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鎳三元電池在新能源汽車規?;瘧玫钠款i
目前,動力鋰電池發展路線正經歷一場變革。2017年以前,市場選擇了磷酸鐵鋰電池作為技術主流,而新能源汽車對電池能量密度的要求是一個持續提高的過程,產業也將隨之進行不斷的變化選擇。
磷酸鐵鋰電池能量密度上限約在160Wh/kg左右,業內預計到2020年動力電池能量密度標準將達到300Wh/kg以上,這是磷酸鐵鋰電池較難達到的。
另一方面,目前技術水平下三元電池實際平均能量密度能夠達到180-190Wh/kg之間,且在后續也擁有較大的提升空間。
政策方面也在加碼。今年二月,財政部、工信部、科技部、發改委等四部委發文調整了新能源汽車財政補貼政策,提高了純電動乘用車、非快充類純電動客車、專用車動力電池系統能量密度門檻要求。
預計今年開始三元電池將趕超磷酸鐵鋰市場容量成為主流,并在未來市場實現持續的增量替代,占據主導地位。
高鎳三元產能布局和量產進度
具體到三元電池正極材料領域,高鎳材料具有能量密度較高的優勢。其次,據測算,采用高鎳材料后,電池綜合單位成本下降幅度最高約在8%以上,成本優勢明顯。
供需矛盾帶來的鈷價波動也正在助推廠商向低鈷高鎳產品的轉向。鈷原料在三元正極材料中的成本占比較高,其價格在2018年持續走高,相比第一季度初期的52萬元/噸,4月份上漲幅度超過20%,截至4月13日,鈷價已經達到67.40萬元/噸。
在降本增效的需求下,最有優勢支撐前述300Wh/kg目標的高鎳三元NCM811產品帶著光環閃亮登場。
雖然仍有廠商宣稱堅持磷酸鐵鋰電池路線不動搖,但市場上對更高能量密度的電池技術布局正在積極推進。從2017年開始,國內正極材料廠商陸續布局高鎳產品,這些產能有望在2018年開始向市場供應,特別是NCM811產品的產能和產量受到高度矚目。
國內動力電池企業方面,CATL、BYD、江西孚能、比克電池、國軒高科、天津力神、鵬輝能源等企業都已開展NCM811電池研發和生產。其中比克電池宣布已量產NCM811圓柱動力電池,能量密度可以達到232Wh/kg,并稱300Wh/kg的產品也即將面世。鵬輝能源也透露,公司使用NCM811材料的圓柱電池已經量產并供貨給相關整車廠。
加速放量的幾大制約因素
雖然被普遍看好,但高鎳NCM811產品在汽車動力電池領域實現規模化應用還任重而道遠,目前NCM811產品在新能源汽車上的應用只有少數個案。
去年10月,參加全國量產車性能大賽的江淮iEV7S搭載了比克電池18650-2.75Ah電芯產品,成為國內NCM811產品在新能源汽車上應用的首個案例。
國際方面,韓國現代近期發布的KonaEV純電動SUV,搭載了由LG化學提供的NCM811電芯電池,但該車型目前還沒有大規模生產發售。
現階段高鎳產品加速應用放量仍存在以下瓶頸:
原材料稀缺。我國鋰、鈷、鎳資源相對稀缺,國內高鎳原材料現階段主要依賴進口,容易受外部因素牽制。隨著動力電池產業的增長,有關專家預計鋰、鈷、鎳分別將在2021年、2022年和2019年出現短缺。
制造能力制約。高鎳三元材料的生產工藝較為復雜,對生產設備和環境要求較高,現有的生產線無法直接作為NCM811或NCA產線應用,需要重新設計和建造,增加大量資金投入??梢哉f目前國內尚不具備成熟的制備技術和大規模批量生產能力,甚至未來三年將出現一定數量的產能缺口。
安全問題待解。據上海捷新動力工程部副總工程師朱玉龍介紹,鎳比例越高,正極材料的熱穩定性就越差。在遇到高溫、外力沖擊等情況時,高鎳電池會存在安全隱患。且高鎳電池充電時產氣會導致電池鼓脹也是一個待解的問題。作為應用到汽車產品中的關鍵部件,高鎳產品在安全方面仍然需要有更大程度的改進。
設備選型周期長。整車企業對新技術和新產品應用在車型時非常審慎,各大車企對電池供應商都有嚴格而復雜的認證程序,電池企業和產品都需要接受高難度的測試和驗證,所需時間較長。
責任編輯:繼電保護
-
權威發布 | 新能源汽車產業頂層設計落地:鼓勵“光儲充放”,有序推進氫燃料供給體系建設
2020-11-03新能源,汽車,產業,設計 -
中國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陽”重力支撐設備正式啟運
2020-09-14核聚變,ITER,核電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數據中心 打造融合型綜合能源系統
2020-06-16綜合能源服務,新能源消納,能源互聯網
-
新基建助推 數據中心建設將迎爆發期
2020-06-16數據中心,能源互聯網,電力新基建 -
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下看電網企業數據變現之路
2019-11-12泛在電力物聯網 -
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典型實踐案例
2019-10-15泛在電力物聯網案例
-
權威發布 | 新能源汽車產業頂層設計落地:鼓勵“光儲充放”,有序推進氫燃料供給體系建設
2020-11-03新能源,汽車,產業,設計 -
中國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陽”重力支撐設備正式啟運
2020-09-14核聚變,ITER,核電 -
能源革命和電改政策紅利將長期助力儲能行業發展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數據中心 打造融合型綜合能源系統
2020-06-16綜合能源服務,新能源消納,能源互聯網 -
5G新基建助力智能電網發展
2020-06-125G,智能電網,配電網 -
從智能電網到智能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