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鶴翔和柯福生團隊鋰硫電池研究獲突破
導電聚合物-MOF復合材料與對比組材料在充放電過程中的優劣比較以及在高倍率10 0 C下長循環測試曲線化學頂級期刊《德國應用化學》(Angew
導電聚合物-MOF復合材料與對比組材料在充放電過程中的優劣比較以及在高倍率10.0 C下長循環測試曲線
化學頂級期刊《德國應用化學》(Angew. Chem. Int. Ed.),近日在線發表化學與分子科學學院鄧鶴翔、柯福生團隊鋰硫電池(Li-S)突破性研究成果。
該研究采用導電聚合物(CP)和金屬有機框架(MOF)作為復合電極,首次實現Li-S電池在16.8 A/g充放電電流下1000周循環,揭示了MOF材料在電化學儲能器件方面的巨大應用前景,被雜志社評選為VIP文章,并被選作內部封面展示。
論文題為Metal–Organic Frameworks for High Charge–Discharge Rates in Lithium–Sulfur Batteries(《基于金屬有機框架材料的高充放電速率鋰硫電池》)。鄧鶴翔、柯福生為通信作者,博士生江浩慶、碩士生劉曉晨為共同第一作者。其他作者包括研究生鄔玉珊、宮煊、舒于飛。
長期以來,MOF材料的應用集中在氣體分離、存儲、催化等領域。受導電性限制,MOF在電化學應用方面的關注較少。如何充分發揮MOF極性孔道傳輸離子的優勢,提升導電性具有決定性意義。傳統路徑是直接設計合成導電MOF,研究人員沒有采用這一路徑,而是將導電聚合物與MOF復合,成功將導電率提升7個數量級。該復合材料作為鋰硫電池陰極,在10.0 C(16.8 A/g)大電流密度下充放電循環1000次后仍有440 mAh/g的容量,倍率性能優于傳統碳基載硫材料。通過對比多種孔道拓撲結構,研究人員首次發現了MOF的孔道結構對其高倍率下的電化學性能有重要影響,具有通透十字交叉結構的MOF非常利于離子擴散,其大倍率充放電性能最佳。

責任編輯:繼電保護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我要收藏
個贊
-
權威發布 | 新能源汽車產業頂層設計落地:鼓勵“光儲充放”,有序推進氫燃料供給體系建設
2020-11-03新能源,汽車,產業,設計 -
中國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陽”重力支撐設備正式啟運
2020-09-14核聚變,ITER,核電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數據中心 打造融合型綜合能源系統
2020-06-16綜合能源服務,新能源消納,能源互聯網
-
新基建助推 數據中心建設將迎爆發期
2020-06-16數據中心,能源互聯網,電力新基建 -
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下看電網企業數據變現之路
2019-11-12泛在電力物聯網 -
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典型實踐案例
2019-10-15泛在電力物聯網案例
-
權威發布 | 新能源汽車產業頂層設計落地:鼓勵“光儲充放”,有序推進氫燃料供給體系建設
2020-11-03新能源,汽車,產業,設計 -
中國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陽”重力支撐設備正式啟運
2020-09-14核聚變,ITER,核電 -
能源革命和電改政策紅利將長期助力儲能行業發展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數據中心 打造融合型綜合能源系統
2020-06-16綜合能源服務,新能源消納,能源互聯網 -
5G新基建助力智能電網發展
2020-06-125G,智能電網,配電網 -
從智能電網到智能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