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應用:國防技術的民用之路
國防聚焦
7月15日,北京市“北斗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公共平臺項目”簽約,該平臺涵蓋智慧政務管理、推動行業應用和實現民生服務3大功能,預計到2015年將為不少于50萬北斗用戶提供服務;7月23日,廣東中山市啟動“北斗城市應用示范項目”,建設以北斗導航技術為基礎的城市應急管理、綜合執法管理、智能交通管理和人身安全保障服務等信息系統。
也是在不久前,東北3省發生嚴重洪澇災害時,救災部隊在地表被洪水淹沒的情況下,通過北斗導航衛星實現了對救援目標、災情緊急地段的精確定位,確保了快速準確抵達目的地實施救援。
今年以來,各級政府部門陸續出臺支持北斗發展的產業政策,各行各業爭相掀起北斗應用新的浪潮,北斗應用在軍民融合中獲得了前所未有的發展。
軍民共用的時空基準
“衛星導航系統是時空基準領域的重要基礎設施,是衡量一個國家軍事技術水平的重要標準和影響戰爭勝敗的關鍵因素,是社會信息化、數字化的重要支撐和國家經濟社會安全運行的重要保障,深刻影響戰爭形態、作戰樣式以及人們的日常生產生活方式。”解放軍總參測繪部門某負責人介紹說。
普通百姓第一次聽聞北斗系統的名字,多是在2008年汶川地震期間。當時,在基礎設施損壞、通信中斷的情況下,中國衛星導航應用管理中心為救援部隊緊急配備了1000余臺“北斗一號”終端機,實現了各點位之間、點位與指揮部之間的直線聯絡,為指揮救災發揮了重要作用。
除了導航、通信以外,北斗的一個重要功能是授時。在軍事領域,聯合攻擊炸彈之所以能夠精確地打擊目標,是因為其通過衛星定位和高精度授時來對目標進行多維鎖定。而在民用領域,精度授時的概念則對金融和電力部門尤其重要。
電信、金融、電力及互聯網領域,我國之前普遍用的是美國全球定位系統GPS授時。中國衛星導航定位應用管理中心主任楊寶峰講到,金融業對時間的要求很高,時間一亂,造成的損失難以估算。而在軍事領域,上世紀90年代我國在東南沿海的一次軍演中,使用的GPS衛星就曾出現問題。
再以電網為例,要確保電廠、變電站的設備運轉同步進行,首先要確保設備內部時鐘的一致性。在北斗電力全網時間同步管理系

-
Kubernetes為什么會逐漸成為云計算的標準?
2018-01-18標準 -
云計算成朝陽產業,未來發展已成趨勢
-
2018關于云計算的五個預測:容器、AI、定制云
2018-01-18容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