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智能電網面臨多道坎
對于建設有中國特色的智能電網,我們充滿期待。但這種特殊性也使得我國在建設智能電網過程中可能面臨一些特殊的問題?! ∫?、中國建設的智能電網將智能融入特高壓輸電,與歐美、日本的智能電網有所差別
對于建設有中國特色的智能電網,我們充滿期待。但這種特殊性也使得我國在建設智能電網過程中可能面臨一些特殊的問題。
一、中國建設的智能電網將智能融入特高壓輸電,與歐美、日本的智能電網有所差別。目前美國、日本等國都已建立了戰略上電力聯網的網絡司令部,重點就是維護智能電網穩定性與應對未來的安全性問題。那么,我國這種將特高壓和智能電網相結合的系統的安全威脅,以及一旦受到攻擊應當怎樣應對,是需要認真評估的問題。
二、可再生能源發電的裝機容量快速增長,但國內對可再生能源發電并網的相關研究和解決方案相對滯后。
三、智能化用戶硬件裝置和軟件配置使其與電網能夠進行互動,仍然需要長時間的研發與實踐。
四、除了技術上的困難之外,贏利模式可能是關鍵的問題所在。投資巨大的智能電網,如何從中找到合適的贏利模式,實現電力公司、設備制造商、服務供應商、電力用戶多方共贏,將成為智能電網能否推廣的決定性因素。
誠然,這些問題可以解決,但需要不斷探索和創新??梢哉f,中國和歐美情況的主要區別在于資源分布情況,國外從用電終端倒推到配電端,再倒推到智能電網發展戰略并不一定適合中國,智能電網和特高壓結合在一起可能是比較明確的中國特色。但是,我們也必須吸取國際上的經驗和教訓,例如智能電網對于分布式能源的支持,因為分布式是未來中國可再生能源并網方式之一。另外,與歐美相似的強調用戶側的智能用電,提高用戶側的用電效率,讓用電服務更加優質,這也同樣是我國智能電網發展的重點。
標準問題是智能電網發展公認的一道坎,對于標準制訂的爭奪主要存在于兩個方面,一是接入的問題,二是設備標準的問題。電網公司作為標準制訂參與主體,發布的標準還只是企業層面的,如果要上升為國家標準,還需要更多參與方一起進行完善。電網公司目前自己往設備領域發展,的確引發了一些關于標準制訂利益沖突的擔憂。
最后,從歐美國家智能電網的發展歷程來看,贏利模式是重點關注問題,而對于中國更是關鍵問題。歐美的智能電網建設非常突出市場運作和服務創新,并且已經有了一些成功案例。國內市場化相對不足,尋求一種較好的智能電網贏利模式是極為重要的,它是智能電網快速普及的基本推動力。國內許多企業的單位能耗相較于世界先進水平仍然較高,具有較大的節能空間,而對能耗的有效控制可以對電網的削峰填谷起到一定作用。在政府可再生能源政策以及節能降耗政策推動下,用電大戶的智能用戶端技術可能相對容易接受,由此形成一個快速發展的路徑。
一、中國建設的智能電網將智能融入特高壓輸電,與歐美、日本的智能電網有所差別。目前美國、日本等國都已建立了戰略上電力聯網的網絡司令部,重點就是維護智能電網穩定性與應對未來的安全性問題。那么,我國這種將特高壓和智能電網相結合的系統的安全威脅,以及一旦受到攻擊應當怎樣應對,是需要認真評估的問題。
二、可再生能源發電的裝機容量快速增長,但國內對可再生能源發電并網的相關研究和解決方案相對滯后。
三、智能化用戶硬件裝置和軟件配置使其與電網能夠進行互動,仍然需要長時間的研發與實踐。
四、除了技術上的困難之外,贏利模式可能是關鍵的問題所在。投資巨大的智能電網,如何從中找到合適的贏利模式,實現電力公司、設備制造商、服務供應商、電力用戶多方共贏,將成為智能電網能否推廣的決定性因素。
誠然,這些問題可以解決,但需要不斷探索和創新??梢哉f,中國和歐美情況的主要區別在于資源分布情況,國外從用電終端倒推到配電端,再倒推到智能電網發展戰略并不一定適合中國,智能電網和特高壓結合在一起可能是比較明確的中國特色。但是,我們也必須吸取國際上的經驗和教訓,例如智能電網對于分布式能源的支持,因為分布式是未來中國可再生能源并網方式之一。另外,與歐美相似的強調用戶側的智能用電,提高用戶側的用電效率,讓用電服務更加優質,這也同樣是我國智能電網發展的重點。
標準問題是智能電網發展公認的一道坎,對于標準制訂的爭奪主要存在于兩個方面,一是接入的問題,二是設備標準的問題。電網公司作為標準制訂參與主體,發布的標準還只是企業層面的,如果要上升為國家標準,還需要更多參與方一起進行完善。電網公司目前自己往設備領域發展,的確引發了一些關于標準制訂利益沖突的擔憂。
最后,從歐美國家智能電網的發展歷程來看,贏利模式是重點關注問題,而對于中國更是關鍵問題。歐美的智能電網建設非常突出市場運作和服務創新,并且已經有了一些成功案例。國內市場化相對不足,尋求一種較好的智能電網贏利模式是極為重要的,它是智能電網快速普及的基本推動力。國內許多企業的單位能耗相較于世界先進水平仍然較高,具有較大的節能空間,而對能耗的有效控制可以對電網的削峰填谷起到一定作用。在政府可再生能源政策以及節能降耗政策推動下,用電大戶的智能用戶端技術可能相對容易接受,由此形成一個快速發展的路徑。

責任編輯:廖生玨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我要收藏
点个赞吧
-
權威發布 | 新能源汽車產業頂層設計落地:鼓勵“光儲充放”,有序推進氫燃料供給體系建設
2020-11-03新能源,汽車,產業,設計 -
中國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陽”重力支撐設備正式啟運
2020-09-14核聚變,ITER,核電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數據中心 打造融合型綜合能源系統
2020-06-16綜合能源服務,新能源消納,能源互聯網
-
新基建助推 數據中心建設將迎爆發期
2020-06-16數據中心,能源互聯網,電力新基建 -
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下看電網企業數據變現之路
2019-11-12泛在電力物聯網 -
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典型實踐案例
2019-10-15泛在電力物聯網案例
-
權威發布 | 新能源汽車產業頂層設計落地:鼓勵“光儲充放”,有序推進氫燃料供給體系建設
2020-11-03新能源,汽車,產業,設計 -
中國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陽”重力支撐設備正式啟運
2020-09-14核聚變,ITER,核電 -
能源革命和電改政策紅利將長期助力儲能行業發展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數據中心 打造融合型綜合能源系統
2020-06-16綜合能源服務,新能源消納,能源互聯網 -
5G新基建助力智能電網發展
2020-06-125G,智能電網,配電網 -
從智能電網到智能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