蹤,要合資,不要合資的觀點,都來自汽車泰斗級人物。一、中國與外方合資生產新能源汽車的進展①2017年6月1日,在國務院總理李
中國發展新能源汽車的討論,最近比較熱點話題是“要合資,還是不要合資”。筆者進行了跟蹤,要合資,不要合資的觀點,都來自汽車泰斗級人物。
一、中國與外方合資生產新能源汽車的進展
①2017年6月1日,在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和德國總理默克爾的共同見證下,安徽江淮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與大眾汽車集團于德國柏林正式簽署合資企業協議。合作雙方將共同成立一家股比各占50%的合資企業,進行新能源汽車的研發、生產和銷售并提供相關移動出行服務;
②2017年6月1日,在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和德國總理默克爾的共同見證下,北京汽車集團有限公司與合作伙伴戴姆勒股份公司簽署了一份框架協議,雙方宣布將通過在華對新能源汽車領域的投資,進一步加強雙方的戰略合作;
③2017年7月20日,浙江吉利控股集團宣布與沃爾沃汽車簽訂備忘錄,雙方將成立合資公司,各占50%股比,開發下一代純電動汽車平臺技術;
④2017年8月22日,福特汽車宣布已與安徽眾泰汽車股份有限公司簽署了一份合作備忘錄。
⑤2017年8月29日,雷諾日產與東風新設立合資公司,在出資比例方面,東風為50%,雷諾和日產各出資25%,共同開發純電動汽車。
三個月時間里,出現5家合資生產電動汽車的公司,速度是比較快的,說是合資潮,也不算過。
二、對合資生產新能源汽車,反對者的基本觀點:個人非常反對
①2017年8月25日,2017國際電動汽車動力電池產業發展與技術創新峰會在江蘇省張家港市召開。全國清潔汽車行動協調領導小組專家組組長、國家科技部863計劃電動汽車重大科技專項特聘專家王秉剛先生發表了自己的觀點:”對于國外整車企業在華已有兩家合資企業基礎上成立新的新能源整車合資企業這件事,我個人非常反對,政府相關部門欠考慮了。”
②2017年9月21日,在第二屆中國汽車品牌論壇“上,中國汽車工程學會理事長付于武在回答如果合資股比放開的情況下,是否會產生的新能源的合資潮的問題時也亮出自己的觀點:“我認為很有可能產生新的合資潮,但這是我們強烈反對的,起碼我本人是強烈反對的。”
以上兩位都是中國汽車界泰斗級人物,對中國發展新能源新能源汽車,對目前發改委放開“合資”門檻表示擔憂,且是非常反對的。
三、對合資生產新能源汽車,贊成者的基本觀點:實現戰略目標的重要舉措
①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原常務副理事長、國家發改委特邀專家、教授級高級工程師張書林在“新能源汽車藍皮書(2017)”上發表觀點:中外合資新政恰恰彰顯了我國新能源汽車自主品牌的自信與實力,是實現我國新能源汽車國家戰略目標的重要舉措。
張書林認為,2017年6月4日,國家發改委和工信部發布了《關于完善汽車投資項目管理的意見》。《意見》支持我國企業開展國際合作,鼓勵企業充分利用國際技術、資本、人才等資源提升國內新能源汽車產業化水平。特別值得關注的是,《意見》明確了新建中外合資純電動乘用車企業的數目可以不受《汽車產業發展政策》的限制。而根據國家發改委在2004年發布的《汽車產業發展政策》,同一家外商只可在國內建立兩家(含兩家)以下生產同類(乘用車類、商用車類、摩托車類)整車產品的合資企業。
其中,有關中外合資成立純電動汽車生產企業的內容尤其受到社會輿論關注。主要理由在于:放開數目限制可能會帶動一股像當年傳統轎車一樣的“合資潮”;而外資的大舉進入,會使我國新能源汽車重蹈傳統轎車企業的覆轍,將自主品牌發展壓制在中低端市場。這些擔憂雖從表面看不無道理,但筆者卻認為經不住推敲。
四、贊成者和反對者有一個公同的認識:對中國汽車發展充滿自信
1)付于武說:什么都可以懷疑,不要懷疑中國汽車品牌的雄心壯志。只能會越戰越勇,中國汽車要有自信。這自信來源于四個方面:
第一,創新,以前我們是備受病垢,這幾年跟其他產業經濟同臺去表演的時候,交流的時候,這種痕跡悄然消失,他們都對汽車產業充滿尊敬。
第二,積累。不算前40年,從2002年開始爆發式增長,15年的時間,我們應該說成熟了,長大了,只能會越干越好。
第三,協同。新經濟、新業態、新的技術革命到來的時候,中國汽車產業跨行業、跨學科,產學研相合作,協同創新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第四,政府政策密集出臺。我是一個比較老的汽車人,什么時候看到中國政府對汽車產業這么重視,從來沒有。
2)張書林認為:從根本上看,合資新政的出臺是基于對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自主發展的自信。這種自信主要源于近十年來,我國培育發展新能源汽車所形成的堅實的產業基礎和市場條件:
①當前,一部分我國新能源汽車自主品牌在新型動力系統核心技術的掌握、國際化產業鏈和國際化人才隊伍的建設,以及新產品的研發速度、研發成本、市場規模等方面都是國際領先的:
②還有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企業正在孕育成長;一批面向國際市場的、不以補貼為依托的、長續駛里程的多款高端純電動乘用車產品研發已基本完成,伺機面世;
③我們完全有理由建立起對于我國新能源汽車自主品牌的充分自信;雖然前路漫漫、道阻且長,無論是產品、技術還是商業模式都尚有不小的進步空間,但可以說,我國已具備了在中外合資政策領域擇機開放的條件;
④放開外資進入純電動乘用車領域的數目限制,則有助于我國自主品牌充分利用國際企業在傳統轎車技術領域的優勢資源,強化中方優勢,彌補短板;對于加強自主品牌培育、加快自主發展步伐,盡快形成新能源汽車領域的國際競爭力有著重要推動作用。
五,筆者的觀點
①中國汽車泰斗級人物,對中國新能源汽車發展的關心、且勇于發表自己觀點,在值得我們學習;
②對中國汽車的發展充滿自信,說明了中國要有目前的汽車大國變成汽車強國,是有科學根據的;
③汽車已經是全世界性產業了,彼此離已經離不開了。中國推雙積分制度,外國要求推遲,中國沒有同意;外國退了一步,要求合資生產新能源汽車,中國政府也沒有理由不同意;
④在新能源汽車合資過程中,中國企業能不能比較主動,不重復過去情形,在于中國企業的自信和努力了。

責任編輯:lixin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我要收藏
個贊
-
權威發布 | 新能源汽車產業頂層設計落地:鼓勵“光儲充放”,有序推進氫燃料供給體系建設
2020-11-03新能源,汽車,產業,設計 -
中國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陽”重力支撐設備正式啟運
2020-09-14核聚變,ITER,核電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數據中心 打造融合型綜合能源系統
2020-06-16綜合能源服務,新能源消納,能源互聯網
-
新基建助推 數據中心建設將迎爆發期
2020-06-16數據中心,能源互聯網,電力新基建 -
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下看電網企業數據變現之路
2019-11-12泛在電力物聯網 -
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典型實踐案例
2019-10-15泛在電力物聯網案例
-
權威發布 | 新能源汽車產業頂層設計落地:鼓勵“光儲充放”,有序推進氫燃料供給體系建設
2020-11-03新能源,汽車,產業,設計 -
中國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陽”重力支撐設備正式啟運
2020-09-14核聚變,ITER,核電 -
能源革命和電改政策紅利將長期助力儲能行業發展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數據中心 打造融合型綜合能源系統
2020-06-16綜合能源服務,新能源消納,能源互聯網 -
5G新基建助力智能電網發展
2020-06-125G,智能電網,配電網 -
從智能電網到智能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