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電技術全面國產化有多遠
《中國制造2025》已發布一周年,各項工作已開始著手布局。站在這樣一個全新的節點,讓我們一起叩問火電輔機制造及相關材料的研發推進幾何?叩問火電技術全面國產化還有多遠?1 關鍵材料對外依存問題突出能源技術發
1 關鍵材料對外依存問題突出
能源技術發展離不開先進材料和裝備的支撐。
“雖然我國能源科技水平有了長足進步和顯著提高,但與世界能源科技強國和引領能源革命的要求相比,還有較大的差距。比如核心技術缺乏,關鍵裝備及材料依賴進口問題比較突出,高溫材料等長期落后。”記者注意到,剛剛發布的《能源技術革命創新行動計劃(2016~2030年)》如此強調。
近年來,隨著機組向大型化、清潔化發展,60萬千瓦、100萬千瓦超(超)臨界機組成為我國主力火電機組,我國火電機組的參數、性能和產量已全方位地占據世界首位。
“鍋爐、汽輪機和發電機這火電‘三大主機’已完全能夠自主設計制造,但四大管道、高端閥門、爐水循環泵等這些被喻為火電技術國產化‘最后一公里”的輔機設備及材料一直存在瓶頸,依賴進口,不僅使得電站建設受制于人,也大大增加了電力建設成本。”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發電設備中心 主任張科告訴《中國電力報》記者。
《中國制造2025》里面有一個針對包括發電設備在內的關鍵基礎材料的籠統回答:“到2020年,40%的核心基礎零部件、關鍵基礎材料實現自主保障,受制于人的局面逐步緩解,發電與輸變電設備等產業急需的核心基礎零部件(元器件)和關鍵基礎材料的先進制造工藝得到推廣應用。到2025年,70%的核心基礎零部件、關鍵基礎材料實現自主保障。”“40%、70%”這兩組數據能讓我們粗略窺探到火電技術全面國產化依然任重而道遠。但是,我們也欣喜地看到了,近年來,國內政產學研用在推動火電輔機設備國產化方面的積極努力,國產化工作正越來越得到行業內外的廣泛關注。
“到2020年,能源自主創新能力大幅提升,一批關鍵技術取得重大突破,能源技術裝備、關鍵部件及材料對外依存度顯著降低。”《能源技術革命創新行動計劃(2016~2030年)》提出。
2 “第四大主機”國產化推進艱難
記者在合肥皖化電機技術開發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皖化電機”)生產車間親眼目睹了該公司的生產實力———某中央發電集團在內蒙古今年上半年要投產的火電廠,在安裝了國外的爐水循環泵不到24小時后出現故障,電廠要急于投產,不可能聯系國外廠家維修,只好由專人護送運到皖化電機。皖化電機及時加班修復后保證了電廠正常投產。
爐水循環泵被火電企業的相關技術人員比喻為火電廠“第四大主機”。眾所周知,火電廠是“三大主機”,用“第四大主機”的說法來定位爐水循環泵,可見爐水循環泵在火電企業中的重要意義。
“爐水循環泵使用于30~105萬千瓦火電機組,是強制循環鍋爐、直流鍋爐和復合循環鍋爐等火電廠鍋爐的關鍵配套設備,也是機組低負荷脫硝(超低排放)的關鍵配套設備,能保證鍋爐安全運行,具有提高鍋爐熱效率以及在低負荷時調峰的能力。”中國電機工程學會大電機專業委員會副秘書長白亞民介紹道,目前國內使用在發電機組的爐水循環泵有1000臺左右,絕大部份都是進口產品。
皖化電機是國內首家、國際上第三家能獨立自主設計制造,滿足亞臨界、超臨界和超超臨界大型發電機組需要的爐水循環 泵設計制造企業。皖化電機還組織編寫了我國電力行業標準 《電站爐水循環泵檢修導則》,規范了國內爐水循環泵檢修服務市場標準。
神華萬州電廠副總工程師王新平向記者介紹了皖化電機在爐水循環泵領域的先進水平。皖化電機曾為萬州電廠105萬千瓦機組研制了世界上技術參數最高、技術難度最大的爐水循環泵。產品自2014年12月投運至今運行穩定,這標志著我國在該領域的設計制造能力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我要收藏
個贊
-
Kubernetes為什么會逐漸成為云計算的標準?
2018-01-18標準 -
云計算成朝陽產業,未來發展已成趨勢
-
2018關于云計算的五個預測:容器、AI、定制云
2018-01-18容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