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政協委員談國內石墨烯熱:注意泡沫化傾向,行業標準還在制定中
作為具有十多年石墨烯科研經歷,國內最早從事該領域研究的學者之一,劉忠范認為中國現在的“石墨烯淘金熱”有泡沫化傾向,“我認為太熱了,(石墨烯)被看成幾乎是萬能的。”
在火爆背后,中國石墨烯研究水平如何?產業發展之路到底該怎么走?怎么才能走得更穩健、更長遠?
今年兩會期間,劉忠范就這些問題接受了紅星新聞的專訪。
中國的石墨烯研究應用走在世界前列
紅星新聞: 近年您一直從事石墨烯領域的研究,目前來說國內的石墨烯研究進展到哪一步了?和國外相比處于什么樣的水平?
劉忠范:我一直從事石墨烯研究,有十年多的經歷。我可以先舉一組最新統計的數據,石墨烯領域中國學者發表的文章已經接近六萬篇,第二名是美國,有兩萬多篇,從發表文章數量上已經遙遙領先。申請和石墨烯相關的專利,中國現在已經占到69.6%,一多半的石墨烯專利都是中國人申請的,也是遙遙領先。所以,我一般愿意講中國的石墨烯無論從基礎研究還是產業化應用,應該都是走在世界前列的。
紅星新聞:這個行業有標準嗎?
劉忠范:暫時還在制定之中。幾層算石墨烯,現在也沒有明確的說法。嚴格意義上講只有一層叫石墨烯,但是現在一般放寬說十層以內差不多就是。 國際上也沒有一個明確的標準,嚴格意義上講只有一層叫石墨烯,但是學術標準和產業標準不會完全一樣,產業標準不可能按一層去做,這樣的話誰都做不了,肯定要放寬。
只關注現在 會失去石墨烯產業的未來
紅星新聞:這兩年石墨烯概念很火,您怎樣看這種現象?
劉忠范:可以這么講,中國肯定是最火的。 石墨烯的研發門檻其實很高,很多人誤認為投一點錢就可以做石墨烯企業,其實不是這個樣子。
我認為,石墨烯產業的未來,究竟哪一些東西能存活下來現在還是未知數,有些人現在拿一些簡單的概念性產品說事賺錢,我認為這個太短視。我覺得至少在近期、中期和長期都應該布局,否則我們只關注現在,會失去石墨烯產業的未來。
紅星新聞:您認為石墨烯未來應用的最大場景在哪里?
劉忠范:不好說。因為石墨烯技術研發還處于初級階段,很難看清楚,現在許多都是概念性的東西。
石墨烯首先是一種新材料,這種材料的性質的確特殊,有多個之最。理論上講是導電性最好的材料,也是導熱性最好的材料,也是最薄最輕的材料,它的強度是鋼的一百倍以上,所以這種集眾多優點于一身的材料來說,它的用途是方方面面的。從導電性講,有潛力替代ITO(導電玻璃),來做觸摸屏。從導熱性這個角度講,它可以作為導熱膜,比如手機的散熱膜,因為它又是輕質高強的材料,所以說還可能在航空航天領域作為結構材料去考慮。
企業進入石墨烯行業 要有足夠風險意識
紅星新聞:您說的國內這種大規模“石墨烯淘金熱”的現象是何時開始的?
劉忠范:應該說五年前,2013年左右開始的。最近這三年愈演愈烈,目前全國有超過四千家企業號稱做石墨烯相關產品。
中國現在石墨烯的產量,粉體的產能每年超過三千噸,薄膜超過了二三百萬平方米。可是市場上對這些東西暫時沒有那么大的需求,那么可以想像,這么大的產能,這么大產量結果是什么?大家會競爭、降價。現階段還是一個低水平、同質化競爭,帶來的結果可想而知。
紅星新聞:做石墨烯其實門檻很高,企業想進入石墨烯行業需要具備什么樣的條件?
劉忠范:我覺得最重要的是要有足夠的風險意識,一定要想到這個東西不是那么簡單可以做出來的,要有耐心,有一個長期的思想準備。風險估計不足的結果,就是半途而廢,勞民傷財。石墨烯跟石墨只有一字之差,有很多人打著石墨烯旗號,其實搞不懂是石墨還是石墨烯。
對于石墨烯原材料產業來說,無論是工藝,還是技術設備都不成熟。雖然都有公開的技術路線,但是做好很難。石墨烯這個產業現在還沒有到立刻就可以開花結果,蓬勃發展的階段。進入這個行業首先得有研發能力,自己有真本事去做,放長線去做,做的人最知道其中的辛苦。
紅星新聞:是否應該提醒降降溫?
劉忠范:我一直在提醒,不要盲目進去,這個東西立刻賺不到錢,其實很多說賺到錢的都是騙人的。

責任編輯:繼電保護
-
權威發布 | 新能源汽車產業頂層設計落地:鼓勵“光儲充放”,有序推進氫燃料供給體系建設
2020-11-03新能源,汽車,產業,設計 -
中國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陽”重力支撐設備正式啟運
2020-09-14核聚變,ITER,核電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數據中心 打造融合型綜合能源系統
2020-06-16綜合能源服務,新能源消納,能源互聯網
-
新基建助推 數據中心建設將迎爆發期
2020-06-16數據中心,能源互聯網,電力新基建 -
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下看電網企業數據變現之路
2019-11-12泛在電力物聯網 -
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典型實踐案例
2019-10-15泛在電力物聯網案例
-
權威發布 | 新能源汽車產業頂層設計落地:鼓勵“光儲充放”,有序推進氫燃料供給體系建設
2020-11-03新能源,汽車,產業,設計 -
中國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陽”重力支撐設備正式啟運
2020-09-14核聚變,ITER,核電 -
能源革命和電改政策紅利將長期助力儲能行業發展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數據中心 打造融合型綜合能源系統
2020-06-16綜合能源服務,新能源消納,能源互聯網 -
5G新基建助力智能電網發展
2020-06-125G,智能電網,配電網 -
從智能電網到智能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