鋰電行業跨界并購熱潮持續升溫
鋰電行業跨界并購熱潮持續升溫
【編者按】
從2015到2017上半年,鋰電行業跨界并購熱潮持續升溫。一方面,被并購標的高估值、高業績承諾、第一年幾乎全部高額完成業績承諾的“三高”特征引人注目;另一方面,行業產能過剩,部分鋰電標的公司業績承諾履行日顯困難,行業洗牌未來發展驅動力轉變等問題也引發投資者密切關注。
那么,近年來鋰電行業跨界并購經歷了什么,參與雙方都取得了哪些收益,當下存在哪些困境,未來又面臨哪些風險和挑戰?
“小時候,每當聽見黑芝麻糊的叫賣聲,我就再也坐不住了。”如今,面對火爆的動力鋰電池行業,坐不住的卻是黑芝麻。實際上,高空作業車的海倫哲、照明燈具的雪萊特、紡織業的維科精華等上市公司也迫不及待加入了鋰電“戰場”。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不完全統計發現,在上市公司對鋰電行業的投資中,2015年上市公司跨界鋰電并購占比近兩成,2016年大約占比一半,而2017年上半年這一比例已經超過六成。跨界并購的趨勢正越來越明顯。
2015年到2017年上半年,上市公司鋰電相關并購涉及的金額超過1500億元,而其中跨界并購接近600億元。行業呈現出一片繁榮景象,但也要注意到的是,鋰電行業跨界并購火爆之下,產能過剩、標的業績承諾難達預期等風險隨之而生。行業風口時,高位入場,當行業轉向時,當初的高業績承諾能否完成,公司的發展能否支撐高估值?這不得不引起重視。
看好鋰電的不止黑芝麻
今年6月,以“南方黑芝麻糊”聞名的黑芝麻計劃與有鋰電技術背景的公司合資成立公司,切入動力電池管理系統領域。
實際上,鋰電行業這塊蛋糕引來各類上市公司。早在去年,董明珠看好珠海銀隆的鈦酸鋰技術,力推格力電器130億元收購珠海銀隆。雖然該投資計劃最終“擱淺”,但董明珠另起爐灶,以個人身份投資珠海銀隆。目前,珠海銀隆已經在IPO的路上。
一組數據可以清楚的展示鋰電行業并購熱。記者不完全統計,2015年,23家上市公司參與鋰電相關并購,2016年增加到44家,2017年上半年有23家;2015年,并購涉及金額513億元,2016年激增到約820億元,2017年上半年大約210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這兩年半的鋰電池并購事件中,上市公司跨界比例明顯上升,2015年17%左右,2016年約48%,2017年上半年則達到了約64%。與此同時,在上市公司對鋰電行業的投資中,跨界并購涉及的金額增幅巨大,2015年占比一成左右,2016年占比達到四成,2017年上半年高達九成。
鋰電行業并購熱與新能源汽車發展息息相關。新能源汽車核心是動力電池,各路資本為了卡位、搶占市場,采取資本運作方式可謂八仙過海。鋰電行業的企業通過收購、搶灘布局等舉措實現產能加速擴張,行業外巨頭企業也通過并購、參股等形式紛紛跨界進入新能源領域。一時間,鋰電行業風起云涌。
新能源熱潮爆發至今,并購涉及的領域各有特點,但鋰電行業始終是并購重點,細分領域包括盈利能力較強的正負極材料、隔膜、六氟磷酸鋰、碳酸鋰、鋰電設備、鋰電池制造等。
縱觀這些跨界企業,不僅有原來有涉及過蓄電池制造的雄韜股份、材料制造企業新綸科技和主營光伏發電業務的中天科技等能源材料企業,還有主營家電的天際股份,制造消防設備的堅瑞沃能等跨界企業。
高額業績承諾面臨風險
基于對鋰電行業的看好,跨界進場的企業期望能夠追上鋰電行業的風口,實現公司的更高收益。而標的公司也信心十足,紛紛與“土豪買家”們簽訂了高額業績承諾。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不完全統計發現,絕大部分并購都超額完成了第一年的業績承諾。其中,被堅瑞沃能收購的動力電池生產公司沃特瑪表現極佳,首年的業績承諾扣非歸母凈利潤為4.035億元,實際完成額為9.63億元,完成率達到了229.71%。鋰電業務已經成為堅瑞沃能的盈利絕對主力。
不過,一般來講,第一年業績承諾數額較小,相對容易完成,第二年第三年業績承諾才是重頭戲。此前,很多跨界并購公司都倒在了最后兩年的業績承諾上。此外,受市場、政策影響,鋰電池行業似乎沒有以往那么賺錢,不少投資者擔心后續業績承諾能否順利完成。
實際上,受政策、行業變化等影響,鋰電行業已經過了閉著眼賺錢的暴利階段,部分跨界公司業績增長開始放緩。2016年7月,制造智能包裝設備的東方精工以總對價47.5億元收購普萊德切入動力電池系統領域,當時溢價達到1992.83%,并且超額完成第一年的業績承諾。
不過,東方精工7月15日發布2017年半年度業績預告修正公告,上半年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原預測為1.74億元至1.97億元,修正后為1.29億元至1.52億元。東方精工稱,主要受2017年新能源汽車補貼標準退坡,以及各地方補貼政策未及時落地等政策性因素的影響,普萊德上半年訂單相應減少,導致公司2017年第二季度業績低于預期。
受影響的還有尤夫股份,其并購標的公司2017上半年扣非凈利潤只有9603萬元,離今年全年3.8億元的業績承諾還有近2億元的差距,壓力不可謂不大。
與上述公司相比,勝利精密寄予厚望的隔膜企業蘇州捷力第一年業績承諾就沒有完成。根業績承諾,2016年到2018年3年,標的公司需要實現的凈利潤分別為1.3億元、1.69億元和2.197億元。但是,標的公司2016年僅實現0.6億元。今年上半年,標的公司又出現了虧損,這讓2017年業績承諾的完成路更加漫長。
產能過剩困局
資本集聚讓中國鋰電市場發展呈跨越式,從日韓爭鋒到現在中日韓三足鼎立,中國鋰電行業已經取得了長足進步。不過,隨著越來越多資本進入鋰電行業,整個行業也面臨著產能過剩的局面。
我國鋰電行業技術發展迅速,以鋰電池為例,2012年汽車電池的密度大概120~140Wh/kg,今年200Wh/kg的產品應用的已經比較多。真鋰研究首席分析師墨柯稱,“電池制造能力方面,中國企業進步神速。不過,我們的產品現在的良品率還比較低。這需要時間去彌補,再過一兩年,中國企業在這方面也能趕超。”
雖然鋰電行業被資本、機構、專家等看好,但隨著各路資本涌入鋰電行業,整個行業也出現了非理性行為。以鋰電池為例,隨著新能源汽車市場的高速增長,國內對動力鋰電池需求空前旺盛。在此背景下,國內企業蜂擁而上大幅度擴張鋰電池產能,導致市場面臨著產品質量魚龍混雜、低端產能過剩的困境。
有行業專家曾對《每日經濟新聞》表示:“目前,我國動力電池企業的合計產能已經超過了170Gwh/年,該產能已經是需求量的7倍以上,如果按照電動大客車與電動乘用車1:10的市場銷售比例來看,170Gwh大約可以滿足年產50萬輛電動大客車和500萬輛電動乘用車的總需求,而根據我國新能源汽車發展規劃測算,這可能是我國2025年后的目標。”
隨著鋰電池產能擴張,上游鋰電材料公司也進入產能翻倍擴張時代。
上海勁邦股權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合伙人王榮進認為,這些公司拼命擴大產能,很容易出現產能過剩的情況。從目前看,結構性產能過剩非常明顯。前兩年行業非常火爆,產品供不應求,甚至有提現金上門搶貨的情況,這種場景今后不太可能會出現了。 (每經記者 蘇杰德 每經編輯 陳俊杰 實習生滑昂對本文亦有貢獻)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我要收藏
個贊
-
權威發布 | 新能源汽車產業頂層設計落地:鼓勵“光儲充放”,有序推進氫燃料供給體系建設
2020-11-03新能源,汽車,產業,設計 -
中國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陽”重力支撐設備正式啟運
2020-09-14核聚變,ITER,核電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數據中心 打造融合型綜合能源系統
2020-06-16綜合能源服務,新能源消納,能源互聯網
-
新基建助推 數據中心建設將迎爆發期
2020-06-16數據中心,能源互聯網,電力新基建 -
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下看電網企業數據變現之路
2019-11-12泛在電力物聯網 -
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典型實踐案例
2019-10-15泛在電力物聯網案例
-
權威發布 | 新能源汽車產業頂層設計落地:鼓勵“光儲充放”,有序推進氫燃料供給體系建設
2020-11-03新能源,汽車,產業,設計 -
中國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陽”重力支撐設備正式啟運
2020-09-14核聚變,ITER,核電 -
能源革命和電改政策紅利將長期助力儲能行業發展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數據中心 打造融合型綜合能源系統
2020-06-16綜合能源服務,新能源消納,能源互聯網 -
5G新基建助力智能電網發展
2020-06-125G,智能電網,配電網 -
從智能電網到智能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