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打造出更高效與長壽的有機液流電池 有望成為符合商業化與技術標準的設備
液流電池可以儲存大量電力,有望在綠能儲能技術派上用場,而近日美國哈佛大學團隊更成功改良有機化合物醌(quinones),打造出更高效與長壽的有機液流電池,縮短該設備與商業化門坎的距離。
太陽能與風能為當今備受歡迎的綠色能源,但這些技術皆為變動型能源,若不想要電力供過于求或是供電不穩,得找出有效且可大規模儲存電力的方式。其中鋰離子電池雖然為儲能技術龍頭,不過大范圍建置鋰離子電池儲能電廠將是一筆不菲的開銷,廠商也需要定期更換電池。
液流電池或許會成為再生能源儲能明日之星。該系統運作模式是將電子儲存在外部兩側的液態電解質槽,充放電時電解質會被幫補到中間的發電室,而發電室也會以薄膜隔開兩種溶液、形成兩個電極,最后產生離子交換來發電。
該電池可以透過改變電解質與薄膜尺寸來調整電池容量與電輸出,且由于電池兩側電解質是分開存放,相互滲漏與自身放電的機率都很低,因此安全性高、能量也可以長久儲存,非常適合制作成大型儲能系統,只不過該設備目前的能量密度不高,還需要進一步突破才能抵達商業化階段。
以往的液流電池也都是由溶于酸的釩和溴電解質組成,這些化學品不僅成本高昂,也具有腐蝕性,因此不少科學家將目光從釩轉向有機化合物醌類。該分子在自然界分布相當廣泛,常見于光合作用與細胞呼吸中,可為動植物儲存能量。
哈佛大學則致力于研發有機液流電池,2014 年以來已嘗試 1 萬種醌類,并測驗過多種材料,像是用亞鐵氰化物取代溴、將酸性電解質轉換為堿性混合物、用改良維生素 B2 當作醌,2017 年更是調配出中性電解質配方,只是這些研究付出仍無法讓有機液流電池跨越商業門坎。
不過目前似乎又有一線曙光,現在哈佛大學團隊已改造一種醌類,成功制造出壽命與效能兼具的有機液流電池設備。為表達材料的穩定性與長壽特質,研究員還以《圣經》中壽命最長的人來為材料命名、稱之為“瑪士撒拉(Methuselah)分子”。
哈佛材料科學教授 Michael Aziz 表示,以前團隊也有制造出長壽的液流電池,但是那些化學物質可承受電壓較低,導致分子無法儲存過多能量。而現在已找出穩定性高、輸入電壓也可超過 1 伏特的材料,有望成為符合商業化與技術標準的設備。
該材料的穩定性相當高,研究測試指出,瑪士撒拉分子每日衰退率(fade rate)低于 0.01%,充放電循環衰退率也不到 0.001%,這些數據代表著分子的年衰退率有望低于 3%,在這期間有機液流電池可以充放電好幾萬次。
且瑪士撒拉分子也具有可溶性、容易溶解在弱堿性電解質中,如此一來不僅可以提高電池能量密度,薄膜與電解槽也不需要優異的耐腐蝕特性,能降低材料的總成本。美國能源部儲能研究主任 Imre Gyuk 則表示,這項研究讓液流電池朝低成本與長壽邁進,而目前我們也相當需要這類型的設備,這樣才可以吸收大量的間歇型綠能電力。

責任編輯:繼電保護
-
權威發布 | 新能源汽車產業頂層設計落地:鼓勵“光儲充放”,有序推進氫燃料供給體系建設
2020-11-03新能源,汽車,產業,設計 -
中國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陽”重力支撐設備正式啟運
2020-09-14核聚變,ITER,核電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數據中心 打造融合型綜合能源系統
2020-06-16綜合能源服務,新能源消納,能源互聯網
-
新基建助推 數據中心建設將迎爆發期
2020-06-16數據中心,能源互聯網,電力新基建 -
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下看電網企業數據變現之路
2019-11-12泛在電力物聯網 -
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典型實踐案例
2019-10-15泛在電力物聯網案例
-
權威發布 | 新能源汽車產業頂層設計落地:鼓勵“光儲充放”,有序推進氫燃料供給體系建設
2020-11-03新能源,汽車,產業,設計 -
中國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陽”重力支撐設備正式啟運
2020-09-14核聚變,ITER,核電 -
能源革命和電改政策紅利將長期助力儲能行業發展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數據中心 打造融合型綜合能源系統
2020-06-16綜合能源服務,新能源消納,能源互聯網 -
5G新基建助力智能電網發展
2020-06-125G,智能電網,配電網 -
從智能電網到智能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