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界動態】環境保護部負責人解讀《火電廠污染防治可行技術指南》
為進一步落實排污許可制度,加強和規范火電廠煙氣、水、噪聲、固體廢物污染防治,改善環境質量,推動火電行業污染防治措施升級改造與技術進步,環境保護部于近日首次以國家環境保護標準發布了《火電廠污染防治可行技術指南》(HJ2301-2017)。日前,環境保護部科技標準司有關負責人就這一技術指南的相關問題以及如何理解、貫徹這一技術指南,接受了記者采訪。

制定《火電廠污染防治可行技術指南》的必要性和背景情況?

本《技術指南》制定的必要性主要體現在4 個方面。
環境改善的直接需要
近年來大面積的霧霾天氣引起了社會的關注,導致霧霾的最主要原因是燃煤。據統計,中國電力行業耗煤量約占全國煤炭總消耗量的一半,控制燃煤電廠的大氣污染物排放就成了重中之重。
2
火電發展的必然要求
從我國能源資源稟賦來看,火電以煤電為主,并且仍然是中長期電力發展的主流。因此,制定火電廠污染防治可行技術指南就顯得格外重要。
3
技術創新的推進手段
各級政府與煤電行業積極響應,主動作為,大力推進煤電“ 超低排放”行動,取得了卓越的成效,在減排技術上也取得了重大突破。但是,現有燃煤電廠煙氣超低排放工程在應用中也出現部分工程將各種技術簡單堆積,造成改造費用過高、能耗過高等諸多問題。為了在2020 年前完成燃煤電廠超低排放改造任務,迫切需要制定有關燃煤電廠煙氣超低排放的技術指南,引導企業選擇可靠合理的超低排放技術路線。
4
環境管理的天然法則
我國的環境管理已轉移到以環境質量改善為核心的管理模式上,并且正在積極推進企業的排污許可證管理制度。為適應當前的環境管理新形勢,環境保護部啟動“ 火電廠污染防治可行技術指南”編制工作,以指導火電行業全過程、全因素污染防治技術應用,推動火電企業排污許可證的實施與管理,增強環境管理的科學性。

《火電廠污染防治可行技術指南》有哪些亮點?
1
明確顆粒物術語和定義
本《技術指南》中首次將燃煤電廠排放煙氣中的“煙塵”定義為顆粒物,即懸浮于排放煙氣中的固體和液體顆粒狀物質。

2
首次提出石灰石—石膏濕法復合塔脫硫技術
首次提出石灰石—石膏濕法復合塔脫硫技術與pH 值分區技術。近5 年來,為實現二氧化硫超低排放,主要采用復合塔技術和pH 值分區技術,通過調整塔內噴淋布置、煙氣流場優化、加裝提效組件等方法提高脫硫效率,形成多種新型高效脫硫工藝。
3
明確煙氣達標可行技術,超低排放可行技術
指南不僅明確煙氣達標可行技術,還明確了超低排放可行技術,并優化技術路線,為排污許可證制度的實施提供技術支持,規范超低排放,引領行業產業發展和技術創新。同時,本指南還通過圖或表等直觀易懂的表達方式分別給出了顆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超低排放技術選擇方法,給出了典型的煙氣污染物超低排放技術路線。

如何理解《技術指南》中提出的“因煤制宜,因爐制宜,因地制宜,統籌協同,兼顧發展”的超低排放技術路線選擇原則?
1
因煤制宜
就是要考慮設計煤種、校核煤種,還要考慮隨著市場變化,電廠可能燃燒的煤種與煤質波動,要確保在燃用不利煤質條件下,污染物能夠實現超低排放。
2
因爐制宜
主要是考慮不同爐型對飛灰成分與性質的影響,從而針對不同的鍋爐選擇使用不同的除塵器。
3
因地制宜
既要考慮改造機組的場地條件,也要考慮機組所處的海拔高程。
4
統籌協同
在設計、施工、運行過程中,要統籌考慮各設施之間的協同作用,全流程優化,實現控制效果好、運行能耗低、成本最經濟的最佳狀態。
5
兼顧發展
就是不僅要滿足現在的排放要求,還應考慮排放要求的發展以及技術、市場的發展變化。

總之,燃煤電廠煙氣污染物超低排放技術路線的選擇既要考慮初始投資,也要考慮長期的運行費用;既要考慮投入,也要考慮節能減排的產出效益;既要考慮技術的先進性,也要考慮其運行可靠性;既要考慮超低排放的長期穩定性,也要考慮故障時運行維護的方便性;既要立足現在,也要兼顧長遠。

本《技術指南》與之前2010年發布的《燃煤電廠污染防治最佳可行技術指南(試行)》有哪些不同?
與2010 年發布的《燃煤電廠污染防治最佳可行技術指南》相比,本《技術指南》不同之處主要體現在除了適用范圍做出調整外還新增了13種技術,刪除了1種技術,強化了1種技術。
1
新增了灰場揚塵防治技術、液氨與氨水的裝卸、輸送與貯存污染防治技術、低低溫電除塵技術、濕式電除塵技術、超凈電袋復合除塵技術、石灰石— 石膏濕法脫硫復合塔脫硫技術、pH 值分區脫硫技術、資源化脫硫技術、SNCR-SCR 聯合脫硝技術、氨區廢水處理技術、廢水近零排放技術、封閉式隔聲機房噪聲治理技術、廢棄濾袋的回用與處置技術。
2
刪除了發展前景不佳的等離子體脫硫脫硝技術,強化了工藝過程煤塵污染防治技術。除此之外,還有本《技術指南》特色亮點:增加了煙氣超低排放技術路線選擇原則、方法及典型技術路線。(信息來源:中國環境新聞)
聲明:本公眾號注重內容原創,并尊重原創。轉載微信如涉版權等事宜,請及時聯系小編!
聯系單位:
聯系電話:010-83553685
傳 真:010-83556295
電子信箱:emiunited@163.com
地 址:北京市西城區廣內大街6號
A1-1103
郵 編:100053
【長按指紋—識別圖中二維碼—關注我們】

-
Kubernetes為什么會逐漸成為云計算的標準?
2018-01-18標準 -
云計算成朝陽產業,未來發展已成趨勢
-
2018關于云計算的五個預測:容器、AI、定制云
2018-01-18容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