派思股份9.5億互補式并購 儲能業務前景可期
派思股份6月1日晚間公告稱,公司擬發行股份并支付現金,作價9.5億元收購正拓能源100%的股權,并募集配套資金不超過5.69億元。交易后,公司主營業務將新增鋰電池負極材料業務,股票6月4日開市起復牌。
6月1日晚間,派思股份(603318.SH)發布《 大連派思燃氣系統股份有限公司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購買資產并 募集配套資金暨關聯交易 預案(修訂稿)》披露將以9.5億估值收購肖少賢等13名自然人(93.81%)、天睿新能源產業基金1號私募基金(3.43%,以下簡稱“天睿新能”)、江西百富源新材料創業投資基金(有限合伙)(2.76%,以下簡稱“百富源”)所持有的江西正拓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正拓新能”)100%股權。
布局下一代負極材料
派思股份是一家從事燃氣輸配和燃氣應用領域相關產品的設計、生產、銷售和服務的公司,收購標的正拓新能主要從事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的研發、生產和銷售,其主要產品為人造石墨負極材料(包含硅基負極材料)、天然石墨負極材料以及復合石墨負極材料。
據悉,正拓能源目前已掌握多系列、多品種鋰電池負極材料的生產技術,其中有多項技術具備一定的先進水平,主要包括人造石墨二次造粒技術、硅表面碳包覆技術、硅碳復合技術、天然石墨包覆技術、模壓技術等,解決諸如充放電過程中的硅體積膨脹問題、碳包覆層不均勻問題、降低生產成本以及提高循環壽命和首次效率等。同時,正拓能源順應行業和技術的發展,及時切入硅基負極材料領域,正拓能源生產的硅基負極材料主要通過機械球磨、液相包覆等制備方法,將石墨與硅粉復合改性而成,硅基負極材料具有超高比容量特點,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動力電池能量密度提升的壓力下,新材料的導入已經迫在眉睫。石墨碳類負極材料容量已做到360mAh/g,已經接近372mAh/g的理論克容量,其提升其空間已很難實現。在這種背景下,克容量高達3500mAh/g以上的硅基負極材料應運而生,與石墨負極材料相比,硅負極材料的理論能量密度超其10倍以上。目前,正拓能源已擁有硅基負極材料相關的發明專利,在該領域的技術研發水平已處于國內領先位置。
價值洼地助力派思股份增厚業績
根據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科技部印發的《汽車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到2020年,我國汽車年產量將達到3000萬輛,其中新能源汽車年產量將達到200萬輛,動力電池單體比能量。到2025年,我國汽車產量將達到3500萬輛,其中新能源汽車年產量將達到700萬輛。
新能源汽車產量及占比有望大幅度提升,從而將帶動鋰離子動力電池及其上游負極材料的需求,為鋰電池相關上下游產業快速發展提供有利支撐。公開資料顯示,正拓能源2016年實現營業收入1.29億元,凈利潤為849.93萬元;2017年度實現營業收入2.2億元,凈利潤2854.25萬元;2018年1-3月實現營業收入6270.92萬元,凈利潤為1253.14萬元。正拓能源補償義務人肖少賢、陳錫武、黃雨生、吳壯雄及嚴學鋒承諾正拓能源2018年、2019年和2020年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分別不低于6800萬元、9160萬元和12335萬元。
派思股份以9.5億收購正拓新能100%股權,是以正拓新能未來三年平均承諾凈利潤9431.67萬元為依據,正拓新能的市盈率為10.07倍,與近期可比并購案例平均市盈率水平(10.6倍)比較,處于合理水平。若以正拓新能2017年凈利潤2854.25萬元為依據,正拓新能此次并購交易估值靜態市盈率應為32.76倍,尚低于同行業可比上市公司靜態市盈率平均水平41.65倍。
派思股份表示,收購正拓能源后將實現雙方優勢資源互補,增強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并在發展戰略、公司管理和資金等方面實現協同效應。

責任編輯:繼電保護
-
權威發布 | 新能源汽車產業頂層設計落地:鼓勵“光儲充放”,有序推進氫燃料供給體系建設
2020-11-03新能源,汽車,產業,設計 -
中國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陽”重力支撐設備正式啟運
2020-09-14核聚變,ITER,核電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數據中心 打造融合型綜合能源系統
2020-06-16綜合能源服務,新能源消納,能源互聯網
-
新基建助推 數據中心建設將迎爆發期
2020-06-16數據中心,能源互聯網,電力新基建 -
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下看電網企業數據變現之路
2019-11-12泛在電力物聯網 -
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典型實踐案例
2019-10-15泛在電力物聯網案例
-
權威發布 | 新能源汽車產業頂層設計落地:鼓勵“光儲充放”,有序推進氫燃料供給體系建設
2020-11-03新能源,汽車,產業,設計 -
中國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陽”重力支撐設備正式啟運
2020-09-14核聚變,ITER,核電 -
能源革命和電改政策紅利將長期助力儲能行業發展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數據中心 打造融合型綜合能源系統
2020-06-16綜合能源服務,新能源消納,能源互聯網 -
5G新基建助力智能電網發展
2020-06-125G,智能電網,配電網 -
從智能電網到智能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