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力電池企業業績分化 上游材料企業卻一片向好
據中國化學與物理電源行業協會動力電池應用分會的數據,2017年,寧德時代、比亞迪(002594.SZ)、沃特瑪分別以10.5Gwh、5.65Gwh、2.41Gwh的裝機量位列國內裝機量排行榜前三名,僅寧德時代一家就占據了市場份額的三成。
另據真鋰研究機構的數據,裝機排名前20的企業合計占到市場份額的86%,與2016年相比,產業集中度略有下降。
2017年,中國動力電池產量44.5GWh,同比增長44%。裝機量約為36.24Gwh,同比增長約29.4%。
除了比亞迪、力神、比克等傳統電池巨頭,2017年動力電池裝機量排名前十的企業中出現了四家新面孔——孚能科技、北京國能、億緯鋰能和蘇州星恒也快速加入到動力電池的激烈競爭中。
在利潤方面,裝機量排名前十的電池企業呈現出兩極分化的態勢。寧德時代實現凈利潤達到42.88億元,同比增長38.8%。沃特瑪母公司堅瑞沃能(300116.SZ)預計全年虧損36.8億元。
由于2017年沃特瑪利潤未達到預期,且未來盈利水平與預期差距較大,堅瑞沃能于4月19日發布公告,全額計提并購沃特瑪產生的商譽。2016年,此項并購所產生的商譽為46.1億元。
根據已經公布的年報或業績快報,同樣出現利潤下滑的還有比亞迪和國軒高科(002074.SZ)。
受新能源補貼下降及燃油汽車銷量下降影響,比亞迪2017年凈利潤40.7億元,同比下降19.5%,今年一季度預計凈利潤仍將下降75.24%-91.75%。
國軒高科在公告中表示,因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調整,2017 年國內動力電池價格普遍下降,同時上游原材料價格上漲,影響整體盈利水平。該公司2017年預計實現凈利潤9.2億元,同比下降10.73%。
高工產研鋰電研究所(GGII)的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底,動力電池價格較年初下滑20%-25%。磷酸鐵鋰電池組價格從年初的1.8元-1.9元/Wh下降到年底的1.45-1.55元/Wh。三元動力電池包價格從年初的1.7-1.8元/Wh下降到年底的1.4元-1.5元/Wh。
按照工信部在《汽車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中提出的目標,到2020年,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系統比能量力爭達到260瓦時/公斤、成本降至1元/瓦時以下。
但原材料價格不降反增。光大證券研究所的統計數據顯示,由于2017年電解鈷漲幅超過100%,碳酸鋰價格漲幅超過30%,部分種類的三元正極材料成本甚至出現了近50%的增長。負極材料價格同樣略有增長。
據GGII,2017年中國動力電池四大關鍵材料(正極材料、負極材料、隔膜、電解液)產值610億元,同比增長62%。正極材料產值占比最大,占71.5%,且該材料產值增幅最大。
受正極材料業務同比大幅上漲影響,,鋰電池材料企業杉杉股份(600884.SH)去年實現凈利潤8.96億元,同比增長171.42%。當升科技(300073.SZ)鋰電材料業務營收19.29億元,同比增長89.41%,銷量同比增長21.73%。在鋰電材料業務的推動下,當升科技2017年實現凈利潤2.5億元,同比增長151.79%。
部分上游企業也通過拓展產業鏈布局,加入到三元材料的競爭中。目前,華友鈷業(603799.SH)衢州工廠擁有三元正極材料前驅體產能2萬噸/年,今年來,華友鈷業還與韓國浦項鋼鐵、LG化學協議成立合資公司,生產前驅體及正極材料。 廈門鎢業(600549.SH)也在福建廈門、三明兩地合計擴建正極材料產能1.6萬噸,在寧德設計產能2萬噸。
同樣受到動力電池及相關鋰電需求的推動,鋰電新能源核心材料供應商天齊鋰業(002466.SZ)在2017年創下業績歷史新高,實現營收54.7億元、凈利潤21.5億元,同比增幅均超過40%。贛鋒鋰業(002460.SZ)則實現凈利潤14.69億元,同比增長216.36%。

責任編輯:仁德財
-
權威發布 | 新能源汽車產業頂層設計落地:鼓勵“光儲充放”,有序推進氫燃料供給體系建設
2020-11-03新能源,汽車,產業,設計 -
中國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陽”重力支撐設備正式啟運
2020-09-14核聚變,ITER,核電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數據中心 打造融合型綜合能源系統
2020-06-16綜合能源服務,新能源消納,能源互聯網
-
新基建助推 數據中心建設將迎爆發期
2020-06-16數據中心,能源互聯網,電力新基建 -
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下看電網企業數據變現之路
2019-11-12泛在電力物聯網 -
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典型實踐案例
2019-10-15泛在電力物聯網案例
-
權威發布 | 新能源汽車產業頂層設計落地:鼓勵“光儲充放”,有序推進氫燃料供給體系建設
2020-11-03新能源,汽車,產業,設計 -
中國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陽”重力支撐設備正式啟運
2020-09-14核聚變,ITER,核電 -
能源革命和電改政策紅利將長期助力儲能行業發展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數據中心 打造融合型綜合能源系統
2020-06-16綜合能源服務,新能源消納,能源互聯網 -
5G新基建助力智能電網發展
2020-06-125G,智能電網,配電網 -
從智能電網到智能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