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又雙叒產量不足 下一個特斯拉還有多遠?
2019年新能源汽車的大限降至,誰能成為造車界的下一個特斯拉。話說,最近鋼鐵俠馬斯克估計有點煩啊……這 Model 3的造車進程看起來比預想的要慢,原定于生產1500輛的第三季度,也只生產了260臺。唔,你們的愛車
收購完成之后,SF Motors 就擁有其印第安納州的工廠,同時還獲得了技術熟練的員工,有能力在北美量產汽車,SF Motors也將是硅谷唯一一家中國和美國兩個國家同時擁有自己制造基地的 電動汽車公司。看來 SF Motors 扎根北美市場的決心不小。
更重要的是,小康在今年年初,拿到了國內新能源汽車生產資質,沒錯,就是那張重要的電動車的生產牌照。
這無論對各種當下的明星電動車造車公司,還是對各種傳統汽車公司來說,想要在中國市場站住腳跟,資質就顯得特別重要了。當前,眾多明星造車團隊尚在積極爭取拿下生產資質這張牌照,但還未拿下的原因也非常多,最重要的就是樣車生產和規劃尚在過程中,還需時日。
布局硅谷戰略高地
在硅谷“造車”其實并不是只有 SF Motors 一家的想法。畢竟,在硅谷這塊不大的地方,造車的身影已經越來越明顯了。
汽車公司進軍硅谷很有必要,因為電動化和智能化的融合是必然趨勢。區別于傳統的內燃汽車,電動汽車大部分是電子設備,天然適合做智能化。僅有電動而沒有智能的汽車在未來會沒有競爭力。而硅谷,擁有最好的科技人才,在智能化潮流中獨占鰲頭。想抓住這個汽車電動化和智能化變革這個百年一遇的歷史機遇,硅谷顯然是一個戰略高地。
像我們熟悉的電動公司造車團隊,比如從樂視到后來的法拉第未來(Faraday Future),Luicd、Nio、FMC、再到國內大型的汽車公司,比如北汽、長安汽車、上汽等,在硅谷都以聯合投資初創公司、研發中心等多種形態存在。比如,上汽在硅谷設立了投資公司并設立了上汽硅谷創新中心,北汽新能源在硅谷設研發中心。
長期觀察中國電動車行業造車的一位國外同行曾告訴密探,他在觀察世界各地電動車的案例中發現,中國的成功案例并不少。中國當前的電動汽車公司可分為三類,第一類,是想要成為下一個馬斯克的、科技巨頭億萬富翁們領導的公司;第二類,是由國企扶持的新電動車分支公司;第三類,才是小型的獨立造車的電動車公司。
那這三類造車公司的優劣勢分別在哪呢?
傳統大型汽車品牌,對電動車核心技術是渴望的,所以往往選擇合作或收購。在生產、供應鏈方面有原生優勢,但很多大型汽車品牌在電動化、智能化上動作較慢,由于受內燃車業務掣肘,沒有以“All in”的態度在投入。
像一些具備互聯網背景的造車公司,都希望成為下一個特斯拉。但持續的資本支持很重要,當公司一旦缺乏經驗,不懂造車,在供應鏈上劣勢很大,容易走彎路。整車從設計到量產的周期長,有非常多的坑,需要找到有力的合作伙伴,否則造車基本很難獨立完成。
至于一些小作坊式的造車公司,沒有任何背景起家,劣勢是經不住燒錢會倒閉。
在電動汽車領域的硅谷軍備賽中,SF Motors 有比較得天獨厚的優勢,一方面擁有專注電動車和智能駕駛的團隊和技術,掌握電池、電機、電控的智能核心技術,在硅谷、密歇根、北京都有研發機構,特別是擁有中美兩地制造工廠。
母公司實力雄厚、在國內有豐富的造車經驗和供應商關系,在供應鏈、工廠、牌照等關鍵領域直接幫助解決,又背靠中國市場,SF Motors 是最有實力打造中國版“特斯拉”的玩家之一。
SF Motors 正在這場硅谷軍備賽中加速前進,畢竟,留給大家的時間不多了。
就在今年國慶長假前的 9 月 29 日,汽車行業乘用車“雙積分”政策正式公布。簡單說來,“雙積分”是指企業的平均燃料消耗量積分和新能源汽車積分,如果傳統造車企業不降低平均燃料消耗,積分為“負”的話,要么就強制要求轉型生產新能源汽車;要么,就花錢跟其他企業購買新能源汽車積分抵消。這個政策2018年4月1號就開始實施,2019年開始考核。
可見,中國對電動車政策的傾斜、看好以及對汽車生產的嚴格要求,是當下促進中資公司更加賣力扎根硅谷“造車”的重要原因。因為,時間不等人,而硅谷的人才、技術對企業來說,實在是太誘人了。
正如特斯拉聯合創始人馬丁.艾伯哈德所言,SF Motors 不是普通的初創公司,也不是常規的互聯網公司,其具有成功的經驗和豐富汽車制造背景作為支撐,現在正通過整合硅谷、底特律和中國的最大優勢來制造世界級的電動汽車。
洗牌已發生 2019年見分曉
隨著造電動車的電池、電控、電機等核心技術的成熟,電動車取代燃油車必定是未來的一大趨勢。當 2019年這個“緊箍咒”越來越近時,無論是中資還是外資,造車企業的新一輪洗牌已經悄然發生。
當前,國內廠商如奇瑞已發布了歐洲計劃、一汽奔騰未來旗下一系列的新能源車計劃,國外的廠商如保時捷發布Mission E計劃,奔馳跟特斯拉造緊湊型電動車、豐田與馬自達合資成立EV技術等等。可見,隨著多家國內外廠商發力電動車,當2019年“雙積分制”的大限將至,必將迎來電動車產品的一個爆發年。無論中外造車公司,都想分一杯羹。
無論中國這個最大的汽車市場,還是美國這樣的“汽車王國”,像 SF Motors 這種既擁有國內牌照,又已由母公司籌足資金,潛入硅谷組建好團隊以及生產工廠的,顯然屬于實力玩家。到底 SF Motors 下一步還有什么大動作?密探將繼續為你追蹤。

責任編輯:lixin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我要收藏
個贊
-
權威發布 | 新能源汽車產業頂層設計落地:鼓勵“光儲充放”,有序推進氫燃料供給體系建設
2020-11-03新能源,汽車,產業,設計 -
中國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陽”重力支撐設備正式啟運
2020-09-14核聚變,ITER,核電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數據中心 打造融合型綜合能源系統
2020-06-16綜合能源服務,新能源消納,能源互聯網
-
新基建助推 數據中心建設將迎爆發期
2020-06-16數據中心,能源互聯網,電力新基建 -
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下看電網企業數據變現之路
2019-11-12泛在電力物聯網 -
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典型實踐案例
2019-10-15泛在電力物聯網案例
-
權威發布 | 新能源汽車產業頂層設計落地:鼓勵“光儲充放”,有序推進氫燃料供給體系建設
2020-11-03新能源,汽車,產業,設計 -
中國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陽”重力支撐設備正式啟運
2020-09-14核聚變,ITER,核電 -
能源革命和電改政策紅利將長期助力儲能行業發展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數據中心 打造融合型綜合能源系統
2020-06-16綜合能源服務,新能源消納,能源互聯網 -
5G新基建助力智能電網發展
2020-06-125G,智能電網,配電網 -
從智能電網到智能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