儲能是否已站上風口?三年內中國裝機將突破40GW
儲能在可再生能源調峰消納、電力系統智能化升級改造、用戶側智慧用能和分布式能源網絡發展等多方面的價值正在逐漸顯現。初步具備產業化基礎
儲能在可再生能源調峰消納、電力系統智能化升級改造、用戶側智慧用能和分布式能源網絡發展等多方面的價值正在逐漸顯現。
初步具備產業化基礎的儲能產業,將在未來幾年步入加速發展階段。
據中關村儲能產業技術聯盟研究部預測,到2020年底,中國抽水蓄能的累計裝機將達到40GW,投運的壓縮空氣儲能達到0.21GW,電化學儲能累計裝機量將為1.78GW,是2017年底電化學儲能累計裝機量的4.5倍。
綜合三種儲能技術的預測值,2020年中國儲能技術總裝機規模將達到41.99GW,相比2017年底的數值增長45.29%。
截至2017年底,中國投運儲能項目累計裝機規模為28.9GW,同比增長19%。其中,電化學儲能項目的累計裝機規模達0.39GW,同比增長45%。
上述數據來自4月3日發布的《儲能產業研究白皮書2018》。該報告由中國能源研究會儲能專委會和中關村儲能產業技術聯盟共同完成。
白皮書認為,儲能市場商業化發展的穩定預期已經形成,儲能在可再生能源調峰消納、電力系統智能化升級改造、用戶側智慧用能和分布式能源網絡發展等多方面的價值正在逐漸顯現。
白皮書還預計,短期內全球電化學儲能裝機規模仍將保持高速增長。
電化學儲能技術包括鋰離子電池、鉛蓄電池、鈉硫電池、液流電池、超級電容器等。?
據中關村儲能產業技術聯盟項目庫不完全統計,截至2017年底,全球已投運儲能項目累計裝機規模175.4GW,同比增長4%,其中抽水蓄能的累計裝機規模占比為96%,電化學儲能累計裝機2.95GW,同比增長45%。
去年,全球新增投運電化學儲能項目裝機規模0.91GW,同比增長23%,新增規劃、在建的電化學儲能項目裝機規模為3.06GW。在各類電化學儲能技術中,鋰離子電池新增裝機規模占比約為93%。
在目前中國各類電化學儲能技術中,鋰離子電池的累計裝機占比最大,比重為58%。鋰離子電池主要分布在集中式可再生能源并網領域、輔助服務領域,在此兩大領域的占比分別達到83%、100%。在用戶側領域中,鉛蓄電池所占比重最大,達到91%。
2017年,中國新增投運電化學儲能項目中,裝機規模排名前五位的儲能技術提供商,依次為:南都電源、雙登、圣陽電源、中天科技和三星SDI。
南都電源總裁陳博在儲能峰會期間對媒體記者表示,2018年,南都電源在建及投運儲能項目容量將突破1GWh。2017年,其累計在建及投運項目容量約0.7GWh,儲能電源及系統收入達到1.86億元,同比增長9.59%。
2017年,國家能源局聯合發改委、財政部等多部委聯合印發《促進儲能技術與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這也是中國首個國家級儲能產業政策。《指導意見》確定了“十三五”、“十四五”期間儲能技術和產業發展目標、重點任務和保障措施。此外,江蘇、河北邯鄲等多個省、市也相繼推出了地方儲能政策。
但儲能市場在發展過程中的問題也不能忽視。中國能源研究會常務副理事長史玉波在2018年儲能國際峰會上表示,盡管中國儲能產業已經具備了產業化的基礎,但儲能政策體系仍然有待完善,儲能多重價值收益尚待明晰,儲能技術創新仍需進一步突破,項目管理流程也要更加明確。
“需要厘清儲能在發、輸、配、用各個環節的應用價值,通過開放的電力市場和靈活的市場化價格機制去體現儲能的商業化價值。”史玉波說道。
對此,國家能源局能源節約和科技裝備司副司長劉亞芳表示,下一步,國家能源局將會同相關部門,破除儲能接入的政策壁壘,根據電力體制改革精神和進展,以市場化為導向,還原能源商品屬性,建立健全充分體現儲能市場價值的體制機制。
責任編輯:lixin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我要收藏
個贊
-
權威發布 | 新能源汽車產業頂層設計落地:鼓勵“光儲充放”,有序推進氫燃料供給體系建設
2020-11-03新能源,汽車,產業,設計 -
中國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陽”重力支撐設備正式啟運
2020-09-14核聚變,ITER,核電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數據中心 打造融合型綜合能源系統
2020-06-16綜合能源服務,新能源消納,能源互聯網
-
新基建助推 數據中心建設將迎爆發期
2020-06-16數據中心,能源互聯網,電力新基建 -
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下看電網企業數據變現之路
2019-11-12泛在電力物聯網 -
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典型實踐案例
2019-10-15泛在電力物聯網案例
-
權威發布 | 新能源汽車產業頂層設計落地:鼓勵“光儲充放”,有序推進氫燃料供給體系建設
2020-11-03新能源,汽車,產業,設計 -
中國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陽”重力支撐設備正式啟運
2020-09-14核聚變,ITER,核電 -
能源革命和電改政策紅利將長期助力儲能行業發展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數據中心 打造融合型綜合能源系統
2020-06-16綜合能源服務,新能源消納,能源互聯網 -
5G新基建助力智能電網發展
2020-06-125G,智能電網,配電網 -
從智能電網到智能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