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維之道】國網重慶市電力公司基于流程量化的調控一體應急處置體系建設
▎一、基于流程量化的調控一體應急處置體系建設背景
1.適應大運行模式的調控應急處置管理的需要。
2011年以來,重慶公司建設完善了大運行體系,其核心是將原來歸屬于運維部門的監控職能劃歸調度部門,實現調控一體化,變電站運維人員逐步撤離變電站,達到精減人員、提高效率的目的。
大運行模式下,調控應急處置由原來的調度、運維兩者配合轉變為調度、監控、運維三者之間的協調處置,應急處置協調配合環節增加、處置效率下降。首先調控管轄設備多,信息量巨大,導致監控人員對事故判斷的能力降低,事故判斷及匯報時間延長;調度、運維處置思維尚未完全轉變,不適應調控一體處置模式,不信任遠動信息,習慣接受現場匯報,事故信息檢查匯報用時長。其次運維人員精簡后數量有限,不足以同時應付繁重檢修工作與集中爆發的事故應急處置。對設備了解程度降低,設備檢查時間延長,變電站偏遠,運維到站時間過長,均會造成事故處置延誤,降低處置效率。
同時當前調控應急處置流程不適應大運行模式,存在環節簡單,處置管理各單位各自為政,缺乏統一管控等問題,未能有效利用資源,效率不高。這些問題對調控應急處置效率產生較大影響,因此急需對大運行模式下的事故處置改進、完善,規范調控應急處置管理。
2.提升電網安全運行保障能力的需要。
隨著電網規模的擴大,互聯電網相互間的聯系越來越緊密,電網發生事故時對整個電網安全穩定的影響將會越來越大,電網故障處置如果不及時,將可能會導致事故逐步擴大,甚至蔓延造成大規模停電事件。快速進行事故應急處置,切除故障,改變運行方式、恢復供電負荷是保證電網安全穩定運行的重要手段,因此急需強化調控應急處置管理,提高處置水平和處置效率。
3.提高供電可靠性滿足社會發展的需要。
社會經濟的發展需要電力供應作保障,近年來重慶地區隨著社會經濟逐步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對電力供應需求、對供電可靠性要求越來越高,對事故停電的耐受度越來越低,因此需要完善的處置體系強化調控應急處置管控,提高處置效率,縮短事故停電時間,降低電網事故對社會經濟及人民生活的影響。
▎二、基于流程量化的調控一體應急處置體系建設的內涵及主要做法
為解決大運行模式下的調控應急處置存在的問題,提升調控應急處置效率,國網重慶市電力公司提出了基于流程量化的調控一體應急處置體系建設,通過完善組織機構,強化組織措施;規范處置流程、建立制度標準;強化人員培訓,提高人員素質;依托系統平臺,完善技術支撐;建立評價制度、健全考核機制等方面工作搭建基于流程量化的調控一體應急處置體系全面管控調控應急處置,提高調控應急處置效率,縮短事故停電時間。基于流程量化的調控一體應急處置體系建設的主要做法如下:
1.完善組織機構,強化組織措施。
(1)成立組織機構。
國網重慶市電力公司成立了以分管副總經理為組長,調控、運檢、安質等部門負責人為成員的領導小組,負責基于流程量化的調控一體應急處置體系建設的統一領導;成立了以調控中心為主、運檢部、安質部等部門共同參與的工作小組,負責梳理流程,編制規范,開展培訓,強化考核,實施調控一體應急處置體系建設,指導各單位開展調控應急處置;各單位調控牽頭,運檢、安質參與成立工作小組在市公司工作小組領導下,具體實施人員培訓、系統建設、事故處置、處置分析等工作。
(2)搭建管控平臺。
傳統應急處置管理分單位、分專業開展,各部門內部管理、無法有效開展跨部門協調,難以形成管控合力。國網重慶市電力公司整合公司資源,建立了跨單位、跨專業“雙跨”協同平臺,由調控牽頭組織,運檢、安質橫向跨專業協同參與調控應急處置,組織形成統一管理平臺,共同強化管理、集中決策,集合全公司資源開展事故應急處置,指導涉及調控應急處置的供電企業、直屬企業(檢修分公司)跨單位橫向協同開展人員培訓、預案審查、聯合反事故演練、事故評估等工作。
(3)完善提升機制。
建立閉環管控,循環提升的機制,管理層與作業層閉環管控,相互促進,提升成效,即公司本部職能部門指導基層單位,熟悉規范,開展事故處置月分析總結和專題探討,提升應急處置水平;基層單位反饋意見,完善標準規范,形成良性循環。流程如圖1所示:
圖1:閉環深化流程圖
1)管理層指導基層、提升水平。
管理層牽頭組織作業層相關調度、監控、運維人員進行規程、制度學習,深入貫徹應急處置規范的要求,使作業層所有人員熟悉事故分類,事故處置指標情況,結合歷年事故處理情況對新應急處置流程,環節進行學習,掌握應急處置規范,同時組織基層開展運行人員技能培訓,協同開展調度、監控、運維聯合反事故演習,提升調控應急處置水平。
2)基層反饋意見、完善標準。
基層作業調度、監控、運維人員在日常事故處理過程中嚴格執行應急處置規范,靈活運用,并總結規范制度問題,在月度小結、半年總結或專題研究時,提出反饋建議,管理層收集整理作業層的反饋意見,再次完善應急標準規范,提升管控水平。
2.規范處置流程、建立制度標準。
國網重慶市電力公司全面梳理調控應急處置流程,清理調控應急處置環節,針對大運行模式進行分析總結,編制下發了《規范電網故障事故應急處置指導意見》,全面規范大運行模式下的調控應急處置流程,建立了處置標準。
(1)規范處置流程。
通過對大運行體系建設以來的應急處置案例全面分析總結,結合當前調控應急處置協調工作量大、工作環節多、各節點工作不規范等問題,全面梳理應急處置流程,改變傳統的應急處置流程側重事故的事中、事后處理,只有分析判斷、事故處置兩階段的情況,將應急處置流程劃分為風險預控、分析判斷、事故處置三個階段。并細分為19個環節,使流程更加完善合理,更符合目前的事故應急處置,從源頭把控風險、加速事故判斷,提升處置效率。具體流程如圖2所示:
圖2:調控應急處置流程
(2)建立處置標準。
對調控應急處置19個環節進行梳理,對其中16環節制定26條工作標準,標準化程度達到84%,確保應急處置過程更加清晰、規范、可控,更具有操作性。
1)風險預控階段。
將風險預控劃分5個環節,制定14條標準,從源頭控制風險、做好應急處置準備,提高處置效率。著重從檢修計劃階段對工作風險進行預控,安排應急送電通道事故時快速恢復送電;制定完善事故預案應對事故;優化監控系統功能,排查、整治監控風險,防止信息遺漏,判斷錯誤。
2)分析判斷階段。
將分析判斷細分為8個環節,對其中的5個環節制定5條標準。著重加強了重要信號分析,規范事故匯報;通過對事故時信號分析,總結出6類典型故障重要信號,加快監控員事故判斷;通過對各種典型事故匯報進行分析,總結出5種事故典型匯報表,匯報簡明、規范、突出重點,縮短匯報時間;同時強化完善系統應用,確保信息準確可靠。
3)事故處置階段。
將事故處置細分6個環節,制定7條標準。著重在精簡調控聯系環節,減少市調調度、地調調度、地調監控三者之間的工作聯系,縮短往復聯系時間,充分發揮調控一體化的整體優勢。
3.強化人員培訓、提升人員素質。
(1)轉變思想觀念。
轉變調控人員思想觀念,建立基于調控信息進行調控應急處置的思維:調控一體實現以后,面對變電站無人值守、設備監控信息直達調度的新運行模式,事故處置中暴露出機制流程不順暢、人員思維觀念未轉變等問題,事故處置效率相比傳統模式反而有一定下降,國網重慶市電力公司首先對全系統人員進行宣傳教育,統一思想,轉變當前調控一體模式下依然嚴重依賴過去處置經驗、依賴現場匯報,過于注重個人安全的觀念,建立適應大運行模式的,基于調控信息進行事故處置的思維。
(2)加強處置培訓。
集中組織各單位調控、運維人員對調控應急處置流程、標準進行強化學習,規范調控人員的事故判斷、匯報及運維人員設備檢查,強化運維人員到站時間管控;同時強化對事故處置評估管理,嚴格要求按照《關于報送電網故障事故應急處置月度分析總結的通知》規定,對調控應急處置進行統計分析,查找處置中的問題,使調控應急處置各崗位人員熟悉并嚴格按照標準流程進行調控應急處置。
(3)強化融合培訓。
整合調度班和監控班,統籌調度監控業務,提高調度、監控協調配合程度,減少調度與監控聯系匯報環節,提高調控應急處置效率,同時強化調控融合培訓,開展調度、監控崗位技能學習,提高調控人員技能水平,實施調度、監控交叉輪崗培訓,逐步實現技能融合,經過輪崗實習,最終逐步實現調控技能及崗位融合,適應調控應急處置要求。
(4)開展崗位評測。
國網重慶市電力公司針對大運行模式下,對調控運行人員技能及技術要求越來越高的現實,在公司全面開展了崗位勝任能力評測,以三年為一周期,督促各單位加強對調控運行人員開展培訓,特別針對各縣調監控人員基礎素質差、水平低的情況,開展地調對縣調一對一幫扶,組織利用實訓設備對縣調監控人員開展仿真培訓,提高縣調監控運行人員素質,提高監控運行人員事故判斷能力,適應調控應急處置要求。
4.依托系統平臺,完善技術支撐。
(1)依托智能調度技術支持系統加速事故判斷。
優化監控信息,加速事故判斷:針對監控事故判斷需求,整理事故信息,總結典型事故,對重要信息進行分類;優化監控告警畫面,增設事故跳閘窗口,展示事故跳閘開關;優化事故推圖功能,事故發生只推一次主接線圖,且顯示在監控工作站主屏上,減少多次推圖功能影響監控員查找重要信息;固化事故信息板塊,防止被實時信息覆蓋,便于監控判斷;增設事故信息一覽表,包括跳閘開關雙重編號、重要遙測數據、主保護動作信息,通過以上手段為監控人員提供簡明,準確、完備信息,加速監控人員對事故判斷。
完善綜合智能告警,輔助事故判斷:清理整改綜合智能告警系統缺陷,完善告警信息源,提高告警正確率,為事故快速判斷提供輔助手段。
依托故障信息系統,印證事故判斷:因部分監控設備保護動作信息未進行分類,在調控室布置繼電保護故障信息系統,通過信息系統查詢故障保護動作情況,并依據保護動作情況對監控事故判斷進行印證。
(2)依托一體化OMS系統強化處置管控。
在一體化OMS系統中制定調控事故簡報及評價指標,按照《規范電網故障事故應急處置指導意見》的要求完善事故簡報內容及格式,包括運行方式安排、事故信息、判斷和匯報時間,以及現場檢查、操作時間等,根據評價指標對各級調控機構及檢修分公司開展應急處置評估;同時實現上下級調控貫通,上級調度能實時瀏覽下級調度事故簡報和評價指標,對事故處置評價進行檢查。
5.建立評價制度、健全考核機制。
國網重慶市電力公司建立了完善調控應急處置評價考核機制。創立了含時間要求的應急處置評價指標,對事故應急處置進行合理評價,分析處置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使應急處置評價更加合理、客觀;建立了調控應急處置月度分析制度,每月組織各單位對照評價標準進行應急處置分析,及時總結事故應急處置中存在的問題,并及時予以整改;組織對應急處置分析實施分期、分級評價,對各單位的整改情況予以監督考核,達到以評價督促整改,從而循環提升處置效率的目標。評價考核流程如圖3所示:
圖3:評價考核流程圖
(1)量化評價指標。
傳統調控應急處置評價指標只有正確性要求,國網重慶市電力公司創新性提出了調控應急處置的及時性要求,同時對處置人員數量也提出了具體要求,使事故處置評價更加客觀、合理,更能如實反應應急處置中存在的問題。
基于流程量化的調控一體應急處置體系按照事故對電網安全和電力供應的影響程度將電網事故分為三類,根據不同的電網事故類別制定相應評價指標。
一類事故:事故對電網安全穩定運行造成嚴重威脅;包括重要用戶、保電用戶在內的用戶停電;減供負荷4萬千瓦以上。如一個樞紐變電站或多個變電站全停事故等。
二類事故:滿足以下條件之一定為二類事故:事故造成電網運行可靠性降低;設備面臨過載風險;少量普通用戶停電;減供負荷4萬千瓦及以下。如設備故障跳閘后造成少量負荷損失或造成單線、單變、單母線運行等。
三類事故 :事故對電網運行影響不大,未造成對用戶停電。如線路跳閘重合成功等。
(2)建立評價制度。
建立分析評估制度:制定下發了《關于報送電網故障事故應急處置月度分析總結的通知》,要求組織各單位每月開展調控應急處置分析,分析應急處置各環節存在的問題,并予以整改。同時對各單位應急處置分析組織采取實時控制、月度小結、半年總結,輔之專題研究方式的分期評價及按照管轄范圍在市地(縣)級電網的分級評價方式,總結處置中共性問題,予以整改,并收集應急處置制度、規范的缺陷,共同研究,予以改善。
(3)健全考核機制。
市公司常態化開展調控應急處置專項檢查,組織對各級調控機構和運維單位(部門)的調控應急處置分析進行檢查、對暴露的問題和不足督促進行整改,并將相關情況納入“大運行工作評價體系”考評。
6.深化技術研究,拓展處置路徑。
依據近年來的事故統計,單線路故障跳閘占事故的絕大多數,因此縮短單線路故障跳閘停電時間,對提高調控處置效率效果顯著。而目前調控一體建設完成,事故信息直達調控,開關遠方操作功能建成,為故障線路遠方試送提供技術條件,能夠利用遠方試送有效縮短事故停電時間。
國網重慶市電力公司開展線路跳閘快速處置研究、制定線路跳閘后遠方試送的相關技術和管理規定,頒發《國網重慶市電力公司故障停運線路遠方試送管理規定(暫行)》,制定《重慶市調220千伏及500千伏線路故障跳閘遠方試送實施細則》,同時清理繼電保護故障信息系統,為事故跳閘線路提供主保護動作情況,故障測距、重合動作情況等具體信息作為遠方試送判斷依據,整理完善開關遙測、遙信信息,完成開關遙控實傳試驗,完善開關遠方操作技術條件,并開展了故障線路遠方試送,大幅縮短了線路停電時間,有效提高了故障處置效率。
▎三、基于流程量化的調控一體應急處置體系建設的實施效果
1.建立了適應大運行模式的調控應急處置管理。
基于流程量化的調控一體應急處置體系建設建立了適應大運行模式的調控應急處置管理,使公司事故應急處置步驟清晰,處置各環節依據明確,提高了各崗位協同配合程度,強化了對調控應急處置評價管理,有效指導和管控了公司調控應急處置,大幅提高應急處置效率,縮短了事故處置時間。
縮短了處置環節:調控應急處置各環節進行梳理,壓縮,將調控處置環節由為規范前的:地調監控事故判斷——地調監控匯報市調調度——市調調度通知地調調度——地調調度分析判斷——地調調度下令監控操作5個縮減為規范后的3個環節,即地調監控檢查、調度分析判斷——地調監控聯系市調——地調調度監控操作,精簡處置環節,提高處置效率。
提高事故判斷:通過對監控信息整理,重要信息進行分類,總結典型事故,并規范監控匯報,強化監控運行人員培訓,提高監控人員技能水平,大幅提高監控對事故判斷能力,目前監控分析判斷、匯報時間已由11分鐘左右控制在到5分鐘以內,大幅縮短了調控應急處置時間。
強化運維管理:通過對各運維站的設置進行實時滾動調整,縮短了各變電站到運維站的距離,220千伏大石、涼風埡、花園站到站時間由90分鐘以上縮短到50分鐘,運維響應時間大幅提高。
加強評價管理:通過應急處置分析發現當前公司應急處置存在的事故判斷及匯報時間,運維響應時間,及設備現場檢查時間超標嚴重,督促各單位進行整改,逐步完善提高,到目前事故判斷及匯報時間,運維響應時間已基本達標,運維檢查時間也由43分鐘提高到23分鐘,大幅提高了公司調控應急處置效率。
2.提高處置效率,確保電網安全穩定運行。
基于流程量化的調控一體應急處置體系建設通過強化風險工作的預控、縮減調控處置環節、規范調控處置標準,提升處置效率;強化運維管理,合理設置變電站,縮短變電站到運維站的距離,強運維人員培訓,縮短運維事故設備檢查時間;提高調度、監控、運維事故應急處置的協同配合能力,加強事故預案編制及演練;開展故障遠方試送,提升了調度、監控、運維對電網事故的應對能力,有效提高了調控應急處置效率,縮短事故處置時間,及時恢復了電網結構,降低了事故對電網的影響、確保了電網安全穩定運行。
3.提高企業履責能力,保障社會經濟發展。
基于流程標準化的調控一體應急處置體系建設,提高了公司事故處置效率,縮短了用戶停電時間,目前平均事故停電時間已由20分鐘減少到15分鐘,大幅提高了供電可靠性,減小事故對社會造成的不良影響,提高了公司優質服務水平,有力維護了電網企業形象,促進電網和公司發展,保障了社會經濟發展及人民生活需求。
(來源:國網重慶市電力公司)

-
權威發布 | 新能源汽車產業頂層設計落地:鼓勵“光儲充放”,有序推進氫燃料供給體系建設
2020-11-03新能源,汽車,產業,設計 -
中國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陽”重力支撐設備正式啟運
2020-09-14核聚變,ITER,核電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數據中心 打造融合型綜合能源系統
2020-06-16綜合能源服務,新能源消納,能源互聯網
-
新基建助推 數據中心建設將迎爆發期
2020-06-16數據中心,能源互聯網,電力新基建 -
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下看電網企業數據變現之路
2019-11-12泛在電力物聯網 -
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典型實踐案例
2019-10-15泛在電力物聯網案例
-
權威發布 | 新能源汽車產業頂層設計落地:鼓勵“光儲充放”,有序推進氫燃料供給體系建設
2020-11-03新能源,汽車,產業,設計 -
中國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陽”重力支撐設備正式啟運
2020-09-14核聚變,ITER,核電 -
能源革命和電改政策紅利將長期助力儲能行業發展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數據中心 打造融合型綜合能源系統
2020-06-16綜合能源服務,新能源消納,能源互聯網 -
5G新基建助力智能電網發展
2020-06-125G,智能電網,配電網 -
從智能電網到智能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