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誕生不為取代GPS 叫板進口產品
北斗應用及產品碩果累累
在此次評選結果中,獲得三等獎及以上獎項的項目及產品達99個,其中科技進步獎共49個,優秀工程及產品獎共50個,令人欣喜的是,90%以上的獲獎項目和產品都與 北斗事業緊密相關。中國衛星導航定位協會副秘書長范京生表示,大會將今年的獎項數量提高了30%,并首次設立了四個特等獎項用以鼓勵優秀的理論研究成果和實踐產品。同時,此次獎項不僅在數量上有顯著提高,其覆蓋范圍也不斷擴大,逐漸涉及到民生市場,如北斗手表等產品,都將是大眾消費的新寵。
本次大會將所設獎項分三大類,第一類,即北斗關鍵技術研究項目;第二類,即北斗產品創新項目;第三類,即北斗應用新模式項目。相較于第一項,后兩項獎項所占比重更大,由此我們不難看出,北斗已成為行業發展的熱點,中國衛星導航定位協會咨詢中心副主任李冬航對記者表示,如今企業提交的產品申報書就能很清楚地反映北斗產品已成為盈利熱點的這個新的市場走向。
北斗搶占國內市場,叫板進口產品
北斗系統正式投入運營后,其應用范圍已逐漸拓展到地質調查、北斗芯片監測、警務北斗,甚至大眾消費等領域,雖然天線、芯片等上游產品仍然依賴進口,但今日北斗實力早已不容小覷,中國衛星導航定位協會總工程師肖雄兵表示,此次獲獎產品中不乏國產北斗產品,如上海司南導航的主板產品,已基本上實現了替代進口,獨當一面。這一利好趨勢,無疑給我們實現擁有屬于自己的衛星導航系統的夢想增添了的信心,奠定了的基礎。
北斗誕生不為取代GPS
自2000年“北斗一號”實驗系統建成起,北斗事業披荊斬棘,不斷前進,2004年,北斗系統正式啟用民用服務,至今已有超過10萬用戶,2012年底,“北斗二號”一期系統建成,標志著其服務范圍已可覆蓋亞太地區,預計到2020年,北斗系統將擁有30個衛星,形成可覆蓋全球的衛星定位系統。難道北斗的目標是要全面取代GPS嗎?當被問及這一問題時,中國衛星導航定位協會咨詢中心主任曹沖說:“建設北斗系統,并不是誰取代誰的問題,而是我們全行業所追求的,并不斷為之奮斗的中國夢,一定要擁有屬于我們自己的衛星導航系統,一個支持全球衛星定位的系統,才能把中國推向世界,推向未來,推向現代化,而我相信,這一天一定會很快到來。”
北斗產業與國計民生息息相關,是國家科技發展的重要標志,在經過一段時間的發展后,北斗導航定位系統最終會成為所有移動終端的導航標配,領域的新風尚。李冬航再次表示,對未來北斗在民用領域的普及非常有信心,百姓生活最離不開的就是時間和空間的信息,而北斗將是未來一段時間內可以同時解決這兩個問題最廉價最快捷的技術,因此,它一定能夠迅速深入到百姓家中,為百姓的幸福生活出一份力。”

責任編輯:廖生玨
-
權威發布 | 新能源汽車產業頂層設計落地:鼓勵“光儲充放”,有序推進氫燃料供給體系建設
2020-11-03新能源,汽車,產業,設計 -
中國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陽”重力支撐設備正式啟運
2020-09-14核聚變,ITER,核電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數據中心 打造融合型綜合能源系統
2020-06-16綜合能源服務,新能源消納,能源互聯網
-
新基建助推 數據中心建設將迎爆發期
2020-06-16數據中心,能源互聯網,電力新基建 -
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下看電網企業數據變現之路
2019-11-12泛在電力物聯網 -
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典型實踐案例
2019-10-15泛在電力物聯網案例
-
權威發布 | 新能源汽車產業頂層設計落地:鼓勵“光儲充放”,有序推進氫燃料供給體系建設
2020-11-03新能源,汽車,產業,設計 -
中國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陽”重力支撐設備正式啟運
2020-09-14核聚變,ITER,核電 -
能源革命和電改政策紅利將長期助力儲能行業發展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數據中心 打造融合型綜合能源系統
2020-06-16綜合能源服務,新能源消納,能源互聯網 -
5G新基建助力智能電網發展
2020-06-125G,智能電網,配電網 -
從智能電網到智能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