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筑核電發展的安全防線
目前,全球運行核電機組多達435臺,為全世界提供了16%的電力供應。在很多國家,核電已成為電力供應的主力軍。法國每10千瓦時電中,約有7千瓦時來自于核電;美國擁有104臺核電機組,為其提供了20%的電力供應;日本、韓國等國家,核電在本國電力供應中占據了三分之一的份額。
事實證明,在資源匱乏、能源危機、環境惡化的當今時代,核能已經成為我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能源。一座百萬千瓦的核電機組就能夠滿足一座中等城市的全部電力需求,只要確保安全科學運行,其排放對環境基本無影響,完全可以說它是安全清潔的能源;而如果用火電,將需要燃燒330萬噸煤炭,會產生大量的煙塵、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造成“溫室效應”,給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帶來嚴重的負面影響。
上世紀50年代后期,我國建立了核工業,同時拉開了核能發展的序幕。特別是從上世紀80年代起,我國先后建設了秦山、大亞灣、田灣等核電基地。到2012年底,我國運行核電機組達17臺,正在建設的核電機組28臺,在建規模世界第一。
“迄今為止,我國大陸地區已經投入運行的核電機組達到17臺,安全業績良好。”環保部核與輻射安全中心總工程師柴國旱介紹說,多年的監測結果表明,核電廠氣態和液態放射性流出物排放遠低于國家標準限值,核電廠周圍輻射環境沒有因為核電廠運行而改變。“我國的核電廠從設計、建造、運行和管理汲取了世界各國幾十年的經驗,其安全水平是比較高的。”柴國旱說。
雖然,目前核電在我國電力供應中僅占1.7%的份額,但眾所周知,核電已成為緩解經濟社會發展面臨的資源環境壓力的一支生力軍和重要支撐。今天,大亞灣核電基地70%的發電供應香港,為這座美麗的城市提供了23%的電力,還滿足了廣東省、福建省等多個地區多座城市的電力需求。
然而,核能事業的發展也遇到過一些挫折。核事故帶來了巨大損失,也加大了人們對核能的畏懼感。人們越來越清醒地認識到:盡管核事故災難發生的可能性極低,然而極低不等于零,必須高度重視核能安全,必須充分做好核應急準備,構筑核電發展的安全防線。
“從目前的技術能力來看,核電的安全性是有保障的,發生嚴重核事故的概率已非常低。但是從技術角度講,概率再低,哪怕是百萬分之一的可能,也不是零。”聯合國原子輻射效應科學委員會中國代表、中國工程院院士潘自強對記者說。
我國政府高度重視核電安全監管工作。日本福島核事故發生后,國務院印發了《核電安全規劃》《核安全與放射性污染防治“十二五”規劃及2020年遠景目標》,進一步提高核電的本質安全度。
與此同時,為防萬一,大力加強核事故應急準備工作也是發展核電的必要選擇。
潘自強介紹說,根據“縱深防御”原則,核電廠通常設置五道防線,核應急是核電站縱深防御的最后一道防線,確保在萬一發生核事故的情況下,迅速采取應急措施,將放射性危害減少到最低的程度,有效地保護工作人員、保護公眾、保護環境。
在這方面,我國核電企業都作出了實際行動。“作為核電企業,中核集團結合實際情況,同時加強核應急國際合作,形成了包括核應急組織指揮體系、預案體系、應急救援體系等比較健全的核應急管理體系。”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副總經理楊長利表示,中核集團高度重視核應急技術支持能力建設,集團公司所屬十幾個從事核科技基礎研究的科研院所,都是國家核應急技術支持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核應急輻射防護、輻射監測、航空監測以及核應急醫學救援等比較完善的核應急研究與救援能力。
福島核事故后,中廣核也迅速作出了反應。中國廣核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譚建生介紹說,在核應急方面,中廣核集團認真對照核安全大檢查的結論,進行整改。同時加強了集團公司在應急方面對成員公司的指導、協調力度,加強集團核應急技術支持中心的職能,運行核電基地已完成各項短期安全應急改造項目,在建核電基地正在按計劃推進各項短、中、長期安全應急改進項目,建立了集團核應急技術支持中心,組織編制了《中廣核集團核電廠核事故應急支援方案》,并正在研究建立集團級核應急快速救援隊伍。
責任編輯:廖生玨
-
權威發布 | 新能源汽車產業頂層設計落地:鼓勵“光儲充放”,有序推進氫燃料供給體系建設
2020-11-03新能源,汽車,產業,設計 -
中國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陽”重力支撐設備正式啟運
2020-09-14核聚變,ITER,核電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數據中心 打造融合型綜合能源系統
2020-06-16綜合能源服務,新能源消納,能源互聯網
-
新基建助推 數據中心建設將迎爆發期
2020-06-16數據中心,能源互聯網,電力新基建 -
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下看電網企業數據變現之路
2019-11-12泛在電力物聯網 -
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典型實踐案例
2019-10-15泛在電力物聯網案例
-
權威發布 | 新能源汽車產業頂層設計落地:鼓勵“光儲充放”,有序推進氫燃料供給體系建設
2020-11-03新能源,汽車,產業,設計 -
中國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陽”重力支撐設備正式啟運
2020-09-14核聚變,ITER,核電 -
能源革命和電改政策紅利將長期助力儲能行業發展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數據中心 打造融合型綜合能源系統
2020-06-16綜合能源服務,新能源消納,能源互聯網 -
5G新基建助力智能電網發展
2020-06-125G,智能電網,配電網 -
從智能電網到智能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