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最新版本:下滑50%/設3個月過渡期/取消地補
從2018年10月起,就不斷有“小道消息”傳出各個版本的2019年新能源汽車補貼新政,補貼下滑幅度為30%-50%不等。1月8日,網絡又流傳出從東風汽車泄露的2019年補貼意見稿,整體降幅約為50%。
以下為此次網傳的補貼調整意見稿的梳理,僅供參考參考(備注:最終補貼信息以官方發布信息為準)。
一、2019補貼調整核心信息
1、2019新補貼政策的正式版預計在春節前發布,根據財政要求可能略作調整,2020年補貼政策預計在2019年6-7月發布。
2、補貼金額整體下滑,新能源乘用車降幅達50%,新能源專用車及新能源客車下降幅度或將超過50%,燃料電池車輛補貼暫不調整。
3、可能效仿2018年補貼政策設置3個月過渡期,過渡期內滿足2018年補貼要求但不滿足2019年補貼要求的車輛按2018年補貼標準的10%補貼,滿足2019年的車型按60%補貼(略高于新政的50%)
4、地方補貼將取消,若查實存在地補,將從國補中扣除。
5、為保證企業的現金流,將在車輛上牌時預付一部分補貼。
6、針對運營車輛,要求2年內必須達到2萬公里,否則不予補貼,2019年前銷售的車輛設3個月過渡期,過渡期后未達2萬公里要求的車輛將不予補貼。
編輯點評:
2019年補貼政策對企業對新能源產業鏈來說必然是壓力巨大,但其實依舊屬于理性政策范疇。18年補貼新政補貼下滑嚴重,但新能源市場表現卻遠超行業預期,根據乘聯會最新數據,2018年1-12月新能源乘用車銷量達101萬臺,同比增長83%。從銷量上來看,我國新能源產業的活力,比想象中強大的多,應多持樂觀態度。
需要指出的是,新能源補貼政策,僅是國家對新能源汽車產業組合支持政策的一部分。盡管補貼額度在下滑,但研發環節的研發抵稅等衡策、購買環節的補貼和免牌照、免購稅等政策、使用環節的限行道路通行權等政策在逐漸完善。
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也表示,未來后補貼時代支持政策將以非財政體系為主,重在優化新能源汽車發展環境,包括路權、充電設施、動力電池回收利用、商業保險、二手車等內容,逐步由補貼政策主導轉向非補貼政策支持,繼續保持新能源汽車產品相對于傳統燃油汽車產品的使用政策環境優勢,建立市場化的自主新能源車選擇體系。
二、新能源乘用車、專用車、客車三個領域的補貼調整細則。
新能源乘用車補貼降幅為50%
1、補貼上限由1200元/kw降到1000元/kwh。
2、純電動乘用車工況法續航里程補貼整體降低兩檔,整體降幅約50%。
3、純電動乘用車動力電池系統質量能量密度不低于:由105wh/kg提高為120wh/kg,各能量密度補貼系數也略有下滑。
4、百公里電耗優于門檻值10%-20%享受0.8倍補貼;優于門檻值20%-35%的,1.0倍補貼;優于門檻值35%以上的,1.1倍補貼。
5、非個人購車的運營車輛按照以上標準,以0.5倍補貼。(注:因此條反對聲音較多,可能修改為0.7-0.8)
6、PHEV能耗優化提高5%。
新能源專用車整體降幅超50%
1、單車補貼金額上限按總質量分檔限定;整體降幅超過50%;增加對N3類車輛的補貼。
2、電量補貼下調為375元/kwh,PHEV調為500元/kwh。
3、裝載動力電池系統能量密度不低于115wh/kg調整為125wh/kg。
4、純電動貨車、運輸類專用車單位載質量能量消耗(Ekg)由不高于0.35wh/km·kg調整為0.3wh/km·kg
新能源客車整體降幅超50%
1、單位電池電量補貼上限由1200元/kwh調整為550/kwh,整體補貼上限標準降低超過50%。
2、電池系統能量密度要求高于135wh/kg。同時取消1.1倍補貼。
3、對于快充類純電動客車度電補貼標準下調到950元/kwh;單車補貼上限減半;快充倍率要高于3C。
4、對于插電混合動力(含增程式),度電補貼標準下調到680元/kwh;單車補貼上限降幅超50%;節油率增加。09倍補貼檔,節油率大于70%的車輛補貼調整為1.0倍。
責任編輯:仁德財
-
權威發布 | 新能源汽車產業頂層設計落地:鼓勵“光儲充放”,有序推進氫燃料供給體系建設
2020-11-03新能源,汽車,產業,設計 -
中國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陽”重力支撐設備正式啟運
2020-09-14核聚變,ITER,核電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數據中心 打造融合型綜合能源系統
2020-06-16綜合能源服務,新能源消納,能源互聯網
-
新基建助推 數據中心建設將迎爆發期
2020-06-16數據中心,能源互聯網,電力新基建 -
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下看電網企業數據變現之路
2019-11-12泛在電力物聯網 -
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典型實踐案例
2019-10-15泛在電力物聯網案例
-
權威發布 | 新能源汽車產業頂層設計落地:鼓勵“光儲充放”,有序推進氫燃料供給體系建設
2020-11-03新能源,汽車,產業,設計 -
中國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陽”重力支撐設備正式啟運
2020-09-14核聚變,ITER,核電 -
能源革命和電改政策紅利將長期助力儲能行業發展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數據中心 打造融合型綜合能源系統
2020-06-16綜合能源服務,新能源消納,能源互聯網 -
5G新基建助力智能電網發展
2020-06-125G,智能電網,配電網 -
從智能電網到智能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