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圓柱電池排名榜 誰執牛耳?
2018年新能源汽車補貼方案的公布讓公眾再次關注到高能量密度電池上,電池中國網就2017年在產的581款使用圓柱電池的車型,以能量密度和裝機量兩類數據為標準進行排名,分析前10家企業。力圖找到動力電池優勢企業及這些企業的能量密度水平,分析出2017年圓柱電池企業誰執牛耳?
圖1:2017年單體能量密度排名前10的圓柱電池企業及對應車型裝機量情況統計
數據來源:動力電池應用分會研究部整理
從2017年單體能量密度排名前10的圓柱電池企業來看(如圖1所示):
1.18650電池成企業高能量密度最好選擇。單體能量密度排名前10家企業均采用18650技術,眾所周知特斯拉也是采用的該型號的電池,主要特點是技術成熟,電池一致性高,可以進行不同結構電池組的組合與優化。電池中國網看好其發展,預測2018年會在乘用車市場有較廣泛的應用。
2.電池單體能量密度210-260Wh/kg之間,且全部采用三元電池。目前基于2018年補貼方案中能量密度與EKG值等標準,若要想獲得較高的補貼金額,電池系統能量密度最好要在140Wh/kg以上。以成組效率60%為例,單體能量密度要達到233.3Wh/kg以上。三元似乎是高能量密度圓柱電池的必然之選。
3.車類主要以專用車為主,乘用車為輔。專用車以物流車為主,短途運輸及貨運是其主要功能,對電池技術的要求相比乘用車來說不高,故最先成為高能量密度電池應用的領域。而乘用車作為公眾出行工具,對性能的要求較為嚴苛,對動力電池安全性要求同樣高,相比之下應用數量較少。而客車主要采用磷酸鐵鋰電池,能量密度較三元差距較大,故不在高能量密度排名之中。
4.單體高能量密度對應的車型裝機量不高現象明顯。造成這一現象的一個重要原因是成組效率不高,通過計算基本在50%-60%之間,這導致系統能量密度低,不利于車企應用。未來通過PACK及BMS技術進步,成組效率會有顯著提升,70%-75%或將有所突破。
圖2:2017年裝機量排名前10企業的最高單體能量密度情況統計
數據來源:動力電池應用分會研究部整理
從2017年圓柱電池企業裝機量排名前10家企業來看(如圖2所示):
1.圓柱電池十大企業實力雄厚!前兩家圓柱電池企業裝機量分別為2.41Gwh和1.65Gwh,均在1.5Gwh以上,且前10家企業裝機量占總裝機量10.18Gwh的81%,產能集中明顯。
2.圓柱電池目前以三元為主。除沃特瑪客車采用磷酸鐵鋰電池和銀隆快充客車采用鈦酸鋰電池外,其他電池企業皆采用三元電池。
3.200Wh/kg是2017年高能量密度圓柱電池行業標桿。生產三元電池的電池企業單體能量密度均在200Wh/kg左右。未來為更好適應市場及政策,250Wh/kg或成2018年高能量密度圓柱電池行業標桿。
綜合兩份數據,電池中國網認為:
1.比克電池或成圓柱電池行業龍頭。目前十分看好比克電池、江蘇智航、天津力神、上海德朗能在圓柱電池領域的優勢地位,這幾家企業都是單體能量密度和裝機量都靠前的企業,在技術和市場層面均有所優勢。且對比數據,比克電池優勢更為明顯。
2.圓柱電池技術發展以18650為主要方向,單體能量密度向250Wh/kg發展,預計2018年量產的電池會向300Wh/kg突破。基于目前補貼政策和各圓柱電池企業技術進步速度,提高單體能量密度和成組效率是2018年動力電池企業集中突破的重點區域。
3.高能量密度電池會優先在專用車領域發展。這一方面由于專用車近兩年裝機量飛速發展,數量增長迅速,另一方面較乘用車而言,專用車空間靈活、PACK和BMS技術水平要求不高,利于快速應用。

責任編輯:繼電保護
-
權威發布 | 新能源汽車產業頂層設計落地:鼓勵“光儲充放”,有序推進氫燃料供給體系建設
2020-11-03新能源,汽車,產業,設計 -
中國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陽”重力支撐設備正式啟運
2020-09-14核聚變,ITER,核電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數據中心 打造融合型綜合能源系統
2020-06-16綜合能源服務,新能源消納,能源互聯網
-
新基建助推 數據中心建設將迎爆發期
2020-06-16數據中心,能源互聯網,電力新基建 -
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下看電網企業數據變現之路
2019-11-12泛在電力物聯網 -
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典型實踐案例
2019-10-15泛在電力物聯網案例
-
權威發布 | 新能源汽車產業頂層設計落地:鼓勵“光儲充放”,有序推進氫燃料供給體系建設
2020-11-03新能源,汽車,產業,設計 -
中國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陽”重力支撐設備正式啟運
2020-09-14核聚變,ITER,核電 -
能源革命和電改政策紅利將長期助力儲能行業發展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數據中心 打造融合型綜合能源系統
2020-06-16綜合能源服務,新能源消納,能源互聯網 -
5G新基建助力智能電網發展
2020-06-125G,智能電網,配電網 -
從智能電網到智能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