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溧陽:全球領先的儲能中心異軍突起
圓夢百億項目,聚焦高質量發展。走進位于溧陽的江蘇中關村科技產業園,全球領先的儲能產業高地正在崛起。溧陽先后引進總投資超百億元項目兩
圓夢百億項目,聚焦高質量發展。走進位于溧陽的江蘇中關村科技產業園,全球領先的儲能產業高地正在崛起。溧陽先后引進總投資超百億元項目兩個,50億元以上項目3個,10億元以上項目24個。上汽集團和國內鋰電池領軍企業時代新能源強強聯手,投資200億元打造國內規模最大的鋰電池生產基地。4月10日,溧陽市市長徐華勤告訴記者:“圓夢的不僅僅是百億產業,砥礪拼搏讓全市上下形成共識,堅定高質量發展信念,有付出就有回報,保持創業激情,想干的事情,一定能干成干好!”
事實上,溧陽依靠龍頭引領價值鏈,陸續引進38個具有國內領先水平的鋰電池產業鏈項目,預計“十三五”期末將形成800億元的產業集群,形成了以CATL、上汽集團為龍頭,集聚北星新材料、上海璞泰來、科達利、普萊德等一批行業頂尖企業的動力電池產業集群,一個特色鮮明的綠能小鎮正悄然崛起,園區成功入選“2017年最佳投資環境鋰電產業集群”。
發力先進制造經濟。繼超百億的先進動力電池產業化項目簽約開工,總投資50億元的上海璞泰來鋰離子電池材料項目開工建設,與中科院物理所共建天目湖先進儲能技術研究院,以及北星高分子復合材料、上汽集團大通房車研發及生產基地等一批重大項目順利推進。與此同時,科華渦輪增壓器關鍵部件、普萊德新能源等21個重點工業項目竣工投產。
溧陽天目湖先進儲能技術研究院院長李泓介紹說,向創新端發力,溧陽與中科院物理所搭建國內首個動力電池、儲能電池方向的產業公共服務平臺——天目湖先進儲能技術研究院,為先進儲能產業注入了強勁動力。研究院致力于建設成為國內外知名的儲能方向第三方產業服務和創新技術開發平臺,滿足溧陽周邊、長三角地區相關儲能方向上下游企業的需求。緊盯國際前沿技術,溧陽還引入東南大學合作成立了溧陽研究院,拓展了美國阿貢新能源實驗室,集聚了陳立泉、吳峰、李泓等行業知名的院士專家和頂尖人才。
近年來,江蘇中關村科技產業園切實貫徹省“一區一戰略產業”的部署,緊扣建設“寧杭生態經濟帶最美副中心城市”的目標,以動力電池為主攻方向,把加快發展新能源產業作為推動綠色發展、促進轉型升級的重要抓手,打造“一核六中心”,搶占儲能產業發展的制高點,全力建設技術領先、特色鮮明的千億級儲能產業基地和行業領軍人才云集、高端研發集聚的科創中心。截至目前,該園區逐步形成涵蓋正負極材料、電池隔膜、電池芯、電池包、結構件等關鍵環節的產業鏈,集聚了一批行業頂尖的動力電池、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車企業。
據了解,溧陽已建成全省首家、總面積近6000平方米,集宣傳、科普、體驗、交流于一體的新能源科技館,新能源汽車體驗中心,加快推進智慧園區等重大功能配套以及園區新能源公交線路、公交樞紐、分布式光伏、儲能應用、新能源汽車分時租賃、充電樁網絡等基礎設施建設,推動綠色“芯”成為綠色“行”。 由溧陽市交通運輸局、江蘇蘇控新能源產業投資發展有限公司以及上汽集團環球車享(evcard)合作的共享汽車分時租賃項目,已在溧陽啟用。只要掃一掃,就可駕駛嶄新的榮威牌純電動車自在駕行。截至目前,該市已在江蘇中關村、高鐵溧陽站等地建成6個充電樁群及分時租賃網點。在高鐵溧陽站建有18臺新能源電動汽車充電樁,并投放多輛上汽榮威分時租賃純電動車。

責任編輯:lixin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我要收藏
個贊
-
權威發布 | 新能源汽車產業頂層設計落地:鼓勵“光儲充放”,有序推進氫燃料供給體系建設
2020-11-03新能源,汽車,產業,設計 -
中國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陽”重力支撐設備正式啟運
2020-09-14核聚變,ITER,核電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數據中心 打造融合型綜合能源系統
2020-06-16綜合能源服務,新能源消納,能源互聯網
-
新基建助推 數據中心建設將迎爆發期
2020-06-16數據中心,能源互聯網,電力新基建 -
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下看電網企業數據變現之路
2019-11-12泛在電力物聯網 -
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典型實踐案例
2019-10-15泛在電力物聯網案例
-
權威發布 | 新能源汽車產業頂層設計落地:鼓勵“光儲充放”,有序推進氫燃料供給體系建設
2020-11-03新能源,汽車,產業,設計 -
中國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陽”重力支撐設備正式啟運
2020-09-14核聚變,ITER,核電 -
能源革命和電改政策紅利將長期助力儲能行業發展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數據中心 打造融合型綜合能源系統
2020-06-16綜合能源服務,新能源消納,能源互聯網 -
5G新基建助力智能電網發展
2020-06-125G,智能電網,配電網 -
從智能電網到智能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