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力鋰電池行業競爭趨勢分析 龍頭企業終將脫穎而出
動力電池作為技術密集型和資本密集型產業,隨著終端用戶對其性能要求的提升,擁有更強大技術實力的龍頭企業終將脫穎而出。
從中國的市場角度來看,2016年全年,比亞迪的出貨量排名第一,達到7.35GWh。排名其后的企業分別為寧德時代、沃特瑪、國軒高科等,前10名企業合計市場占有率達79%。
2017年,寧德時代出貨量超過比亞迪,達到9.72GWh,占國內動力電池出貨量比例達到27%。國內動力電池排名前三的廠商(寧德時代、比亞迪、沃特瑪)銷量總和占全國的比例為55%,排名前十的廠商銷量總和占比超過80%。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最新發布的《動力鋰電池行業市場需求預測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分析指出,從2016-2017年中國動力電池行業集中度變化可知,行業前三與行業前五企業市場份額有所有所下降,而行業前十市場份額有所上升,2017年動力電池行業集中度進一步提高。
圖表1:2016-2017年中國動力電池行業集中度變化(單位:%)
2018年,我國動力電池行業集中度有望進一步提高,主要原因有三點:
第一點是新能源汽車研發規律。動力電池是新能源汽車的核心,認證周期長。出于成本與技術考慮,在車型生命周期內幾乎不會更換鋰電供應商,鋰電池企業市場地位較為穩固。
第二點是車企與動力電池企業戰略。出于技術與穩定考慮,車企與相關動力電池企業通過戰略合作或合資建廠等方式,進行深度綁定。2017年5月4日,上汽集團通過其全資子公司上海汽車集團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與寧德時代新設兩家合營企業,分別為時代上汽動力電池有限公司與上汽時代動力電池系統有限公司。
圖表2:2017年至今車企與動力電池深度合作部分案例
第三點是國家在補貼政策影響。2018年補貼政策對動力電池能量密度要求進一步提高,凸顯扶優扶強;另一方面,隨著補貼退坡,新能源汽車成本下降要求動力電池價格進一步下降,而產能大的動力電池企業在價格方面更有優勢。
圖表3:2017-2018年不同能量密度新能源汽車補貼系數
行業兼并加劇,企業數量進一步減少
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8-2023年中國動力鋰電池行業市場需求預測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分析認為,行業集中度加強的背后是動力電池行業競爭更加殘酷,兼并整合將成為趨勢。2017年8月,啟源納川以18.64億元收購星恒電源;2017年12月,億緯鋰能擬7359萬元收購TCL旗下金能電池;2018年3月,長虹能源2.7億收購江蘇三杰 力爭進入全球電池制造第一方陣。
圖表4:2017年至今動力電池領域部分收購案例
2015年,動力電池配套企業有450家;2016年,減少到240家;2017年僅有96家,預計2018年還會減一半。
未來市場將進一步向優勢企業集中,只有擁有雄厚技術積累、足夠資金支撐、理性的市場定位以及能夠對市場快速反應的電池廠商才能占得先機,贏得市場。
圖表5:2015-2018年動力電池企業數量變化(單位:家)

責任編輯:繼電保護
-
權威發布 | 新能源汽車產業頂層設計落地:鼓勵“光儲充放”,有序推進氫燃料供給體系建設
2020-11-03新能源,汽車,產業,設計 -
中國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陽”重力支撐設備正式啟運
2020-09-14核聚變,ITER,核電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數據中心 打造融合型綜合能源系統
2020-06-16綜合能源服務,新能源消納,能源互聯網
-
新基建助推 數據中心建設將迎爆發期
2020-06-16數據中心,能源互聯網,電力新基建 -
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下看電網企業數據變現之路
2019-11-12泛在電力物聯網 -
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典型實踐案例
2019-10-15泛在電力物聯網案例
-
權威發布 | 新能源汽車產業頂層設計落地:鼓勵“光儲充放”,有序推進氫燃料供給體系建設
2020-11-03新能源,汽車,產業,設計 -
中國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陽”重力支撐設備正式啟運
2020-09-14核聚變,ITER,核電 -
能源革命和電改政策紅利將長期助力儲能行業發展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數據中心 打造融合型綜合能源系統
2020-06-16綜合能源服務,新能源消納,能源互聯網 -
5G新基建助力智能電網發展
2020-06-125G,智能電網,配電網 -
從智能電網到智能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