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voenergy公司探索電池儲能和傳統電力需求響應相結合
澳大利亞公用事業供應商Evoenergy公司正在開展澳大利亞有史以來最全面的需求管理試驗之一,該試驗采用電池儲能和傳統電力需求響應相結合的方式。
其中,虛擬發電廠用來避免變電站升級,可以為Evoenergy公司節省約200萬澳元(合160萬美元)的費用。
Evoenergy公司是澳大利亞首都直轄區(ACT)的電力和天然氣供應商,在過去的六個月里已經進行了七次電力需求響應管理測試。
其中規模最大的是今年2月進行的,其測試涉及三類參與者:住宅客戶、簽約商業客戶以及擁有現場電池儲能系統的人員。
在試驗期間,Evoenergy公司通過協調,向參與測試居民發送信息,要求他們減少用電量。而參與測試的商業客戶被要求削減負載或切換到替代能源。與此同時,家用電池儲能系統充當了向可再生能源發電的虛擬發電站(VPP)。
Evoenergy公司正在探索推遲變電站升級的新方法
獲得通知而減少能源消耗的居民并沒有獲得正式的激勵措施,但Evoenergy代理總經理Glenn Pallesen表示:“提供虛擬發電站(VPP)電池系統的客戶可獲得一定的補償。
在多個電力需求響應測試中,Evoenergy公司采用了402個電池儲能系統,并通過Reposit Power、Evergen和ActewAGL公司的控制系統將它們連接到虛擬發電站(VPP)。
在測試過程中,367個電池對Evoenergy公司發出的信號作出了響應,并將其電能發送到電網。
這些電池提供了570千瓦的電力,交付了2.6兆瓦的電力需求響應。Evoenergy公司表示,這些試驗對電網的安全性或可靠性沒有產生負面影響。
Evoenergy公司表示:“在大規模應用的情況下,我們能夠在戰略上迅速降低澳大利亞首都直轄區(ACT)電力網絡的負荷,以避免在異常情況下導致電網甩負荷。”
然而,對試驗結果的分析表明,居民限電的影響很小。在2017年9月進行的兩項測試中,在試用區域中只有6%的客戶回復了Evoenergy公司發送的信息。
“我們希望看到影響很小。”Evoenergy公司承認。在2月的進一步測試顯示了虛擬發電站(VPP)概念的潛在局限性。
通過儲能電力智能控制器,Evoenergy公司要求333個電池儲能系統從晚上8點開始放電一個小時,其中325個電池系統做出了回應,向電網提供了近一兆瓦的電能。然而,30分鐘后,其供電量開始下降,到了1小時結束時提供了600千瓦的電能。
Evoenergy公司表示,這個測試產生了“虛擬發電站(VPP)試驗的最清晰結果”,因為當時沒有太陽能發電系統。
不過,Pallesen說,一旦Evoenergy公司完全投入運行,虛擬發電站(VPP)就能夠提供一到兩個小時的電能。迄今的測試經驗讓Evoenergy公司有信心向監管機構提交變電站遞延建設計劃。
“在我們最新的監管決定提交中,Evoenergy公司已經提出了一項電力需求響應提案,通過使用非電網需求管理將投資數百萬美元建設區域變電站的計劃可以推遲兩年,直到2025年或2026年。”Pallesen說,“這將涉及使用住宅規模和電網規模的電池儲能系統為新的住宅地產項目提供一個特定的虛擬發電站(VPP)。”
Evoenergy公司預計,到2020年,超過5000個澳大利亞首都直轄區(ACT)住宅將與太陽能電池搭配使用,能夠產生高達36兆瓦的電力,或是電力高峰負荷的5%。
Evoenergy公司資產和網絡性能分公司經理Leylann Hinch在一篇新聞報道中表示:“在社區的支持下,這將會減少兩倍負載,從而防止2017年夏季熱浪危機期間導致電網甩負荷。”
在2017年的熱浪季節,Evoenergy公司要求客戶削減18兆瓦的電力,因為峰值需求超過637兆瓦,并接近650兆瓦,這將導致甩負荷的情況。
“我們通過向主要客戶和公眾進行宣傳,要求他們減少能耗,避免了電網甩負荷。”Hinch說,“但我們認為最好的做法是在緊急情況下做到這一點,因為其結果是不確定的。”(中國儲能網獨家編譯,轉載請注明來源,違者必究)

責任編輯:繼電保護
-
權威發布 | 新能源汽車產業頂層設計落地:鼓勵“光儲充放”,有序推進氫燃料供給體系建設
2020-11-03新能源,汽車,產業,設計 -
中國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陽”重力支撐設備正式啟運
2020-09-14核聚變,ITER,核電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數據中心 打造融合型綜合能源系統
2020-06-16綜合能源服務,新能源消納,能源互聯網
-
新基建助推 數據中心建設將迎爆發期
2020-06-16數據中心,能源互聯網,電力新基建 -
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下看電網企業數據變現之路
2019-11-12泛在電力物聯網 -
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典型實踐案例
2019-10-15泛在電力物聯網案例
-
權威發布 | 新能源汽車產業頂層設計落地:鼓勵“光儲充放”,有序推進氫燃料供給體系建設
2020-11-03新能源,汽車,產業,設計 -
中國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陽”重力支撐設備正式啟運
2020-09-14核聚變,ITER,核電 -
能源革命和電改政策紅利將長期助力儲能行業發展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數據中心 打造融合型綜合能源系統
2020-06-16綜合能源服務,新能源消納,能源互聯網 -
5G新基建助力智能電網發展
2020-06-125G,智能電網,配電網 -
從智能電網到智能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