鋅碘液流電池性能大幅提高
近日,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儲能技術研究部研究員李先鋒、張華民領導的研究團隊在高能量密度、長壽命鋅碘液流電池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有效解決了目前儲能電池存在的循環壽命短、功率密度低以及風能、太陽能等發電不連續、不穩定、不可控等難題,實現了清潔能源高效利用。圍繞鋅碘液流電池的相關技術問題,記者專訪了張華民。
鋅碘液流電池取得新進展
中國能源報:您所在的研究團隊在鋅碘液流電池方面取得了新進展,研發出的鋅碘液流電池壽命長、可自我恢復,能詳細介紹一下什么是自我恢復功能嗎?
張華民:對鋅基液流電池來說,鋅枝晶的問題對電池壽命有很大影響,特別是高電流密度充電時,更容易生成鋅枝晶。為解決鋅枝晶的影響,我們創新性地采用了具有很好機械性能和合適厚度的多孔非氟膜作為離子傳導膜,即使在高電流密度長時間充電時,形成了鋅枝晶使電池發生了短路,可通過多孔離子傳導膜孔內氧化態電解液(碘三離子)對鋅枝晶的溶解作用實現電池性能的自恢復,或叫愈合,從而解決了由于鋅枝晶導致的電池循環壽命差的問題。
中國能源報:相比全釩液流電池,鋅碘液流電池在能量密度、壽命、安全性、環保性等方面,有哪些優勢和劣勢?
張華民:迄今為止開發了多種電池技術,各有各的特點,各有各的應用領域。在液流電池領域,全釩液流電池已經進入產業化階段,全釩液流電池安全性好、充放電循環壽命長、電池材料特別是電解質溶液可循化利用、生命周期的性價比高、環境友好。但由于釩的溶解度所限,比能量較低,比較適用于大規模儲能電站。
與全釩液流電池相比,鋅碘液流電池由于碘離子在水溶液中的濃度可達8M,所以能量密度更高,安全性、繼承了液流電池的固有優勢,環保方面,鋅碘液流電池使用碘化鉀和溴化鋅作為活性物質,是中性體系,環境友好。
和全釩相比,其劣勢在于,所有的鋅基液流電池是靠鋅的沉積和溶解實現電能的存儲和釋放,但目前由于技術所限,鋅枝晶會影響電池的壽命,而鋅負極面的均勻沉積量較低,造成鋅基液流電池的儲能容量較低,僅適合規模相對較小的儲能領域。
中國能源報:您所在的團隊都研究哪些方面的電池技術?何時開展鋅碘液流電池的研發?當前進展如何?
張華民:我們團隊除一直致力于全釩液流電池的研究開發及產業化之外,10多年來圍繞鋅基液流電池開展系列研究工作,包括鋅溴液流電池、鋅鎳液流電池、鋅鐵液流電池和鋅碘液流電池等。
我們團隊鋅碘液流電池的研發工作,迄今主要的進展是研制出了高穩定性、高離子電導率的電解液,以及低成本、高離子傳導性的多孔非氟離子傳導膜;并初步集成出千瓦級電堆。
目前處于研究初期階段
中國能源報:據了解,國際上如美國也在對鋅碘液流電池進行研發,其研發水平目前處于什么階段?中國與之相比,處在什么水平?
張華民:美國西北太平洋國家實驗室的科學家對鋅碘液流電池的研發較早,他們提出鋅碘液流電池體系。我們團隊在基于多年全釩液流電池及鋅基液流電池開發經驗的基礎上,不僅將鋅碘液流電池性能大幅度提高,而且開展了工程化研究開發。
目前我們報道的性能遠遠高于美國國家實驗室報道的性能。我們研究開發的鋅碘液流電池在電池的能量效率不低于80%的前提條件下,電池的工作電流密度可以達到80mA/cm2,循環壽命超過1000次。美國報道的鋅碘液流電池的工作電流密度在10mA/cm2,電池的循環壽命低于50次。此外,我們團隊已集成出千瓦級的電堆,并且在電流密度80mA/cm2下連續運行了300次循環并仍在持續運行。而其他的科研團隊目前還沒有嘗試對鋅碘體系進行放大。可以說,與外國相比,在鋅碘液流電池方面我們的成果和技術更加先進。
中國能源報:鋅碘液流電池目前處于研究的初期階段,根據您的預計,何時有望大規模應用開來?后續還需要攻克哪些技術難關?
張華民:鋅碘液流電池的確還處于研究的初期階段,從基礎研究層面來講,后續還需要攻克的主要問題包括:如何提高負極鋅的面容量和電池功率密度,如何優化電堆結構提高電堆的穩定性;另外,還需要從電解質溶液化學入手,進一步降低鋅碘液流電池的成本。同時,如何獲得低價格的碘也是決定其規模應用的關鍵之一。
責任編輯:繼電保護
-
權威發布 | 新能源汽車產業頂層設計落地:鼓勵“光儲充放”,有序推進氫燃料供給體系建設
2020-11-03新能源,汽車,產業,設計 -
中國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陽”重力支撐設備正式啟運
2020-09-14核聚變,ITER,核電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數據中心 打造融合型綜合能源系統
2020-06-16綜合能源服務,新能源消納,能源互聯網
-
新基建助推 數據中心建設將迎爆發期
2020-06-16數據中心,能源互聯網,電力新基建 -
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下看電網企業數據變現之路
2019-11-12泛在電力物聯網 -
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典型實踐案例
2019-10-15泛在電力物聯網案例
-
權威發布 | 新能源汽車產業頂層設計落地:鼓勵“光儲充放”,有序推進氫燃料供給體系建設
2020-11-03新能源,汽車,產業,設計 -
中國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陽”重力支撐設備正式啟運
2020-09-14核聚變,ITER,核電 -
能源革命和電改政策紅利將長期助力儲能行業發展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數據中心 打造融合型綜合能源系統
2020-06-16綜合能源服務,新能源消納,能源互聯網 -
5G新基建助力智能電網發展
2020-06-125G,智能電網,配電網 -
從智能電網到智能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