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緊盯儲能技術革新 引進大容量儲能技術產業化應用項目
(四)電子信息產業。完善信息基礎設施,優化大數據中心功能布局,拓展共享應用,建設國家大數據基礎設施統籌發展類綜合試驗區。到2020年,全區電子信息產業產值達到500億元。
1.電子制造。支持赤峰拓佳電子產業園承接主板、導光板、FPC軟性電路板、液晶顯示模組等項目,打造我區首家百億元級電子制造產業園區。擴大新型有機發光顯示器生產規模,培育我區首家百億元電子制造企業。依托創維電子、TCL等企業,發展智能電視、云電視等高端產品。
2.大數據應用。建設呼和浩特國家級大數據產業發展核心區,以及鄂爾多斯、包頭、烏蘭察布、赤峰等自治區級大數據產業發展集聚區。爭取國家一體化大數據中心北方分中心落戶我區,引進國家部委、電信運營企業、大型互聯網企業、金融機構數據中心。推動大數據在農畜產品加工、電力、裝備制造等行業和電子政務、電子商務、交通旅游、草原生態、醫療健康、極冷環境下檢驗檢測等領域的應用,構建集數據采集、存儲、共享、分析、挖掘于一體的大數據應用產業體系,發展數字經濟。到2020年,數據中心服務器承載能力達到300萬臺,裝機率提高到75%。
3.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推進“寬帶內蒙古”建設,提升寬帶接入能力。推動呼和浩特成為國家級互聯網骨干直聯點,加快和林格爾新區國際互聯網數據專用通道建設,實施“呼包鄂”光纜傳輸、“烏蘭察布至北京”光纜傳輸建設工程,推廣應用5G和IPv6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到2020年,互聯網出區帶寬達到5000Gbps,城鎮、農牧林區寬帶用戶平均接入能力分別達到50Mbps和12Mbps,行政村4G網絡實現全覆蓋,5G用戶超過20%。
(五)節能環保產業。擴大資源綜合利用,推廣節能環保技術,加強節能環保服務。到2020年,全區節能環保產業達到產值300億元。
1.資源綜合利用。積極爭取國家在我區布局高鋁粉煤灰提取氧化鋁項目,擴大產業化規模,降低氧化鋁進口比例。鼓勵利用粉煤灰、煤矸石、礦渣等大宗工業固廢生產水泥、新型墻材、土壤改良劑、復合肥等,到2020年,煤矸石、粉煤灰等大宗工業固廢綜合利用率達到45%。推進工業園區高濃度難降解工業廢水、重金屬廢水、城鎮污水綜合利用。支持包頭市建設國家“城市礦產”示范基地,發展報廢汽車、廢舊電子電器等資源再利用產業。
2.節能環保技術推廣。推廣回轉窯余熱余氣發電和礦熱爐尾氣發電、制甲醇、制乙二醇技術,促進余熱、余壓、余氣回收利用。實施燃煤電廠超低排放改造。推進有機化工、生物醫藥行業揮發性有機物治理。在重點用能行業開展能源梯級利用、能量系統優化等節能技術改造,推動電解鋁、鐵合金、電石、晶體硅行業能耗環保水平領跑全國。
3.節能環保服務。推廣合同能源管理模式,支持第三方機構開展咨詢評估、診斷設計、檢測認證、建設運營等業務。實施重點用能企業“百千萬”行動,對電機系統、鍋爐窯爐進行節能改造。引進環境監測、監控儀器設備和環境信息化裝備開發與應用項目。
(六)軍民融合產業。以軍民兩用技術產業化應用為抓手,推進軍民資源共享和協同創新,引導社會資源更好服務于國防建設,促進軍用技術成果更好服務于地方經濟發展,推動軍民融合產業園建設。到2020年,全區軍工企業民品(不含裝備制造)產值達到50億元。
1.核燃料。支持北方核燃料元件公司建設鈾濃縮物純化轉化生產線,擴建AP1000燃料組件的化工轉化和燃料芯塊制備生產線,實施低溫供熱堆示范項目,建設海洋核動力平臺燃料組件生產線,形成“鈾礦勘探—開采—純化轉化—核燃料元件制造”產業鏈。
2.特種纖維和屏蔽材料。推動F—12纖維產品從地面到臨近空間系列化應用,完善纖維織造條件,促進F—12高強有機纖維織物產業化。改進提升貧鈾屏蔽體生產工藝、技術,開發高性能貧鈾屏蔽體產品。
3.空間信息應用。支持高分辨率對地觀測系統內蒙古數據應用中心建設,開發高分數據接收、存儲、處理和分發平臺,開展高分數據推送服務。推動以高分衛星數據應用為主要內容的空間信息產業發展,到2020年,高分數據應用擴大到氣象、農業、生態、保險、環保、國土、交通、公安等領域。
4.軍民融合產業園建設。支持包頭市創建國家級軍民融合示范區,促進軍轉民、民參軍產業多領域、深層次融合發展。建設航天科工六院軍民融合產業科技園,打造商業航天、應用化學新材料、物聯網領域技術高地。建設阿拉善國防科技產業園,引進無人機、直升機試驗和培訓項目,以及軍事旅游體驗、民用航天等項目。
三、重點工程
(一)實施產業科技創新工程。建設制造業創新中心、企業技術中心、檢驗檢測中心、工業設計中心等以企業為主導的各類技術創新平臺,加快組建自治區蒙藥中藥、生物醫藥、石墨(烯)新材料制造創新中心,建成國家稀土功能材料創新中心、技術創新中心。依托重點行業和骨干企業,組建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開展共性技術研發。支持技術成果中試和產業化應用項目建設,實施高新技術企業培育工程,擴大高新技術企業群體。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建設一批國家級、自治區級“雙創”示范基地和眾創空間。鼓勵企業研制、銷售、使用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新材料首批(次)產品,支持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進入國家推廣目錄。
(二)實施綠色制造工程。支持企業建設綠色工廠、綠色礦山,開發綠色產品,打造綠色供應鏈。對標能效“領跑者”,推廣應用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促進節能降耗、清潔生產。大力發展循環經濟,推動能源梯級利用、水資源循環利用、固廢綜合利用,構建循環產業鏈,建設一批循環經濟示范企業、示范園區和示范城市。
(三)實施工業園區振興工程。科學確定工業園區產業發展方向,以產業規劃引導工業園區錯位發展、有序競爭,推動工業園區高質量發展。圍繞主導產業延鏈、補鏈、強鏈布局項目、整合園區,支持合作共建園區,促進產業集聚、集群、集約發展。完善工業園區基礎設施建設,提高產業發展承載力。加強考核引導和約束,建立以單位土地面積投資、稅收貢獻及創新驅動、綠色發展等為主要內容的工業園區高質量發展考核評價指標體系。優化工業園區管委會機構設置,強化經濟管理和投資服務功能。到2020年,培育形成產值超500億元工業園區9個以上,超千億元工業園區2個以上。
(四)實施“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培育工程。圍繞“眾創業、個轉企、小升規、小巨人”的企業成長路徑,挖掘小微企業發展潛力,增強小微企業核心競爭力和創新能力。支持小微企業升級為規模以上企業,促進小微企業做精做強。培育一批“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引導中小企業專業化發展、精細化提質、特色化競爭、新穎化改造。打造細分領域的“小巨人”企業,在產品、技術、業態和經營模式上引領行業發展,成為中小企業發展的“排頭兵”。
(五)實施“兩化融合”工程。對標國家信息化和工業化融合管理體系標準,加快“兩化融合”改造,實現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對標全覆蓋。支持工業控制中心建設。實施“機器換人”計劃,推進智能化改造,打造智能車間、智能工廠。發展基于大數據、互聯網的個性化定制、柔性制造等服務型制造模式。支持“數據驅動型工廠”建設。建設若干具有一定區域影響力和行業支撐力的工業云平臺。深入推進“萬戶企業登云”計劃。
四、組織實施
(一)建立推進機制。各地區、各有關部門要結合實際,細化任務,列出清單,明確措施,形成統分結合、責權明確、運轉高效的協調推進體系,確保本方案順利實施。
(二)強化政策落實。認真落實國家和自治區有關財政金融、土地供給、稅收優惠、技術創新、電力、人才等惠企政策,推動企業減稅降費、降本增效。著力解決政策落實不到位、招商引資承諾兌現不到位等問題。
(三)推進項目建設。加強項目儲備,建立新興產業重點項目庫,實施項目三年滾動計劃,實行重大項目領導包聯制,強化項目調度、動態管理、跟蹤服務,確保重點項目早開工、早建成、早投產。
(四)優化營商環境。全面推行企業投資項目承諾制,開展“多評合一”“多圖聯審”等審批模式。實行企業投資項目審批代辦制,投資項目審批事項由行政服務中心一窗受理、相關部門由項目核準備案部門代跑、環評能評安評等審批中間環節由職能部門代辦。
(五)加強監測評估。統計部門要盡快建立新興產業發展指標體系,工業和信息化部門要完善工作機制,實行新興產業建設項目月調度、季通報、年評估,發現問題及時協調解決,做到“有目標、有標準,能考核、能問責”,確保各項任務落到實處、取得實效。

責任編輯:繼電保護
-
權威發布 | 新能源汽車產業頂層設計落地:鼓勵“光儲充放”,有序推進氫燃料供給體系建設
2020-11-03新能源,汽車,產業,設計 -
中國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陽”重力支撐設備正式啟運
2020-09-14核聚變,ITER,核電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數據中心 打造融合型綜合能源系統
2020-06-16綜合能源服務,新能源消納,能源互聯網
-
新基建助推 數據中心建設將迎爆發期
2020-06-16數據中心,能源互聯網,電力新基建 -
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下看電網企業數據變現之路
2019-11-12泛在電力物聯網 -
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典型實踐案例
2019-10-15泛在電力物聯網案例
-
權威發布 | 新能源汽車產業頂層設計落地:鼓勵“光儲充放”,有序推進氫燃料供給體系建設
2020-11-03新能源,汽車,產業,設計 -
中國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陽”重力支撐設備正式啟運
2020-09-14核聚變,ITER,核電 -
能源革命和電改政策紅利將長期助力儲能行業發展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數據中心 打造融合型綜合能源系統
2020-06-16綜合能源服務,新能源消納,能源互聯網 -
5G新基建助力智能電網發展
2020-06-125G,智能電網,配電網 -
從智能電網到智能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