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背后的陰影:新能源汽車的進步和隱痛
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的快速發展,不僅得益于中央、地方各項扶持政策的強大助力,也基于新能源汽車性能的日趨成熟。隨著產品種類不斷增多,消費者的可選擇性越來越大。
雖然我們的新能源汽車銷售成績喜人,但限售占比并不算高。截至去年11月的數據顯示,由純電動車及插電混合動力汽車組成的新能源產品在中國同期新車總銷量中所占比例僅達到2.15%。按計劃,中國將在2025年前,令新能源車的總產量達到整體汽車銷量的20%。
無論從市場增速、全球排名、產業鏈成熟度、投資熱度等哪個指標衡量,新能源汽車的發展看起來都前路坦蕩,有著無限潛力。但實際上,在看似高歌猛進的勢頭下,新能源汽車面臨財政補貼的技術門檻的不斷提高,政府財政補貼退坡力度的不斷加大,也有著自己的難言之隱。
充電基礎設施建設滯后
隨著新能源汽車的快速發展,充電基礎設施不能滿足使用需求的問題開始慢慢暴露出來。即使現在新推出的新能源車型的續航里程越來越長,快充時間越來越短,也趕不上燃油汽車幾分鐘加滿油就能重新上路的效率。
由于新能源汽車的政策著力點都在電動汽車上,導致在一些一線、二線城市種充電樁還算比較多,但是三線以后的城市充電樁數量少之又少,因此大部分電動汽車發展較快的地區,充電樁的建設數量不能及時跟上,出現“有車無樁”的現象。
另一方面,在部分地區為加大充電樁建設的數量,出現“試點”“示范”等項目而盲目建樁,導致充電樁布局不合理,使用率低,又會出現“有樁無車的現象。
核心技術短板明顯
雖然每次車展總有各種各樣的噱頭宣傳新車的性能優異,配置高級,但我們不得不承認,從目前的市場上大多數新能源汽車情況來看,高端產品與國外還存在一定的差距。相比發達國家,中國動力電池領域龍頭企業數量偏少,只憑一兩個堅持研發的企業明顯動力不足。
從2017年下半年開始,隨著新能源汽車推廣量的快速增長,在消費者的要求下競爭壓力越來越大,動力電池供不應求的問題已經越來越制約新能源行業的發展。
整車技術水平有待提高
我國目前絕大多數新能源汽車平臺都是利用原有的燃油車平臺改造而來,還沒有真正的專屬平臺。而國外的步伐明顯比我們快上許多,世界各國都紛紛出臺了戰略部署,加快新能源汽車推向市場的步伐。
而中國相比國外更牢靠,實力更強,性能更高的新能源技術而言,整個汽車行業在新能源汽車方面的研發都存在嚴重不足。包括動力技術研發能力、整車可靠性與能耗水平,都是顯而易見的短板。
仍有很大潛力空間
但我們仍然有前進的希望。比亞迪在七月份成為首個新能源汽車銷量超過燃油汽車的車企,其堅持技術創新的精神成為讓企業立于不敗之地的中流砥柱。經過多年的積累和創新,比亞迪已經掌握了新能源汽車電池、電機、電控三大核心技術。
針對已知的問題,我國還有不少的路要走。盡管問題不容小覷,但我們還是應該對新能源市場充滿信心。新事物在發展過程中總會出現各種各樣的阻礙,隨著技術和社會的發展終會一步步被攻克,想開拓更具潛力的市場,還需要全面發展才行。

責任編輯:繼電保護
-
權威發布 | 新能源汽車產業頂層設計落地:鼓勵“光儲充放”,有序推進氫燃料供給體系建設
2020-11-03新能源,汽車,產業,設計 -
中國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陽”重力支撐設備正式啟運
2020-09-14核聚變,ITER,核電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數據中心 打造融合型綜合能源系統
2020-06-16綜合能源服務,新能源消納,能源互聯網
-
新基建助推 數據中心建設將迎爆發期
2020-06-16數據中心,能源互聯網,電力新基建 -
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下看電網企業數據變現之路
2019-11-12泛在電力物聯網 -
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典型實踐案例
2019-10-15泛在電力物聯網案例
-
權威發布 | 新能源汽車產業頂層設計落地:鼓勵“光儲充放”,有序推進氫燃料供給體系建設
2020-11-03新能源,汽車,產業,設計 -
中國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陽”重力支撐設備正式啟運
2020-09-14核聚變,ITER,核電 -
能源革命和電改政策紅利將長期助力儲能行業發展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數據中心 打造融合型綜合能源系統
2020-06-16綜合能源服務,新能源消納,能源互聯網 -
5G新基建助力智能電網發展
2020-06-125G,智能電網,配電網 -
從智能電網到智能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