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德國家用電池儲能市場價值達4.9億歐元
根據近日發布的調查數據,德國目前的儲能行業的員工數量已經超過了褐煤行業的一半。
德國儲能協會(Bundesverband Energiespeicher,BVES)與柏林的能源部門顧問團隊咨詢公司聯合編制的年度報告表明,2017年德國儲能行業雇用了約11130名工人。
到2018年,這一數字將上升9%,將達到12,140名。歐洲煤炭和褐煤協會Euracoal的數據顯示,德國褐煤行業在2015年擁有約20,740名直接和間接就業的工人。
德國儲能協會(BVES)的調查數據表明,自2015年以來,德國家用電池儲能市場的就業人數增長了131%。該部門今年預計將雇用1800名專業人員。
更多的人受雇于工業和公用事業規模的電池公司,盡管這一領域的增長幅度較為溫和,從2015年的2250名上升至今年的預期3200名。
報告還顯示,德國儲能行業2017年的銷售額為46億歐元(56億美元)。
2017年,德國家用電池儲能市場規模為6億美元
預計2018年將增長到約51億歐元(62億美元),其中約33億歐元(40億美元)來自德國儲能協會(BVES)稱之為“新儲能技術”及其應用。
這些技術幾乎涵蓋除抽水蓄能以外的所有其他儲能項目,包括蓄電池、燃料電池、熱能儲存等。自2015年以來,這些儲能項目對德國儲能部門收入的貢獻增加了近74%。
同一時期,抽水蓄能部門的收入略有下降,從2015年的20億歐元(25億美元)降至2018年的18億歐元(22億美元)。新技術的大部分增長歸功于電池市場的快速擴張。
最大的推動因素是電力公司和商業和工業(C&I)客戶的電池銷售。這些在2017年價值11.2億歐元(約合13.7億美元),今年將增長22%以上,將達到13.7億歐元(約合16.8億美元)。
2017年,德國家用電池儲能市場價值達4.9億歐元(約合6億美元),而且其銷售量繼續超越大型電池市場。
去年,德國有大約280兆瓦的住宅儲能容量分布在大約85,000個發電設施中。其產能比2016年的185兆瓦增加了51%,預計2018年將再增長37.5%,達到385兆瓦。
相比之下,2017年商業和工業(C&I)和公用事業規模的電池容量為178兆瓦,分布在大約15個項目中。
德國的公用事業和商業和工業(C&I)部門的儲能在2018年將開始趕上住宅容量,預計81.5%將上升到323兆瓦,2018年還將推出110兆瓦的容量,盡管這些項目可能要到2019年底才能完成。
不過,住宅儲能仍然占據著市場主導地位。GTM Research公司的能源存儲分析師Brett Simon表示,“德國的住宅儲能市場是世界上最強和最發達的市場之一。”
他表示,由于關稅和電價高漲,過去幾年儲能市場發展迅速。他說,“全球住宅儲能廠商一致認為德國是一個領先市場。”而其市場發展規模的一個跡象是,去年僅安裝了95兆瓦的電力。
根據美國儲能協會和GTM Research公司公布的報告,美國2017年住宅儲能市場電力容量僅增加了19兆瓦。
總體而言,根據德國儲能協會(BVES)的統計,德國2017年的電力儲能量約為39千兆瓦小時,另外還有30萬億瓦時的蓄熱量。德國儲能協會(BVES)表示,這足以滿足630萬市民的電力需求和680萬市民的熱量需求。
在一份新聞稿中,德國儲能協會(BVES)執行董事Urban Windelen表示,儲能行業的增長對德國能源體系和國內經濟都具有巨大潛力。
但他暗示德國政府應該做更多的工作來支持這個日益寶貴的資產。他說,“如果德國想要保留這個不斷發展的行業,那么迫切需要調整潛在的條件。”(中國儲能網獨家編譯,轉載請注明來源,違者必究)

責任編輯:繼電保護
-
權威發布 | 新能源汽車產業頂層設計落地:鼓勵“光儲充放”,有序推進氫燃料供給體系建設
2020-11-03新能源,汽車,產業,設計 -
中國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陽”重力支撐設備正式啟運
2020-09-14核聚變,ITER,核電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數據中心 打造融合型綜合能源系統
2020-06-16綜合能源服務,新能源消納,能源互聯網
-
新基建助推 數據中心建設將迎爆發期
2020-06-16數據中心,能源互聯網,電力新基建 -
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下看電網企業數據變現之路
2019-11-12泛在電力物聯網 -
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典型實踐案例
2019-10-15泛在電力物聯網案例
-
權威發布 | 新能源汽車產業頂層設計落地:鼓勵“光儲充放”,有序推進氫燃料供給體系建設
2020-11-03新能源,汽車,產業,設計 -
中國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陽”重力支撐設備正式啟運
2020-09-14核聚變,ITER,核電 -
能源革命和電改政策紅利將長期助力儲能行業發展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數據中心 打造融合型綜合能源系統
2020-06-16綜合能源服務,新能源消納,能源互聯網 -
5G新基建助力智能電網發展
2020-06-125G,智能電網,配電網 -
從智能電網到智能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