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沒有便宜的替代電池,電動汽車將在10年后遭遇危機
在不久前出版的《自然》(Nature)雜志上,一篇題為《距離鋰電子電池革命僅余10年》(Ten years left to redesign lithium-ionbatteries)的文章指出,鋰離子電池性能和價格的演進速度正在放緩。
如果不加大對基于儲量豐富的鐵、銅等材料的電極材料的研究,電動汽車的大規模發展將受到限制!
文章認為,造成上述問題的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幾點:
一是因為技術已近極致,且尚未突破。
在電極材料的晶體結構中, 可以儲存的電荷量快要接近理論最大值;市場規模的增長難以繼續帶來大幅度的價格降低。
二是現有資源開始短缺,而替代材料尚未出現。
目前普遍采用的電極材料,如鈷和鎳十分稀缺,且價格昂貴,如果沒有任何新的變化,預計在2030~2037年間(或更早),鈷和鎳的需求量就會超過產量。另一方面,新的替代電極材料,如儲量豐富的鐵、銅,則還處于早期研究階段。
自1990年首次問世以來,鋰離子電池在消費性電子產品、儲能(家用、公用事業)、電動汽車行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隨著產能規模的擴大,其性能大幅提升、價格大幅下降。
而驅動鋰離子電池的成本下降和性能提升的四個關鍵因素中,化學材料則是其中最重要的一項。
電池的性能受兩極化學材料的影響。陰極材料主要包括鋰鎳錳鈷(NMC)、鋰鎳鈷鋁氧化物(NCA)、鋰錳氧化物(LMO)和磷酸鐵鋰(LFP);陽極材料大多數采用石墨,重型汽車中為增加循環壽命,也會使用鈦酸鋰(LTO)。
NMC和NCA技術的主要優點是能量密度更高,主導了輕型電池市場;
LFP的能量密度低,但得益于更高的循環壽命和安全性能,它成為重型電動汽車(即客車)采用的主要化學物質。
化學材料對電池成本有著較大的影響,LFP-Gr最為昂貴,約為240美元/千瓦時,比最便宜的NMC811-Gr電池高出約20%。
根據IEA的分析,鋰離子電池雖然能在未來的二十年內占據主導,但其化學材料將逐漸發生變化。
2025年前后,新一代擁有低鈷、高能量密度和陰極鋰鎳錳鈷(NMC)811等特性的鋰離子電池將進入量產。在石墨陽極中加入少量的硅,可將能量密度提高50%,而能夠承受較高電壓的電解質鹽也將有助于提高性能。
2025年至2030年期間,鋰金屬為陰極、石墨/硅復合材料為陽極的鋰離子電池可能會進入設計階段,甚至還可以引入固態電解質以進一步提高能量密度和電池安全性。此外,鋰離子技術可能會被鋰空氣、鋰硫等其他有著更高能量密度和更低理論成本的電池所取代。但實際上,這些技術的發展水平仍非常低,實際性能尚待測試。

責任編輯:繼電保護
-
權威發布 | 新能源汽車產業頂層設計落地:鼓勵“光儲充放”,有序推進氫燃料供給體系建設
2020-11-03新能源,汽車,產業,設計 -
中國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陽”重力支撐設備正式啟運
2020-09-14核聚變,ITER,核電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數據中心 打造融合型綜合能源系統
2020-06-16綜合能源服務,新能源消納,能源互聯網
-
新基建助推 數據中心建設將迎爆發期
2020-06-16數據中心,能源互聯網,電力新基建 -
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下看電網企業數據變現之路
2019-11-12泛在電力物聯網 -
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典型實踐案例
2019-10-15泛在電力物聯網案例
-
權威發布 | 新能源汽車產業頂層設計落地:鼓勵“光儲充放”,有序推進氫燃料供給體系建設
2020-11-03新能源,汽車,產業,設計 -
中國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陽”重力支撐設備正式啟運
2020-09-14核聚變,ITER,核電 -
能源革命和電改政策紅利將長期助力儲能行業發展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數據中心 打造融合型綜合能源系統
2020-06-16綜合能源服務,新能源消納,能源互聯網 -
5G新基建助力智能電網發展
2020-06-125G,智能電網,配電網 -
從智能電網到智能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