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辯產業熱點 | 6位大咖如何看待中國氫能和燃料電池前路?
激辯產業熱點 | 6位大咖如何看待中國氫能和燃料電池前路?
——OFweek 2018中國氫能行業高峰論壇圓滿落幕
從鮮有問津到氫能產業超千億估值,2018年中國氫能產業迎來史無前例的發展機遇。
2018年,國內各地的產業政策進一步明確,氫能和燃料電池示范項目遍地開花;氫能產業聚集效應顯著增強,地方氫能小鎮項目熱度持續攀升;大型央企組團參與國內氫能產業商業化“拓荒”;大批國際頂尖氫能和燃料電池企業加大了對中國氫能市場的布局和滲透……
11月13日,由中國高科技行業門戶OFweek維科網、高科會主辦,OFweek氫能網承辦,廣受業界矚目的“OFweek 2018中國氫能行業高峰論壇”在深圳大中華喜來登酒店成功舉辦。
論壇以“激辯領域思維,搶占行業先機”為主題,現場高朋滿座,熱鬧非凡,吸引了氫能制/儲氫、材料、設備、燃料電池電堆、系統、整車、運營整個氫能和燃料電池產業鏈超200家氫能和燃料電池相關企業、近500行業精英。
會上,中國地質大學教授、氫陽能源有限公司董事長程寒松,西安交通大學教授宋忠孝,張家港富瑞氫能裝備有限公司董事、張家港氫云新能源研究院院長魏蔚,上海重塑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市場部高級經理陸穎,聲運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李志峰,云浮(佛山)氫能標準化創新研發中心主任趙吉詩,OFweek產業研究院氫能高級分析師張玉潔分別就儲氫技術、氫能金屬電極涂層、液氫全產業鏈、氫能和燃料電池市場化應用、燃料電池測試和國內氫燃料電池產業發展現狀及展望等話題進行演講,紛紛為國內產業發展獻計獻策。
干貨滿滿的國內產業/技術最新研發與應用進程、未來展望分享,贏得了現場觀眾的熱烈掌聲,并吸引會場聽眾積極地參與了現場互動討論。
程寒松:有機液體儲氫技術及其應用
▲中國地質大教授、氫陽能源程寒松
程寒松教授稱,當前中國氫能經濟面臨著四重挑戰:豐富的氫源,常溫高壓下氫的儲存及運輸,廉價、高效、長壽命的燃料電池以及充足的基礎設施。
從目前國內情況來看,大量工業副產氫和未上網的電,以及價格合理、長壽命燃料電池的出現,已經解決了氫能經濟發展的兩大挑戰,接下來需要處理好氫能儲運和基礎設置建設層面的問題。而基礎設施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氫的儲存和運輸方式,因此解決好以常溫常壓、安全、高效、廉價的液態儲氫技術為代表的氫能利用關鍵技術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有機液體儲氫技術可利用現存的以石油為基礎的能源架構,實現氫能在常溫常壓下的安全高效儲存與運輸,是解決氫的儲存、運輸及基礎設施的有效手段,同時具備安全、低成本、高效、易規模化、易于實施等優勢。
依托有機液體儲氫相關技術,氫陽能源目前已經或正準備著手規模化儲油、氫油及催化劑生產;與大型設計及工程公司結成戰略伙伴;承接中型氫儲運項目(每天2-10噸氫氣);與特種車廠商合作1000臺燃料電池輕卡項目;開發兆瓦級供氫系統;與中國船級社、中船重工等單位承接工信部燃料電池船舶設計、安裝項目;布局長三角、西南地區氫能技術推廣等。
宋忠孝:氫能產業金屬電極涂層研究
▲西安交大教授宋忠孝
宋忠孝教授認為,水電解制氫在氫能產業鏈中是一個重要的環節,可持續和低污染性能令其有望成為未來制氫的主流技術。
在該技術中,電解電極性能是決定制氫成本的關鍵因素,因而研究決定電解制氫金屬電極和氫燃料電池金屬雙極板性能的涂層具有迫切的現實需求。
對電極進行涂層可以提高電極有效活性面積,電池金屬雙極板/涂層界面和涂層與膜電極的接觸電阻還會共同影響系統內阻,決定燃料電池的輸出電壓。
現階段來看,未來金屬電極涂層的發展主要有兩個方向:一是電解制氫電極催化涂層,二是燃料電池金屬雙極板涂層。
采用磁控濺射沉積技術,分別以水電解制氫金屬電解涂層和氫燃料電池金屬雙極板涂層為研究目標,制備多孔水電解制氫電極催化涂層,在降低氫過電位的同時可以提高電極使用壽命,采用優化后的界面設計,在鋁、不銹鋼和鈦合金上制備出致密石墨涂層,可以滿足長壽命氫燃料電池的需要。
魏蔚:中國民用液氫全產業鏈市場可行性分析及發展進程
▲富瑞氫能董事、氫云新能源研究院院長魏蔚
魏蔚院長強調液氫為氫燃料電池汽車的千萬量級大規模推廣提供了可能,由于液氫比高壓氫和LNG、LPG更安全,儲氫、加氫效率更高,且可以為氫氣品質和純度提供保證,更好地滿足了氫燃料電池汽車的推廣運營需求。
當前國內航天領域已應用液氫數十年,積累了豐富地液氫生產、使用與安全管理經驗和實驗測試數據,在GJB及航天系統軍用液氫領域建立起相對完善的標準體系,為液氫在民用領域的應用打下了一定基礎。但民用品需要有更加謹慎的風險評估方法和應對策略,并制定不同于軍品的設計、制造、檢驗標準和安全管理規范。
對民用液氫來說,拉動產業鏈發展的根本是大規模氫液化工廠的建設,而實現配套設備與零部件的國產化則是降低成本、拉動液氫產業鏈的重要基礎。
魏蔚建議政府著重鼓勵燃料電池車輛基礎設施的配套和保障,補貼氫氣運營,從“后端補貼”帶動產業鏈發展,與此同時打破氣體公司對氫氣價格的壟斷,化工副產氫、煤制氫、可再生能源制氫三管齊下,確保氫氣市場供應端的價格和供應量穩定。
陸穎:氫能和燃料電池技術市場化應用探索
▲重塑科技市場部高級經理陸穎
陸穎提出的數據顯示,在中國氫能和燃料電池產業日益蓬勃的背景下,越來越多中國企業加入燃料電池行業,當前國內有41家整車OEM、17座在運營的加氫站和45座正在建設的加氫站、56款燃料電池汽車車型、25家燃料電池系統公司,2018年截止目前,氫燃料電池產業相關投資及規劃資金逾850億元。
在運營環節,2017年國內燃料電池系統領域開始由科研院所發力轉向以產業發力的關鍵階段,燃料電池汽車開始由示范運行過渡到面向終端客戶的商業化運行,前期項目應用在上海、廣東、湖北、河北等地率先展開,該批車輛的運行有力地表明了燃料電池汽車在中重載、中長途和高強度等方面的優勢。
重塑科技作為燃料電池運營環節的佼佼者,已開發出面向全系商用車應用的CAVEN系列燃料電池系統產品;與京東、德邦、申通等大型物流企業建立起更加廣泛的合作;參與上海地區500輛燃料電池物流車商業化示范運營項目;著力打造以商業化運營示范點為核心的售后服務體系。
截至2018年9月底,搭載重塑科技產品和技術的燃料電池汽車運營總里程已突破250萬公里。
李志峰:通過測試深入了解燃料電池性能和可靠性
▲聲運技術總經理李志峰
李志峰指出,當前國內氫能和燃料電池產業存在電堆功率密度、膜電極耐久性等核心技術層面與國際同類型產品間差距明顯、燃料電池產業鏈薄弱等問題。
通過單片電壓、阻抗譜、電流和溫度分布等一系列的測量和診斷技術,深入了解燃料電池內的運行狀態、排查故障位置和原因,并尋找突破方案,可有效助力燃料電池的開發以及相關性能提升。
李志峰認為,國內的燃料電池乃至新能源汽車產業要想在國際舞臺上獲得更多的話語權,必須依靠自主研發掌握核心技術,而深入燃料電池系統內部,了解關鍵材料和核心部件的特性,才能從根本上掌握關鍵部件研發和生產的關鍵技術。
趙吉詩:廣東省氫源解決路徑分析
▲云浮(佛山)氫能標準化創新研發中心主任趙吉詩
趙吉詩表示,經過近幾年的努力,廣東省已經初步確立國內氫能產業的先發優勢,氫能產業布局覆蓋制氫、運氫、加氫、燃料電池及系統、氫燃料電池汽車、燃料電池備用電源等全產業鏈。
通過對廣東省各地區和行業的制氫資源現狀、潛力及制氫成本進行分析,預計到2020年廣東省氫燃料公交車、物料車、有軌電車等各類車型推廣數量約為5508輛,對應氫氣及加氫站需求分別為55.82噸、75座(單座加氫站平均加氫能力約750kg)。
理論上通過充分挖掘廣東省內的制氫潛力,能夠完全支撐氫燃料電池車輛推廣,但是氫能燃料電池車輛推廣產生的氫氣需求,既要考慮氫氣綜合成本,還要考慮氫氣品質。
因此他建議,廣東省推動工業副產氣制氫規模化發展、發展電解水制氫構建綠色氫氣供應鏈、發展電解水制氫構建綠色氫氣供應鏈并探索多元化氫能運輸方式。
張玉潔:2018中國氫燃料電池產業發展現狀及展望
▲OFweek產業研究院氫能高級分析師張玉潔
張玉潔表示,各地政府、車企的積極布局對國內氫燃料電池汽車產業的發展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當前國內氫燃料電池發展企業聚集效應明顯,已初步形成了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東北等各具特色的氫燃料電池汽車產業發展環境。
從需求層面看,中國燃料電池市場需求量集中在汽車領域,交通運輸是燃料電池增長最快的版塊。2016-2018年7月國內氫燃料電池汽車銷量猛增,銷售總量達1198輛。根據各地政府規劃及目前燃料電池汽車產業發展現狀,未來兩年這種勢頭將得到延續,預計將超額完成2020年中國燃料電氣汽車達5000輛的規劃目標。
預計2022年中國市場燃料電池的需求量將達到982.5MW,屆時氫燃料電池市場年產值將達到24.6億元。
盡管行業擁有著十分光明的發展前景,但張玉潔提醒,燃料電池成本居高不下、氫氣和加氫站等基礎設施成本高昂等行業發展壁壘,仍需要國內企業積極關注并盡快尋找出有效地解決方案。
更多論壇精彩內容請關注“OFweek 2018中國氫能行業高峰論壇”會后專題。
責任編輯:仁德財
-
權威發布 | 新能源汽車產業頂層設計落地:鼓勵“光儲充放”,有序推進氫燃料供給體系建設
2020-11-03新能源,汽車,產業,設計 -
中國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陽”重力支撐設備正式啟運
2020-09-14核聚變,ITER,核電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數據中心 打造融合型綜合能源系統
2020-06-16綜合能源服務,新能源消納,能源互聯網
-
新基建助推 數據中心建設將迎爆發期
2020-06-16數據中心,能源互聯網,電力新基建 -
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下看電網企業數據變現之路
2019-11-12泛在電力物聯網 -
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典型實踐案例
2019-10-15泛在電力物聯網案例
-
權威發布 | 新能源汽車產業頂層設計落地:鼓勵“光儲充放”,有序推進氫燃料供給體系建設
2020-11-03新能源,汽車,產業,設計 -
中國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陽”重力支撐設備正式啟運
2020-09-14核聚變,ITER,核電 -
能源革命和電改政策紅利將長期助力儲能行業發展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數據中心 打造融合型綜合能源系統
2020-06-16綜合能源服務,新能源消納,能源互聯網 -
5G新基建助力智能電網發展
2020-06-125G,智能電網,配電網 -
從智能電網到智能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