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第一”的寧德時代,值1300億嗎?
精彩導讀:千億級鋰電龍頭起飛在即,整個資本市場都仿佛被打了一針雞血,然而伴隨著寧德時代的質疑同樣不少,最直接的就是:鋰動力電池全球產量第一的寧德時代,值1300億嗎?
3月12日,寧德時代招股書更新,補充了2017年業績等信息。此前不久,富士康的快速“通關上市”被認為是行業獨角獸公司上市的范本,而寧德時代作為鋰電行業的“獨角獸”,也被寄予厚望。
如果寧德時代也能獲得如富士康般的待遇,那么寧德時代的上市時間或許會從原本的1-2年,縮短至幾個月。這對于資本市場來說,顯然將是一場狂歡,果然,寧德時代招股書更新之后,相關概念股被盤點了無數次。
相關概念股紛紛發布公告強調與寧德時代“沾親帶故”,好像都準備好了“蹭”一波熱度,但寧德時代本身一直相當低調,而更新的招股書也透露出了一些寧德時代光環背后的隱憂。
業績受政策影響明顯
寧德時代的招股書顯示,2015年、2016年、2017年其歸屬母公司股東凈利潤分別為9.31億、30.22億、39.72億,2016年和2017年同比上一年的增長分別為224.60%和31.44%,保持了較高速的增長。
同時,2017年寧德時代營業收入為199.97億,同比增長34.40%,與歸屬母公司股東凈利潤增速基本保持一致,但寧德時代2017年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為24.7億元,同比反而下滑16.47%。
雖然并沒有說明這個情況的原因,但有投資者和機構認為這與政府新能源補貼大幅退坡有關系,寧德時代在招股說明書也有提示新能源汽車產業政策變化風險。
另一個佐證來自動力電池系統收入占公司總收入的比例,以及近三年寧德時代毛利率的變化。2015年、2016年、2017年,寧德時代動力電池系統占公司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分別為87.98%、95.55%、87.01%,可以說是主要收入來源。
2015-2017年,寧德時代的綜合毛利率分別為38.64%、43.70%和36.29%,2017年毛利率與前兩年相比出現下滑,而2017年寧德時代動力電池系統銷量大幅增加,規模化會帶來更低的成本,但寧德時代的毛利率反而下降,補貼下降被認為是其中的原因之一。
有證券分析師表示,2017年補貼大幅下降導致動力電池普遍降價25%-30%,而2018年動力電池價格還會出現繼續下降。
此外,寧德時代動力電池系統銷量的增長本身也與“政策”有一定關系。寧德時代能夠迅速獲得很多車企的追捧,與政策對于中國電池企業的扶持有很大關系,如果脫離政策的“保護圈”,寧德時代是否真能與外資電池企業同臺競爭存在疑問。
新能源車行業未來風險漸顯
新能源車依然炙手可熱,但關于整個行業的未來發展也有越來越多的擔憂,而這些風險或許離寧德時代并不太遠。
據寧德時代的招股書,“寧德時代湖西鋰離子動力電池生產基地項目”達產后,公司將新增產能24GWh,相當于2017銷量的兩倍有余,到2020年,寧德時代總產能有望達到50GWh。
產能快速擴充的現象出現在整個新能源動力電池行業,據公開消息,在中國動力電池產能到2018年,將出現產能過剩高達257%的情況,并且產能過剩直到2025年都會存在。
同時,新能源的熱潮使得其上游原材料價格一路飆漲,而下游整車制造商則在不停地壓價,夾在中間的電池制造商日子并不好過。而動力電池行業內部的競爭也在不斷加劇,比亞迪、國軒高科等對手都會對寧德時代造成威脅。
此外,電動車到底能否取代燃油車、電動車又是否是取代燃油車的最好方案,也引發了越來越多的質疑。有證券分析師表示,目前來看,對比原油,鋰和鈷資源更為稀缺,中國本身也缺乏這種資源,就算新能源汽車發展起來,可能也無法擺脫對外的資源依賴。
在中國市場,新能源車的政策屬性無可辯駁,如果政策導向出現改變,或者政策“保護力”減弱,那么被政策強推起來的寧德時代將面臨巨大的風險。
目前,寧德時代的行業龍頭地位無可置疑,但從電池到整車業務全面覆蓋的比亞迪市值不過800多億,寧德時代真能撐起超過1300億的估值嗎?這個疑問只能等寧德時代上市后再去尋找答案了。
責任編輯:繼電保護
-
權威發布 | 新能源汽車產業頂層設計落地:鼓勵“光儲充放”,有序推進氫燃料供給體系建設
2020-11-03新能源,汽車,產業,設計 -
中國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陽”重力支撐設備正式啟運
2020-09-14核聚變,ITER,核電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數據中心 打造融合型綜合能源系統
2020-06-16綜合能源服務,新能源消納,能源互聯網
-
新基建助推 數據中心建設將迎爆發期
2020-06-16數據中心,能源互聯網,電力新基建 -
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下看電網企業數據變現之路
2019-11-12泛在電力物聯網 -
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典型實踐案例
2019-10-15泛在電力物聯網案例
-
權威發布 | 新能源汽車產業頂層設計落地:鼓勵“光儲充放”,有序推進氫燃料供給體系建設
2020-11-03新能源,汽車,產業,設計 -
中國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陽”重力支撐設備正式啟運
2020-09-14核聚變,ITER,核電 -
能源革命和電改政策紅利將長期助力儲能行業發展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數據中心 打造融合型綜合能源系統
2020-06-16綜合能源服務,新能源消納,能源互聯網 -
5G新基建助力智能電網發展
2020-06-125G,智能電網,配電網 -
從智能電網到智能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