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規模儲能改變未來能源發展生態
4月30日,彭博新能源財經資深撰稿人Angus McCrone就近期召開的彭博新能源財經峰會上產生的最新觀點和主旨內容撰文,他提出,未來能源發展應更積極地推動儲能的發展,減少“黑色”能源的使用。
彭博新能源財經團隊在上個十年對于世界能源的發展有著“天馬行空”般的猜想,但是誰又會想到,本月早些時候在紐約召開的2018年的第一次峰會上,能源領域發展的現狀又再一次地震驚了我們的想象,我們會聽到作為世界上最大的公用事業公司之一的企業為何注銷了230億歐元的商業資產;美國電力部門的排放量是如何下降了28%;或者中國是如何消納大量額外的進口液化天然氣;太陽能配儲能和風能配儲能,是如何以成本優勢挑戰傳統發電源;煤炭行業又是如何以煤炭儲量為其生存理由而打響絕地反擊。
在過去的十年里,能源和交通領域的變革顛覆著所有人的觀念。實際上,許多投資者在幾年前就曾質疑,這樣重大的轉變,將會走多遠。但在2018年峰會上,與會人員一致認同了它的發生,以及它發生所產生的“能量量級”。
對于未來的變化將會走向何方,人們的意見相差甚遠。盡管認知上的差異難以精準量化,但今年的峰會似乎對未來的前景提出了一系列特別的看法。
儲 能
在峰會期間,許多議題在數千名能源部門高管、金融家和決策者之間討論得最為激烈,但在這些話題中,他們不得不以某種“寬松”的方式對待能源儲存問題——因為這個話題在十年前似乎是完全沒有被提及過的。
其他一些不確定因素似乎也不再那么難以確定。例如,光伏發電和風能發電在越來越多的地方成為成本最低的發電選擇;電動汽車有望在2030年前,在與傳統汽車的成本競賽中勝出;企業和投資者將代替政府政府,致力于帶動清潔能源的發展。
當然,儲能仍然是一個大問題,或者說還存在很多問題。電池價格下降的速度有多快?在平衡多變的可再生電力方面,儲能將發揮多大的作用,還是不是發揮作用?電動車電池能在多大程度上幫助電網的平衡?在風不吹,光照不充足的情況下,又是什么來提供電能的長期儲存?儲能產業的迅速崛起,是否會削弱平抑尖峰時刻用電需求的天然氣電廠等發電企業的經濟效益?最后,或許也是最重要的,監管機構將如何應對儲能有可能帶來的巨大收益以及對現行能源系統的干擾?
在此次峰會上,彭博新能源財經公布了其關于平準化電力成本的最新估算。數據顯示,2017年全球光伏和陸上風電的價格都下降了18%。但讓業內人士擔心的是,事實證明,鋰電池成本緩慢下降的速度,正威脅著可再生能源配存儲在“可調度”發電領域的競爭力,以及儲能在“靈活性”競爭中的收入。
在峰會上,彭博新能源財經首席分析師Albert Cheung提到,研究表明,英國首個已運行的太陽能配儲能項目(10兆瓦光伏配6兆瓦/6兆瓦時儲能),如果同時獲得發電收益和頻率響應收益,可以獲得12%的內部回報率。與此同時,從夏威夷到亞利桑那州,美國眾多公用事業公司的光伏配儲能項目簽署數量也正在增加。
南加州愛迪生公司負責監管事務的高級副總裁Caroline Choi,在題為“可再生能源配儲能與天然氣的競爭”會議上預測,她所在的州至少需要安裝10吉瓦的儲能電池容量,才能實現2030年的綠色能源目標。其他發言者預測,隨著電池價格的持續下跌,在2020年,儲能的應用將會導致一些燃氣機組的退役。
通用電氣能源金融服務公司總裁兼首席執行官David Nason在題為關于“電力市場的靈活性、創新和未來”的會議上表示,他認為儲能還不能成為“天然氣的完全競爭對手”。他補充道:“如果儲能有可能取代我們所投資天然氣資產,這可能意味著我們將撤資,而不是為其繼續投資。”
作為電力買家的大型企業也因獲取到了儲能產業的訊息而蠢蠢欲動。谷歌母公司Alphabet inc.的能源戰略主管Neha Palmer告訴彭博新聞社(Bloomberg News),她的公司希望在2018年“有所作為”,她的戰略布局包括建設一個獨立的電池廠為電網供電、為家庭或企業安裝表計儲能設備,或者是建成一個與太陽能或風能項目相連的系統。
“天然氣比電力更容易儲存,尤其是以液化天然氣的形式儲存。液化天然氣可以在管道末端生產,然后運輸至世界各地,比過去的形式要經濟得多。”彭博新能源財經亞洲研究主管Ashish Sethia在峰會上表示,隨著液化天然氣價格在過去兩年內企穩,浮式儲存和再氣化加工等新技術激增。這有助于巴基斯坦、孟加拉國、智利和埃及等國開始進口液化天然氣。
當然,并不是每個人都預測儲能可以平穩航行,尤其應用于電力領域。Engie公司負責人Grzegorz Gorski說,他早些時候說要注銷230億歐元的商業資產,他認為“我們還沒有實現7天24小時可再生能源配儲能形式電力生產的價格競爭性。”盡管如此,Engie公司也正在投資儲能產業,認為“表計后的儲能擁有更大的潛力”。
愛迪生公司總裁兼首席執行官 Pedro Pizarro說:“電動汽車的電池將在多短的時間內將電量輸送回電網,這是一個值得懷疑的命題。車輛—電網的關系仍然懸而未決。”他提出了一個關鍵問題,儲能技術的發展,是否可以實現電動汽車充電到反饋回電網的周期循環。
靈活性
還有另一種儲能方式,那就是以存放在發電站或發電站附近的原料庫存的形式,在緊急情況下發電。它已經成為美國等國家尋求維持燃煤發電能力的最新“堡壘”。
美國能源部長 Rick Perry將在短期內決定,是否根據聯邦電力法案第202(C)條宣布電網處于平衡的緊急狀況,以觸發對煤炭和核電站的資金支持。
當被問到他將如何定義“緊急情況”時,Perry告訴峰會:“當你打開一個電燈開關,也許什么事都沒有發生。但這要求電網不僅要可靠,而且要有靈活性。因此我們支持所有類型的,能夠滿足電力基本供應的燃料,其中包括核能和煤炭。”
峰會還接待了據報道在特朗普政府能源政策制定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的Robert Murray,他是美國煤炭開采公司Murray能源的創始人、董事長、首席執行官兼總裁。
在這次戲劇性的露面中,Murray告訴以支持清潔能源為主的“觀眾們”,燃煤發電是“可靠的、有靈活性的、負擔得起的”,而且美國需要各種類型的能源。他說:“對于保持電網靈活性的核能和燃煤電站,需要給予必要的資金支持,以保證這些發電能力在我們需要時可以使用……(援引聯邦電力法案第202(C)條)否則我們將遭受災難。”他預測,如果燃煤發電在能源系統中的占比低于全國許多地區發電總量的20%~25%,人們將在黑暗中死去。”
有趣的是,這并不是彭博新能源財經峰會上第一次討論有關“靈活性”的問題。在早些時候的邏輯與Murray本月提出的觀點有很大不同。2013年,紐約峰會的主題是“復原力、選擇性、智能化”。
2012年11月,美國東海岸有220萬人因超級颶風Sandy的影響而斷電,2011年3月,日本福島核電站在海嘯后熔毀。
據彭博新能源財經創始人Michael Liebreich當時的說法,“靈活性”意味著:“分布式抗衡集中式,多樣性勝過單一性,共識勝過對抗,本地消納優于遠距離輸送。靈活性意味著能量的儲存,以增強承受能力。它意味著以智能電網來匹配供需。”

責任編輯:繼電保護
-
權威發布 | 新能源汽車產業頂層設計落地:鼓勵“光儲充放”,有序推進氫燃料供給體系建設
2020-11-03新能源,汽車,產業,設計 -
中國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陽”重力支撐設備正式啟運
2020-09-14核聚變,ITER,核電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數據中心 打造融合型綜合能源系統
2020-06-16綜合能源服務,新能源消納,能源互聯網
-
新基建助推 數據中心建設將迎爆發期
2020-06-16數據中心,能源互聯網,電力新基建 -
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下看電網企業數據變現之路
2019-11-12泛在電力物聯網 -
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典型實踐案例
2019-10-15泛在電力物聯網案例
-
權威發布 | 新能源汽車產業頂層設計落地:鼓勵“光儲充放”,有序推進氫燃料供給體系建設
2020-11-03新能源,汽車,產業,設計 -
中國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陽”重力支撐設備正式啟運
2020-09-14核聚變,ITER,核電 -
能源革命和電改政策紅利將長期助力儲能行業發展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數據中心 打造融合型綜合能源系統
2020-06-16綜合能源服務,新能源消納,能源互聯網 -
5G新基建助力智能電網發展
2020-06-125G,智能電網,配電網 -
從智能電網到智能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