儲能系統的靈活性或使英國和德國電力系統更加清潔經濟
如今的用戶需要具有靈活性的能源技術(例如儲能系統、充電電動汽車、需求響應、水力發電)以確保能源轉換在最佳路徑上進行。否則,昂貴的電網將依賴化石燃料發電,并需要安裝過多的風力發電和太陽能發電設施。
根據Bloomberg NEF(BNEF)與Eaton公司和Statkraft公司合作發布的兩份最新報告,上述四種靈活性能源技術可以加速向更清潔的電力系統過渡,并最終實現到2040年使用80%或更多可再生能源的有效整合。
主題為“針對高可再生能源系統的靈活性解決方案”報告分別為英國和德國的未來電力系統建立了許多替代方案,具體取決于每種靈活性能源技術在未來幾年的發展方式。
儲能系統和智能電動汽車充電通過將大量可再生能源轉移到電力高需求時期或將需求轉移到高可再生能源發電期來提供靈活性。可調度的需求響應減少了對電力系統中火力發電廠的需求,減少了碳排放。而采用北歐地區的水力發電可以解決電力供應過剩和需求過剩的問題,隨著需求的發展,幾十年來可以提供不同的效益。
這兩項調查研究集中在英國和德國,強調了加速采用這些技術的政策和法規是使更清潔、更廉價、更有效的電力系統成為可能的關鍵。
英國的具體調查結果包括:
·沒有一種方案阻止向低碳電力系統的過渡。在所有情況中,由于風能和太陽能的巨大和持續的成本改進,到2030年可再生發電份額將超過70%。然而,如果沒有新的靈活性清潔能源,該系統將變得過大且浪費,使其在2040年增加13%,并且排放量增加36%。
·運輸行業的電氣化可以節省大量的碳排放,而對發電系統產生的風險很小。在英國,避免燃油發電可以顯著減少電力部門的碳排放量。發電系統將集成這些電動汽車,如果大多數電動汽車可以靈活充電,可以獲得更多的好處。但是,本地配電網絡可能面臨挑戰。
·加速儲能的發展可以加速向英國的可再生能源系統的過渡,到2030年將帶來顯著的效益,包括減少13%的碳排放,減少12%的化石燃料的電力。
德國的具體調查結果包括:
·在德國,即使可再生能源在能源市場上占據主導地位,增加靈活性也可以持續到2030年。這種違反直覺的發現不是由于電池、電動汽車、需求響應、水電互連的問題,而廉價的煤炭發電是罪魁禍首。采用靈活的能源技術很重要,因為它們可以整合不靈活的發電形式,而在德國,其廉價的褐煤發電廠也會受益。為了脫碳,德國需要解決現有的煤炭發電問題,同時投資可再生能源、靈活性和互聯性。
·盡管如此,到2040年,增加更多電池、靈活的電動汽車,以及與北歐水力發電的互連都可以實現更大的可再生能源滲透和減少排放。另一方面,更加靈活的需求減少了對電池投資的需求。
·即使德國是煤電大國,增加電動汽車也可以減少運輸車輛的碳排放量。
“現在毫無疑問,可再生能源將成為未來幾十年電力行業的主導力量。接下來的挑戰是確保這些資源得到儲能、需求和互連等清潔形式的靈活性的補充,以提供更廉價、更深入的脫碳。”BloombergNEF公司全球分析主管Albert Cheung說。
“太陽能和風能技術不斷進步,并正在推動不可阻擋地走向以可變的可再生能源為主導的電力系統。結合電動汽車的預期增長,現在處于能源轉型期,將大幅降低碳排放,并改善空氣質量。然而,除非能源市場的設計和監管能夠充分釋放電力系統的靈活性,否則這種機會將是有限的。我們已經到了準備和開始投資技術、服務和改造的時候了,使能源系統能夠應對我們生產和使用電力的巨大轉變。”伊頓集團EMEA地區副總裁Cyrille Brisson說道。

責任編輯:繼電保護
-
權威發布 | 新能源汽車產業頂層設計落地:鼓勵“光儲充放”,有序推進氫燃料供給體系建設
2020-11-03新能源,汽車,產業,設計 -
中國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陽”重力支撐設備正式啟運
2020-09-14核聚變,ITER,核電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數據中心 打造融合型綜合能源系統
2020-06-16綜合能源服務,新能源消納,能源互聯網
-
新基建助推 數據中心建設將迎爆發期
2020-06-16數據中心,能源互聯網,電力新基建 -
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下看電網企業數據變現之路
2019-11-12泛在電力物聯網 -
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典型實踐案例
2019-10-15泛在電力物聯網案例
-
權威發布 | 新能源汽車產業頂層設計落地:鼓勵“光儲充放”,有序推進氫燃料供給體系建設
2020-11-03新能源,汽車,產業,設計 -
中國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陽”重力支撐設備正式啟運
2020-09-14核聚變,ITER,核電 -
能源革命和電改政策紅利將長期助力儲能行業發展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數據中心 打造融合型綜合能源系統
2020-06-16綜合能源服務,新能源消納,能源互聯網 -
5G新基建助力智能電網發展
2020-06-125G,智能電網,配電網 -
從智能電網到智能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