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力線通道巡檢利器--LiDAR系統
電力行業
首先,我們來看一下電力行業現狀,我國110千伏以上的輸電線路已達到51.4萬公里,電網規模上已遠超美國,居世界第一。不僅如此,輸電線路建設的年復合增長率達到6%,遠高于全球3%的增速。在電力投入方面,我國每年整體投資約為1000億元,其中硬件設施為73%,這說明在電網建設上輸電設備比重越來越大。隨著電力規模的日益擴大,電力巡線工作量也日益增大。但是與高速增長的規模和投入相比我國的電力巡線方法和技術卻依然滯后,造成不少人力、物力以及社會資源的浪費。
傳統巡線方式
以前巡線主要采用人工作業方式,需要有經驗的巡檢人員翻山越嶺沿電力線通道進行巡視,依靠經驗判斷是否存在危及電力線安全運行的因素。這種巡檢模式存在嚴重的弊端:一是:巡檢人員在地面目視電力線,在山頭及植被遮蔽條件下,無法通視,存在巡檢盲區;二是:巡檢結果高度依賴巡檢人員的作業經驗,存在很大的主觀性,缺乏定量測量依據。
LiDAR巡線新技術
隨著激光雷達技術的發展,無人機LiDAR技術滲透到各個行業,特別在電力線通道巡檢方向具有自己獨特優勢。下面以我們北斗星通的ALSS171設備為例。
北斗星通機載LiDAR系統 電力線點云
設備集成度高,可以搭載在無人旋翼機和無人直升機,有人直升機等多種飛行平臺,方便用戶選擇。
ALSS171系統包含高端的POS系統,使點云附有精確的位置信息,點云三維模型便于精確判斷線路走廊地物到線路距離從而快速分類整理。
基于無人旋翼機的LiDAR系統單個架次可巡線15公里以上,多次回波技術和超遠的有效距離可以克服復雜的環境影響,不依賴自然光、不受限于地形和霧霾和茂密植被的影響。
便捷的內業處理
機載激光雷達技術將傳統的人工電力巡線效率低、精度差的現象徹底改變,外業采集的點云數據在后處理軟件里通過點云去燥、濾波、分類等步驟可以分類地面點、電力線、電力塔桿等,基于掛點位置自動進行電力線矢量化。
通過機載激光雷達系統和數據處理系統為輸電線路監護人員提供數據基礎,進行自動化危險點檢測發現輸電線路設施設備異常和隱患, 以及線路走廊中被跨越物對線路的威脅。利用機載激光雷達測量系統獲取的高精度點云可以檢測建筑物、植被、交叉跨越等對線路的距離是否符合運行規范,最終自動生成電力巡線報告。
電力線危險區域視圖
交跨電力線檢測

責任編輯:售電衡衡
-
權威發布 | 新能源汽車產業頂層設計落地:鼓勵“光儲充放”,有序推進氫燃料供給體系建設
2020-11-03新能源,汽車,產業,設計 -
中國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陽”重力支撐設備正式啟運
2020-09-14核聚變,ITER,核電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數據中心 打造融合型綜合能源系統
2020-06-16綜合能源服務,新能源消納,能源互聯網
-
新基建助推 數據中心建設將迎爆發期
2020-06-16數據中心,能源互聯網,電力新基建 -
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下看電網企業數據變現之路
2019-11-12泛在電力物聯網 -
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典型實踐案例
2019-10-15泛在電力物聯網案例
-
權威發布 | 新能源汽車產業頂層設計落地:鼓勵“光儲充放”,有序推進氫燃料供給體系建設
2020-11-03新能源,汽車,產業,設計 -
中國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陽”重力支撐設備正式啟運
2020-09-14核聚變,ITER,核電 -
能源革命和電改政策紅利將長期助力儲能行業發展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數據中心 打造融合型綜合能源系統
2020-06-16綜合能源服務,新能源消納,能源互聯網 -
5G新基建助力智能電網發展
2020-06-125G,智能電網,配電網 -
從智能電網到智能城市